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5 毫秒
1.
通过近1年的实地调查分析,分别针对草原蝗虫、草原毛虫、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分布地点、发生面积、密度进行了汇总,并对2008年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刚察、海晏、祁连三县将发生较为严重的蝗虫灾害,草原毛虫将对祁连县造成较大危害,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仍将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2.
根据川西北草原鼠虫害发生与消长规律,结合2006年入冬前测报站监测情况和2006年气候、自然灾害与草原退化状况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预测2007年全省草原鼠虫害发生、危害情况。2007年全省草原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等鼠害仍将大面积发生,危害面积将增加;草原毛虫、草原蝗虫特别是西藏飞蝗发生面积、发生区域也将有所扩大,在部分地区(石渠县洛须镇、甘孜县卡攻乡)将发生西藏飞蝗高密度危害群体。  相似文献   

3.
根据川西北草原鼠虫害发生与消长规律,结合2006年入冬前测报站监测情况和2006年气候、自然灾害与草原退化状况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预测2007年全省草原鼠虫害发生、危害情况。2007年全省草原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等鼠害仍将大面积发生,危害面积将增加;草原毛虫、草原蝗虫特别是西藏飞蝗发生面积、发生区域也将有所扩大,在部分地区(石渠县洛须镇、甘孜县卡攻乡)将发生西藏飞蝗高密度危害群体。  相似文献   

4.
韩学明 《草业学报》2000,17(4):27-28
1997~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小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5.
化隆县草地鼠虫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明 《草业科学》2000,17(4):27-28
1997 ̄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6.
从草原鼠虫害的种类、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门源县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及草原毛虫的主要分布地区、面积与危害程度,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旨在为门源县草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3年,全围草原鼠害面积5.5亿亩,虫害面积2.3亿亩。草原鼠害面积较上年基本持平,呈现出发生期推迟,鼠兔危害加重,鼢鼠、沙鼠略有减轻,次要鼠种危害平稳的特点。草原虫害面积较上年减少0.3亿亩,呈现出发生时期推后、草原蝗虫危害减轻、草原毛虫危害持平、次要害虫整体减轻局部加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草原鼠种重点分布区域实地抽样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甘南草原54种鼠类分隶于28属、10亚科、7科2目,形成鼢鼠类、鼠兔类两大主要鼠类种群群落,呈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构成高原鼢鼠群落、高原鼠兔群落、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共存群落的3个草原鼠类群落。不同鼠类因为草原植被类型以及草原地理位置的复杂性,构成了鼠种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分异性,随着草原植物群落的演变,草原鼠种的类型随之联动响应,个体种群数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湟中县草地鼠虫害危害现状及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中县草地鼠虫害主要为高原鼢鼠、高原鼠兔、蝗虫,今后应强化鼠虫害草地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10.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禄  李广 《草业科学》2015,32(5):816-82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有益和有害的影响,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及放牧地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影响,以改变目前人们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传统认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活动对放牧地利害转变的关键在于确定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致灾密度和家畜数量及放牧方式,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持高寒草甸放牧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高原鼢鼠与高原鼠兔共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原鼢鼠与高原鼠兔在同一栖息地中的种群数量、领地重叠强度和种间距离的动态变化作了为时3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栖境下的一定时期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与此同时,种间领地重叠强度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间距离则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缩小。两种鼠在同一生境下的共栖可以认为是高原鼠兔对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性迁入的结果。高原鼠兔对高原鼢鼠具有强烈的侵扰性,并可导致高原鼢鼠因竞争失利而被迫外迁,最终在原栖息地消失。因此,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的共栖只是一个种间竞争过程的外在表象,这一过程大约持续3年时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草原鼠虫害偏重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业科学》2002,19(4):77-77
由于残存基数高、暖冬和春夏高温少雨等因素的影响 ,今年全国各地草原鼠虫害发生规模较大。草原蝗虫、草地螟、草原毛虫、草原鼢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等都较往年偏重发生 ,部分地区已成灾害。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省 (自治区 )党政部门高度重视 ,草原鼠虫害的防治已全面展开。据各地有关单位报告 ,今年我国草原鼠、虫害发生偏重于往年 ,特别是草原虫害 ,发生早、数量大、区域广、为害重。1 草原虫害1 .1 草原蝗虫 目前 ,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均已大面积暴发。全国累计发生面积 172 4 .73万km2 ,其中严重危…  相似文献   

13.
初步研究了川西北草地主要害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综合开发利用,探索了化害为益,有效防治害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四川省牧区草原鼠虫害主要发生地区越冬前调查结果,结合冬季气象条件和去年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综合分析,2016年全省牧区草原鼠虫害发生面积预计将为5 602.9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严重危害面积2 783万亩,略低于近十年平均发生面积,但总体上仍属危害偏重发生年份。草原鼠害预计发生面积4 364.5万亩,高原鼠兔预计发生面积2 626.8万亩,高原鼢鼠预计  相似文献   

15.
初步研究了川西北草地主要害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综合开发利用,探索了化害为益,有效防治害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草原常见害鼠药物防治适宜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原常见的鼠种有布氏田鼠、长爪沙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小毛足鼠、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高原鼠兔、达乌尔鼠兔、草原鼢鼠、东北鼢鼠、高原鼢鼠、甘肃鼢鼠、大沙鼠、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等.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多数种类每年繁殖1~2次,数量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春季天气变暖时开始繁殖,到夏、秋季数量达到最大值,此后数量逐渐下降,由于冬季死亡率增加,到翌年春季数量降到全年的最小值.因此,每年春季牧草返青之前是防治多数草原害鼠最适宜的时期;而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每年1~2月开始繁殖,所以2~3月是它们最佳的防治时机.  相似文献   

17.
河南县草原鼠虫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县鼠、虫危害面积为28.10×104hm2,害鼠主要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害虫主要有青海草原毛虫、地下蛴螬。鼠虫害每年危害的牧草经济损失达2178×104元,今后应强化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18.
化隆县草地鼠虫害秋季基数调查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化隆县草地鼠虫害秋季基数调查,预测2007年高原鼠兔为387个/hm2有效洞口,发生面积2800 hm2,危害面积1500 hm2;高原鼢鼠密度可达280个/hm2土丘数,发生面积40500 hm2,危害面积21500 hm2;蝗虫发生面积40500 hm2,危害面积21500 hm2,危害密度可达152.9头/m2。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在海北州门源,祁连,海晏,刚察及其毗邻的海西州天峻县实地调查了草原主要害鼠,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该地区的主要害鼠。在论述主要鼠种分布的基础上,还根据主要害鼠的种群量数进行了分级。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探索高原鼠兔和东北鼢鼠(以下简称鼠兔和鼢鼠)在同一地区气候条件下,对不同草场植被、土壤的危害,以便控制鼠害,保护草场。我们于1980年6~9月有在若尔盖县黑河牧场对鼠兔和鼢鼠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汇报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