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隆昌猪场自然发病的各种无名高热的猪为病理模型,以10%磺胺问甲氧嘧啶钠注射液和2.5%恩诺沙星注射液为对照,观察“世纪板品”注射液对猪无名高热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世纪板品”注射液治疗猪的无名高热总有效率为98.09%、痊愈率为96.18%,痊愈率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效率和痊愈率与恩诺沙星注射液以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板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配合牲力源用做仔猪三针保健的可能性.本试验选用1日龄杜×长×大三元哺乳仔猪15窝共150头,按照体重相近原则将15窝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第。I组为“新三针保健组”.于3日龄、7日龄和21日龄分别肌内注射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强勉)十牲力源0.5mL+0.5mL 1mL+1mL和1.5mL+1.5mL;第Ⅱ组为“传统三针保健组”,分别肌内注射长效土霉素0.5mL、1mL和1.5mL。对照组不作任何保健。28天观察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其它发病率等。结果表明: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配合牲力源做“新三针保健”优于传统三针保健和对照组,其腹泻率分别低16%和6%,其它发病率也分别低20%和10%。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能有效防止仔猪的腹泻和其它疾病的发生。新三针保健组能促使仔猪增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比传统三针保健组多增重12.6%,但差异不显著(P〉0.05)。传统三针保健组也比对照组多增重6.2%,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三种培养基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三种培养基:(1)B2(LABORNI、OIREC.C.D,France)+颗粒细胞(GC)、(2)IVMD-101(FHK,Japan)、(3)ACM(本实验室自配)+胎鼠成纤维细胞(MEF),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卵裂率(%)来说,第1,2组和第3组分别为65.3±0.05、73.8±0.12及72.7±0.12;以囊胚率(%)来说,第1,2组和第3组分别为33.8±0.05、10.5±0.07及38.9±0.18;而以AB级囊胚率(%)来说,第1,2组和第3组分别为67.6±0.05、60.1±0.04及71.8±0.11。因此,通过统计分析,在我们所研究的三种培养基中,ACM+MEF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和MTS比色法检测雏鸡初次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 E. tenella)后外周血中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能力的动态变化。数据显示,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7~20 d CD3+CD4+、CD3+CD8+T 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 P<0.05和P<0.01),并且均于12 d时达到峰值。初次感染后7~20 d雏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明显升高,于感染后16 d时达到1.78。 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12~20 d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 P<0.05),并于16 d达到峰值。试验表明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能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反应,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在抵抗E. tenella初次感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7头健康猪随机交叉设计进行单剂量肌肉注射国产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和进口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药动学试验,给药剂量以土霉素计均为20mg/kg体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血药浓度一时间数据用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和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吸收半衰期(t1/2ka)为(0.088±0.016)、(0.140±0.076)h;消除半衰期(t1/2β)为(52.499±22.885)、(36.481±21.673)h;达峰时间(Lmax)为(0.609±0.100)、(0.832±0.373)h;峰浓度(Cmax)为(4.956±1.171)、(5.0184-0.948)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G)为(112.483±18.135)、(109.877±19.949)mg/L·h;以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为对照物,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5.368±26.027)%。结果表明,国产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与进口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相比,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此结论为临床合理使用该剂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S十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是医学上判别免疫缺陷的重要参数。试验用4头14日龄杜X(大X长)三元杂交体重相似的公猪,随机分至断奶组和哺乳组,每组两个重复,每重复1头猪,研究超早期断奶应激对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n’+、CDS+、CD4+/CDS十三项指标在断奶后第2天分别较对照组下降19.57%、15.15%和13.33%(pto.05)。在断奶后第4天,与哺乳组相比,CD4+、CD4+/CDS十分别下降7.35%和25%,CDS十上升对.43%(p<0.05)。在断奶后第6天,3项指标分别较哺乳组升高24…  相似文献   

7.
18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每千克日粮含铜11.97mg)和铜中毒(每千克日粮舍铜650mg,铜中毒Ⅰ组;每千克日粮含铜850mg,铜中毒Ⅱ组)日粮6周,以流式细胞术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的方法观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2个铜中毒组1~6周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2个铜中毒组间比较也呈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2个铜中毒组2~6周龄CD4^+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5)。结果表明,铜中毒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生成,降低其在外周血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球虫感染鸡肠道组织中CD4^+、CD8^+T细胞数量,探讨中药“球康”抗球虫的作用机理。试验共设不感染不给药组、不感染给“球康”组(2%拌料)、感染给“球康”组和感染不给药组共4组。感染球虫后第2、4、5、7和9天,每组随机捕杀4只鸡,采取盲肠中段进行检测。结果,雏鸡感染球虫后,盲肠组织中CD4^+、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不感染组,感染给中药“球康”组鸡CD4+T细胞数量在第2,4,5和9天均高于感染不给药组,在第4天和第5天差异显著(P<0.05);CD8+T细胞数量在第2,5,7和9天高于感染不给药组,第5天差异显著(P<0.05),第7天达到最高峰。说明中药“球康”通过增加球虫感染鸡肠道黏膜CD4^+、CD8^+T细胞数量,提高细胞免疫水平,以增强机体对球虫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法对41头互助八眉猪仔猪7项红细胞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RBC,(7.05±1.44)×10^12/L;Hb,126.29±20.82g/L;PCV,0.42±0.060L/L;MCV,62.23±13.57fL;MCH,18.22±5.66pg;MCHC,298.38±39.21g/L;氧结合量,0.170±0.028L/g。且公、母猪之间的各项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八眉猪红细胞系统具有较强的携氧能力,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生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形式三价铬对肥育猪胴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96头体质量约6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研究不同三价铬源对肥育猪胴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猪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3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添加来源于氯化铬、吡啶羧酸铬、纳米铬的含200μg·kg^-1铬试验饲粮,试验期4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米铬提高了猪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增加了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P〈0.05),降低了脂肪率和背膘厚(P〈0.05)。吡啶羧酸铬对胴体脂肪率和眼肌面积也有显著影响(P〈0.05)。纳米铬和吡啶羧酸铬提高了皮下脂肪组织激素敏感脂酶话性、血清总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P〈0.05),降低了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P〈0.05)。纳米铬还降低了尿素氮、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及脂肪酶活性(P〈0.05)。结果提示,三价纳米铬对猪生长和胴体组成的效果优于常规铬源,对机体脂肪代谢有明品的调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先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0.5mg/L脂多糖(LPS)组、10-6 mol/L孕酮(P4)组、LPS+10-5 mol/L P4组、LPS+10-6 mol/L P4组、LPS+10-7 mol/L P4组。各组在处理12、24h分别提取上清液,ELISA法测TNF-α和IL-1β的含量;各组在处理24h分别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法测TLR4、CD14、MD2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处理12、24h,0.5mg/L LPS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6 mol/L P4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PS+10-5 mol/L P4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PS+10-6 mol/L P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LPS+10-7 mol/L P4组TNF-α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IL-1β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说明P4可降低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LPS单独处理,TLR4和CD14mRNA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6 mol/L P4单独处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添加1-5、10-6、10-7 mol/L P4组均极显著降低LPS诱导TLR4和CD14mRNA的表达(P〈0.01),而MD2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P4可极显著降低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4和CD14mRNA表达,但对MD2mRNA表达影响不显著。结果显示,P4能抑制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的分泌,此过程与细胞TLR4和CD14表达下降相关,而与MD2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旭  王璐菊  黄超  李波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16-18,20
将中草药添加剂添加到断奶仔猪饲料中,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用体重6kg左右,公、母相当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成三组,每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期30d。A(对照组):基础日粮;B:基础日粮+0.3%中草药;C:基础日粮+0.6%中草药,观察其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草药添加剂组B组、C组的末重分别提高了8.04%(P<0.05)、11.09%(P<0.05),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3.42%(P<0.05)、15.96%(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2.83%(P<0.05)、15.54%(P<0.05),差异均显著;三组间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B组、C组之间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蒙药三子汤对热应激小鼠的CD3+T/CD19+B细胞的作用,160只小鼠随机分4组:灌水组、热应激组、低剂量热应激组和高剂量热应激组,热应激后眼前房采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T/CD19+B细胞变化。结果:热应激0h的4组小鼠CD3+T/CD19+B细胞差异不显著;热应激组CD3+细胞2h、7d均显著低于灌药、灌水组(p<0.05);灌药组1h、2h、7d小鼠CD19+细胞量显著高于热应激、灌水组。表明三子汤可以维持热应激小鼠CD3+T细胞量无显著变化,并可显著提高CD19+B细胞量。  相似文献   

14.
将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3组,A组灌服1 mL的紫锥菊、黄芪合剂,B、C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灌服7 d。21日龄时A、B组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雏鸡胸腺、小肠中CD4+、CD8+T淋巴细胞动态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用药组和攻毒对照组相比较,CD4+T淋巴细胞差异显著(P〈0.05),但是CD8+T淋巴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D4+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胸腺、小肠中24日龄时CD4+、CD8+T细胞数量较其他日龄差异显著(P〈0.05)。总试验期胸腺中CD4+、CD8+含量是所测总数的60%。表明紫锥菊、黄芪对机体免疫有显著增强作用,以胸腺中CD4+、CD8+含量多于小肠,能显著降低IBDV对机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绵羊胚胎移植受胎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探索绵羊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体况受体、供受体发情时间差、胚胎质量、单侧卵巢黄体数量及移植胚胎数量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体况较好组、体况中等组、体况较差组受胎率分别为67.62%、63.44%、52.08%,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同步差在0h、±6h、±12h的受胎率分别为72.73%,68.18%,66.67%,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A级胚胎的受胎率(67.24%)高于B级胚胎的受胎率(42.86%),差异显著(P<0.05);1个黄体的受胎率为61.76%,2个黄体的受胎率比1个黄体的高出3.69%,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两枚胚胎的受胎率(69.77%)高于移植一枚胚胎的受胎率(62.5%),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以3头年龄相同、平均体重650kg左右、泌乳期相同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探讨日粮中添加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植物油(葵花油、胡麻油、菜籽油,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反-C18:1含量和C18:2含量显著高于胡麻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后两组反-C18:1含量、C18: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和胡麻油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胡麻油组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其他两组S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的CLA含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但与胡麻油组差异不显著(P0.05),菜籽油组和胡麻油组CLA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棕榈油、玉米油对奶牛瘤胃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选择年龄、胎次、体重相近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健康荷斯坦牛3头。试验日粮分别是在基础日粮、基础日粮+200g棕榈油、基础日粮+200g玉米油;结果表明,棕榈油组、玉米油组各时间点pH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棕榈油组、玉米油组在不同时间点NH3-N浓度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添加棕榈油、玉米油对奶牛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变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棕榈油组、玉米油组在各时间点DM的降解率均低于对照组,在24h时棕榈油组、玉米油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8.8%、14.0%,但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棕榈油组、玉米油组和对照组的各时间点NDF、ADF降解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棕榈油、玉米油对奶牛瘤胃发酵无显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选用18只3月龄、体质量(12.0±1.0)kg的雄性波尔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其中Ⅰ组(对照组)、Ⅱ组(模型组)、Ⅲ组(干预组)分别皮下分点注射菜籽油1.0mL/kg、50%CCl4菜籽油1.0mL/kg、50%CCl4菜籽油1.0mL/kg(同时颈部肌肉注射"生命元"1.0mL/kg)。于试验前、注射药物后6,12,18,24,30d分别采样测定受试波尔山羊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表明:(1)模型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处理后各时间段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而干预组仅在试验后6,12d差异显著(P〈0.05)。(2)就TP、GLO而言,模型组自试验后18d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在整个试验期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就ALB而言,模型组在整个试验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仅在试验6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就A/G而言,模型组、干预组在整个试验期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干预组仅在试验后6d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模型组。复方微量元素"生命元"能有效降低机体因CCl4引发的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保护肝细胞和改善肝细胞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四种同期发情方法(CIDR处理、撤CIDR栓后立即肌注PG、一次PG处理、二次PG处理)对郏县红牛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药物、处理方式、季节等因素对同期发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撤CIDR栓后立即肌注PG和二次PG处理组的同期发情效果显著优于CIDR处理或一次PG处理(P<0.05);对经产母牛的同期发情处理效果稍优于育成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郏县红牛的同期发情处理效果具有季节性差异,夏秋季(5~10月份)的同期发情率显著低于冬春季(11~4月份)(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猪IL-2基因的真核质粒和融合基因形式对pcDNA—E39.VP2真核共表达质粒的免疫增强作用,分别将IL-2基因插入pcDNA3.1(+)和pcDNA—E39.VP2(已构建)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IL2和pcDNA-IL2-E39.VP2。将真核质粒pcDNA-IL2-E39.VP2免疫小鼠,另外,将pcDNA—IL2分别先于和后于pcDNA-E39.VP23d免疫小鼠,同时设pcDNA-E39.VP2对照组。对免疫小鼠进行PPV(JEV)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检测。结果显示,1周后,pcDNA-IL2-E39.VP2免疫组和pcDNA—IL2后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JEV/PPV抗体水平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pcDNA-IL2先于pcDNA—E39.VP注射的免疫组仅在第5周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各组(除对照组外)CD8^+值差异不显著(P〉0.05),CD4^+、CD4/cD8值都高于对照组,其中pcDNA-IL2-E39.VP2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L-2能增强pcDNA-E39.VP诱导小鼠的免疫能力,且以融合基因形式构建的真核质粒免疫增强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