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研究土壤容重与水稻生长的生态适应,首先提出了土壤物理结构性肥力的概念及其对水稻产量效应的影响,其水稻产量效应在25%左右。试验表明,土壤容重具有自调性,自调点在1.25~1.35g/cm3。容重过高(≥1.5g/cm3)或过低(≤1.1g/cm3)的上体可称之为不稳定土体结构,其前期土壤供氮弱或供氮动态与水稻需氮高峰不吻合,导致前期水稻生长过旺或过弱,后期根系活性差,物质积累与转化少,产量不高。而把容重适中(1.2~1.4g/cm3)的土体称之为稳定土体结构,其前期土壤供氮好,供氮高峰与水稻需氮高峰吻合,根系发生量多,分布深,后期根活力强,功能叶叶面积大,物质积累与转化率高,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玉米高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1993年在哈尔滨采用四单19号玉米杂交种,开展了不同施肥量的玉米高产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冠根比0.4~0.71∶1;全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是“S”型曲线,到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最终生物产量的46.9%~53.8%;乳熟期叶面积指数3.27~3.64;三叶期~完熟期光合势259万m ̄2·d ̄(-1)(hm ̄2) ̄(-1)~291.75万m ̄2·d ̄(-1)·(hm ̄2) ̄(-1);拔节期净光合生产率11.8~13.7g/m ̄2·d;吐丝期叶绿素含量8.5%~13.5%;拔节前期全磷含量0.34%~0.38%;不同施肥量籽粒灌浆强度和产量均高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适当的施肥量会得到较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27(313)正交试验研究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显著影响黄原胶发酵液的粘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原胶产量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皆显著;黄原胶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玉米淀粉60.0,氮源X1.0,CaCO33.0,MgSO4·7H2O0.5,K2HPO4·3H2O1.0(0.0)。30℃,150rpm条件下发酵72h,工业级黄原胶产量达40.84g/kg,发酵液粘度86000cp,丙酮酸含量4.1%,碳源转化率达68.1%。  相似文献   

4.
施肥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施N量为112.5~187.5kg/hm^2(N:P2O5:K2O为1:1:2),基肥N占30%~70%的范围内,研究了施肥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烤烟生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烟株的生长发育加快,但施肥量过大对烟株前期生育有不利影响,烤烟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递增,品质则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当施N量为150~187.5kg/hm^2,以基肥N占50%的烟株生长发  相似文献   

5.
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籽实产量主要目标,对沈综(长穗)C1群进行了半姊妹家系和全姊妹家系轮回选择。通过对诸群体的产量比较试验,分析和比较两种轮回选择方法对产量和其它性状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轮回选择的效果是显著的,选择后的全姊妹群体(FC2)小区平均产量比C0群体增产16.79%,达1%显著水平,半姊妹群体(HC2)比C0群体增产13.59%,达5%显著水平。产量实际遗传增益,FC2,HC2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6.
采用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诱变株HL-9901进行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与统计学分析,确定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淀粉4%,葡萄糖2%,蛋白胨0.1%,NaNO31%,(NH4)2HPO40.3%,K2HPO40.3%,MgSO40.1%,CaCO30.09%。30h时补加1.5%的葡萄糖。最终产率可达到4.063g/100mL,碳源转化率为54.17%,发酵时间可  相似文献   

7.
采用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诱变株HL-9901进行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与统计学分析,确定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淀粉4%,葡萄糖2%,蛋白胨0.1%,NaNO31%,(NH4)2HPO40.3%,K2HPO40.3%,MgSO40.1%,CaCO30.09%。30h时补加1.5%的葡萄糖。最终产率可达到4.063g/100mL,碳源转化率为54.17%,发酵时间可  相似文献   

8.
优化溶解氧浓度提高苏云金杆菌发酵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培养基进行B.t杀虫剂的工业化生产,溶解氧浓度偏低已成为影响发酵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本试验在12L^3试验罐中测定出2#培养基(含固量9.5%)不同发酵时间的溶解氧浓度和临界氧浓度,并绘制成曲线。在B.t的对数生长期内,最低的溶解氧浓度下降到6%,远低于临界氧浓度(25.2%)。而采用增大搅拌转速来提高供氧量,有效地促进了菌体的增殖。搅拌转速由300r/min上调到600r/min,菌  相似文献   

9.
小麦纹枯病危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小麦纹枯病(Sheathblight)不同病级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小麦孕穗期病级与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呈线性相关,产量损失率(y)与收获前病情指数(x)呈幂函数关系,当x<20时.y=0.18075x1.127025(r=0.9770,n=16),当x>20时.y=0.1105X1.351575(r=0.9983,n=12),根据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得到纹枯病经济阈值的动态模式,即:在目前小麦产量6~7.5t/hm2水平下.建议防治指标病情指数为3.0~6.0,即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控制在1.4%以内.  相似文献   

10.
试验优化获得一可用于Frings醋酸发酵的自制营养盐,其物料及用量分别为:葡萄糖49.3%,酵母粉29.1%.柠檬酸铵14.6%,磷酸二氢钾3.4%,磷酸二氢钠1.7%,硫酸镁2.0%,自制营养盐与Frings营养盐按2:8混合用于Frings醋酸发酵,可节约成本13.7%,发酵周期与Frings营养盐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孔晶  贾建波  赵玉萍  任世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1-20952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 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 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12.
发酵液中肌苷和次黄嘌呤含量的分析,可采用薄层层析法,展开剂选用醋酸丁酯:正丁醇:冰醋酸:水。这种方法省时,经济,本实验以枯草杆菌营养缺陷型为肌苷产生菌,主要通过改变增减基的成份来提高肌苷产量,通过几次发酵试验,肌苷产量从4.2g/l升到9.0g/l。  相似文献   

13.
草莓新品种56—1和56—2生产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与对照(全明星)、母本(群星)连续2年露地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6-1始收期较对照及母本早6d;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43.5%-46.3%,显著高于对照及母本;最大果重40-42g,平均果重14.5-16.2g,平均每公顷产量20520-20715kg,较对照增产9%-11%,较母本增产11%-22%;且早熟、丰产、抗旱力极强。56-1早2d;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52.7%-54.1%;最大果重  相似文献   

14.
在舍饲条件下,完成了玉米秸型配合饲料饲喂生长育肥鹅试验。试验期为60d,玉米秸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为20%30%和40%。试验鹅90日龄体重对照组为3607g,试验A组(20%)为3120g,试验B组2592g,试验C组(40%)为2400g;试验期相应增重为3170、2616、2445和1898g;配合饲料的料生比相应为2.4:1、2.8:1、3.0:1和4.6:1;每只鹅的纯利润相应为13.41、11.36、10.83和6.20元。随玉米告用量的增加,以上各项指标均降低。但玉米秸在30%以内时,饲料成本利润率为1.49、1.55和1.64,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神力素施用剂量小于4.5kghm-2时,随着施用剂量的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也随之增加;在相同用量下,分2次使用比1次使用效果好.本试验条件下,以破口20%用神力素1.5kghm-2,破口70%再用3.0kghm-2增产效果最佳.神力素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不育系解除包颈,提高柱头外露率、午前花比例和结实率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带田土壤肥力变化及培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对小麦/玉米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土培肥途径。结果证明:(1)带田不施肥时,和迅速降低,产量急剧减少;(2)在带田的产量构成中,玉米平均占61.7%,且其对肥料的依赖性远大于小麦;(3)氮肥对带田产量特别是玉米产量起着主要作用,产量贡献率达55.2%-80.9%(4)小麦对磷肥反应明显,平方米对钾以应明显;(3)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结合,以氮肥为主,氮、钾平衡施肥是带田土壤培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中的栽培试验观察了地肤的生长发育状况,对地肤全株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高度的营养成分及生物产量进行分析,比较,旨在选择最佳利用期。结果表明,地肤花前期粗蛋白(18.5%)、粗灰分(10.3%)、粗脂肪(2.5%)、钙(1.08%)含量均高于花后期粗蛋白(12.1%)、粗灰分(8.6%)、粗脂肪(2.4%)、钙(0.9%)、磷与无氮浸出物含量间无显著差异,粗纤维含量花后期(21.7%)比花前期(1  相似文献   

18.
犊牛对乳和处理大豆粉消化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20头10日龄犊牛饲喂天然乳(A组),然后其中10头喂以用40%加热处理大豆粉替代的乳(B组),另10头则先后喂以用40%和100%发酵酸化加热处理大豆粉替代的乳(C组)和全代乳(D组),其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1.7±6.0,59.8±6.2,68.3±8.8和40.2±11.1;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8.1+5.1,34.2+11.3,51.9+15.6和30.4±14.8;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3.5±7.7,63.4±15.8,77.2±12.4和43.7±15.2,糖的消化率(%)分别为98.2±0.9,87.7±2.3,87.9±4.2和54.7±13.7,而钙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1.2±11.1,43.5±15.8,60.2±12.8和-40.4±28.8。本试验表明,将经发酵酸化加热处理的大豆粉作为代乳料饲喂15~25日龄犊牛,可以消除饲喂仅加热处理大豆粉时所引起的腹胀和腹泻现象,动物对这样的代乳料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与牛乳相比,被消化量还是较低。然而在钙消化吸收方面,障碍仍颇大  相似文献   

19.
双季稻田14年试验结果,连续不施磷肥的,稻谷产量不断下降,与连续施磷相比平均减产23.4%,土壤含磷下降;当施磷量低于收获物带走磷量时,稻谷产量略有下降;施磷量为收获物带走磷量1.5倍时,产量较好且稳定,但施肥效益下降;施磷量为收获物带走磷量2.5倍以上的,稻谷产量下降2%左右。施磷的后效可持续4-5年,并仍未表现衰减。磷的后效以在早稻上较为明显。磷素积累使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虾青素果汁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以果汁(西瓜汁、菠萝汁、混合果汁)为原料,法夫酵母为菌种发酵生产虾青素果汁饮料,研究果汁种类、菌体接种量和种龄等对虾青素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果汁加入量、糖浓度、(NH4)2SO4、酵母膏稀释液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菌体最佳种龄为48h,最佳接种量为10%,最佳发酵液为西瓜汁。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虾青素果汁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西瓜汁10%,糖浓度8%,(NH4)2SO4 3%,酵母膏0.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虾青素的产量较工艺优化前提高了113.2%。[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虾青素果汁饮料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