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库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三峡库区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pH值逐步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针叶林,水解性氮含量表现为针叶林>灌丛>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植被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3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土层极显著负相关;植被演替进程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水解性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红松1~2年生叶片和其林下生长的土壤为对象,研究红松叶片中磷含量、磷贮量及其林下土壤中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氮磷钾矿质养分含量。揭示叶片质量、磷素水平与各层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质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无关,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针叶磷含量无关,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与2年生针叶磷含量显著相关。不同年生针叶的磷含量与各土层的速效磷含量都有显著的回归关系。针叶中磷贮量与土壤中速效养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油茶成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在不同土层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在林地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全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反,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2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钾、速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全氮含量相反,全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反。  相似文献   

5.
板栗生长与土壤养分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对土壤养分与板栗株产和徒长枝生长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有机质、水解氮、还效磷和速效钾4个土壤养分因子对板栗株产和徒长枝的生长有着显著和根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以速效磷对产量影响最为显著,水解氮对徒长枝生长影响最为显著。其作用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正作用,又有负作用,且4种土壤养分因子之间也存在着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4种土壤养分因子对板栗  相似文献   

6.
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建瓯市毛竹林表层(0~20 cm)土壤,分析其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林表层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66.7 mg.kg-1,高于农田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为9.93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速效钾含量为55.4 mg.kg-1,低于毛竹生长所需。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氮含量的变异性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引起。建瓯市毛竹林土壤速效养分存在富氮低磷缺钾的现象,在生产实践中应重视磷肥和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37-143
对冀北山地黑桦(Betula 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l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等6种天然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异以及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pH值介于5.04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0cm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中,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为强变异性,其他养分含量各层均为中等变异。3)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速效磷与全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显著相关关系,全磷与有机质、速效钾有显著相关关系;速效磷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等指标,研究竹阔混交林的土壤化学性质.结果表明:A、B、C三种类型(毛竹与落叶阔叶树混交)较好,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分别比毛竹纯林增加29.6%,9.1%,10.4%,31.7%,26.8%和3.9%,土壤养分状况有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大大提高;毛竹与常绿阔叶树混交及毛竹纯林较差,两者趋于一致.由此可见,适当的竹阔混交有利于土壤地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一直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典型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园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后土壤养分的表聚性明显,且树种不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栽植针叶树种主要是改善浅层土壤全氮含量,并明显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栽植阔叶树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改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明显好于针叶树种。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加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阔叶树种对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好于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8月,在杭州市余杭区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产区共设置了292个样地,对其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长期覆盖及重施肥对雷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2.06 g/kg,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2、111.61和206.99 m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很丰富的林地分别占51.4%、62.5%和40.7%;平均p H值为5.0,其中强酸性(p H4.6)的占34.7%;土壤p H值与4个肥力指标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碱解氮、有效磷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4个指标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高含量的氮、磷、钾和土壤酸化导致林地养分不平衡,影响雷竹生长,存在面源污染风险。建议雷竹林经营过程中使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土壤养分,适量施用石灰,减轻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兰州市城关区主要行道树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养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国槐和雪松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较高;国槐和法桐土壤有机质处于中等和缺乏,其他树种较为丰富;水解氮含量除银杏处于中等水平外,其他树种均处于缺乏或极缺乏状况;土壤pH较高,为碱性土壤。兰州市城关区主要行道树缺乏养分,需在不同季节合理施肥,保证其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沙地银杏造林土壤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大兴区沙地银杏树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施肥处理间银杏生长量、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探讨适合北京地区沙地银杏生长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改善土壤中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促进银杏胸径、树高、冠幅生长;按春、夏两季施肥,每株次施用0.5 kg复合肥对银杏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可以作为北京地区沙地银杏培育的施肥依据;2年试验周期内,复合肥的施用效果明显优于有机肥。土壤中养分含量与银杏叶片中养分含量、银杏生长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揭示施肥通过改良土壤、增加叶片中养分含量,进而促进银杏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3.
在山西中条山中段,选择16个典型林分类型的48个样地,对土壤pH值、有机质以及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变异程度以及有机质与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含量指标的变异程度为中度。在垂直方向上,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显著地高于其它10~30cm和30~60cm两个土层。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辽东栎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而人工油松林的含量低。土壤无机氮在全氮中的比例为0.33%~4.68%。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但与无机氮的关系并不密切。在土壤表层中,土壤有机质显著制约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14.
定位调查宁波奉化集约栽培的雷竹林土壤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氮、磷养分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其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存在差异。林地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是5.86~8.96g/kg,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全氮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水解氮含量的变化范围是16.9~30.4mg/kg,全磷含量的变动范围是0.98~1.24g/kg,速效磷含量范围是12.45~29.60mg/kg。从全量养分数值来看,覆盖栽培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现增加趋势,速效氮、速效磷养分含量在覆盖4年、6年后增加最为显著,而覆盖10年后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反而比未覆盖林地下降。因此,从土壤肥力质量的氮、磷养分演变趋势看来,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栽培3次后,应适当控制覆盖频率和次数,以确保土壤肥力的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袁霞  何斌 《经济林研究》2004,22(2):10-13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和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八角林地土壤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和养分的分布特点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以表层土壤的最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2)坡位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和主要酶活性也不同,呈现下坡>上坡的趋势;(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密切相关,不同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八角林地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油橄榄林下套种百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百合种植对油橄榄林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影响,通过测定百合中有效成分(总多糖、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的含量,分析土壤肥力状况与百合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橄榄林下种植百合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养分含量均明显降低,说明百合生长对有机质、氮、磷、钾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有机质的含量明显降低,其次是全磷和有效磷,对氮和钾的需求量不大;油橄榄林下种植百合的总多糖、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含量分别为4.19%、0.56%、1.87%、1.18%;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除百合多糖含量低,其他3项指标均不亚于其他研究结果。结论:在油橄榄林下种植百合具有一定可行性及研究价值,在种植过程中需根据百合对土壤含量的需求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磷肥施用量;该研究结果对油橄榄林下种植百合及土壤管理具有一定科学价值,为油橄榄林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不同样地杂交马褂木的生长状况,分别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壤养分对杂交马褂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速效钾含量外,不同样地间的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杂交马褂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在样地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杂交马褂木生长的主要养分因子,它们与杂交马褂木的生长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在杂交马褂木生产管理中要倍加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杂交榛子种植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收集测定不同类型种植园0~20 cm和20~4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6项养分指标及其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土壤0~20 cm的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40 cm,更有利于促进榛子营养生长。6项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在1.21%~9.62%,依大小排列为速效磷全钾有机质全磷pH值速效钾水解氮,有效磷、全钾、全磷及pH值变异数4%变异性强,速效钾和水解氮属变异性较小,这与种植园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能综合反映土壤养分状况的首先是N、P、K与有机质,其次才是土壤pH值。将种植园土壤综合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种植园分为3类,第1类属退耕地种植园,综合得分值2.0;第2类为林缘区种植园地,综合得分范围在-0.34~-1.03;第3类为弃耕荒地种植园,综合得分范围在-1.88~-2.43。测试的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含量很丰富,而有效磷含量、水解氮、有机质的含量偏低,处于缺乏水平,因此,在以后生产上要以控钾肥,增施氮、磷肥的科学施肥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杂交榛子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建瓯市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及丰缺分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建瓯全市15个乡镇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表层土壤,对其养分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丰缺分级.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林土壤较为肥沃,土壤酸碱性适宜毛竹生产;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较高,为3.98%;全氮平均含量为1.48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67 mg/kg,土壤供氮较为充足;有效磷含量为9.93 mg/kg,远低于毛竹生长所需;速效钾含量为55.4 mg/kg,稍低于毛竹正常生长所需;土壤中量元素钙、镁含量普遍较低.整个建瓯市毛竹林土壤养分存在富氮低磷缺钾的现象,同时缺乏供应中量元素养分的能力,不同乡镇间毛竹林土壤养分失调的种类及程度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应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对土壤养分与杉木株产、树高和胸径生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4个土壤养分因子对杉木株产、树高和胸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以速效钾对产量影响最为显著,以有机质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4种土壤养分因子对杉木株产、树高和胸径生长作有的剩余系数分别为0.03286、0.4405和0.4836,说明还有部分相关因素(如植株密度、微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