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播种育苗 (1)品种选择 优质花椒品种有清椒、大红袍花椒、高脚黄花椒和竹叶椒等,以种植清椒和大红袍花椒最佳.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主产花椒品种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SSR技术对11个花椒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产生了131个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2个,占85.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66 4,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3 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302 8,表明不同花椒品种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使用POPGENE软件对不同花椒品种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5时,‘秦安大红袍’、‘秦安1号’和‘豆椒’聚为一类,‘枸椒’、‘油椒’、‘梅花椒’、‘武都大红袍’、‘二红袍’、‘八月椒’和‘叶里藏’聚为一类,而‘川陕花椒’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天水地区花椒主栽品种的栽培情况和优良性状,根据品种表现,建议大红袍花椒、秦安1号花椒、油椒、豆椒、无刺花椒种植比例调整为75:8:7:2:8,以延长采摘期,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损失,实现增产增值。  相似文献   

4.
花椒膏药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固定样方的调查的统计分析,证明花椒膏药病的发生与树龄、椒园湿度和品种有关。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花椒品种对膏药病的抗病性存着差异。回归分析显示感病指数与椒园湿度及枝条枯死率存在着正线性相关,与温度的负相关不明显,与树龄有Logistic曲线关系,其椒园发病率与树龄呈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花椒建园前期投入效益差的矛盾,充分利用椒园的空间和土地,增加椒园的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土地利用率,通过花椒与红芪间作套种技术,提高花椒建园前期园地效益较低问题。结果表明,红芪与花椒间作套种前3年套种红芪,可显著提高椒园总体经济效益,产药量1年椒园>2年椒园>3年椒园,提倡红芪与花椒间作套种增加1年和2年椒园种植面积,对椒园椒树影响不大;适量减少3年椒园套种面积,促进椒树的快速生长,尽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6.
花椒别名花椒树、岩椒,金黄椒等,为芸香料花椒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椒果实具有药用价值,有助消化、止牙痛、腹痛、腹泻等功效;以其嫩芽和嫩梢作菜,可煎、炒、炸、做汤、凉拌等,风味独特。花椒具有生长快、结果早、收益高、用途广、栽培管理简便、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在土  相似文献   

7.
5个花椒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5个初果期花椒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指标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安1号’、‘临夏大红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双峰型变化,‘油椒’、‘秦安大红袍’和‘保山小椒’呈单峰型变化;水分利用率日变化平均值大小排序为:‘临夏大红袍’‘秦安1号’‘油椒’‘秦安大红袍’‘保山小椒’;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平均值大小排序为:‘油椒’‘秦安1号’‘临夏大红袍’‘秦安大红袍’‘保山小椒’;同时发现影响花椒净光合速率值的主要生态生理指标大小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8.
花椒古今谈     
花椒,为芸香料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椒红),在食用与药用上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二千年前,我国就用酒浸花椒制成椒浆,用来祭祀祖先,送神迎神,驱邪辟疫。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带,在农历新年时,民间有饮用椒酒的风俗。成书于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而把花椒列入下药,并说:“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由此可见,在二千年前的古人,已认识到用花椒之香味,作为杀虫、防腐、防霉、防潮、去湿的药物应用。花椒,为辛辣麻味香料的主要原料之一,还是宴席上美味佳肴不可缺少的佐料,…  相似文献   

9.
甘肃花椒地方品种整理结果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7个甘肃省花椒地方品种和3个砧木品种,其中武都梅花椒、武都大红袍、文县大红袍、元龙大红袍、秦安大红袍、临夏刺椒、秦安1号等7个品种为丰产优质的地方品种;武都八月椒、秦安八月椒、临夏绵椒3个品种长势旺盛,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强,为优良砧木。  相似文献   

10.
花椒树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结果早,栽培容易,在海拔1 800 m以下、年降水量500 mm左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均能良好生长,是适合甘肃发展的主要经济树种.近年来全省花椒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由于管理粗放,枝条放任生长,紊乱无序,造成树体郁闭,光照不良,煤污病时有发生,花椒蚜虫为害严重,椒果商品果率低,采收费工费时,直接影响着我省花椒的市场竞争力.为了生产出优质花椒果品,笔者依据花椒的生长特性和干旱地区的立地条件,经多年实践,摸索出适合我省花椒生产的改良丛枝形整形技术,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疯牛病与人的相关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种类、特点和病原体 ,以及牛海绵状脑病 (BSE)的病征及感染途径 ,并根据大量实验研究结果对牛海绵状脑病与人海绵状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利用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控制农作物病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系统获得抗病性的研究现状,对系统获得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理进行了评价,并从系统获得抗病性的特征、商品化抗病诱导剂及获得抗病性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省中西部及南部高海拔地区的栽培燕麦、野燕麦和青稞上发生了一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的新病害—鞘腐病。从病组织中分离到形态相似的丝状真菌,通过柯赫法则证实该菌即鞘腐病的病原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显示,该病原菌可能为新属种。  相似文献   

16.
Risse GB 《Science (New York, N.Y.)》1994,264(5165):1615-1616
  相似文献   

17.
水貂阿留申疾病是目前全世界水貂饲养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三大疫病之一。虽然疾病对非阿留申系列的水貂一般不致死亡,但对皮张却有严重损害,由此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可达几百万美元。本文对水貂阿留申疾病的发现,病原体特性,传染方式,疾病的症状和诊断,以及防治方法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最后,作者根据自己饲养水貂的经验,对我国应该如何防治水貂阿留申疾病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住龙镇是浙江省龙泉市的重要林业乡镇之一,林业是住龙镇的支柱产业。本文详细介绍了柑桔主要病毒病害和细菌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烟草黑胫病及其抗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烟草黑胫病的病原、发病症状、防治方法,并重点综述了该病害的抗性鉴定方法,包括菌种分离与培养、接种方法与剂量、鉴定与分级等,为进一步开展烟草抗黑胫病品种选育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Alpine Musk Deer)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麝属动物资源,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级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包括青海、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及肃南山地、四川西部地区、云南北部高山地区及西藏东南部,其中以甘肃兴隆山马麝种群密度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马麝人工驯养基地。但随着基地养殖规模的扩大及马麝种群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亦开始侵扰圈养马麝种群,并逐步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统计资料表明,在1998-2005年因病死亡的马麝中,呼吸系统疾病占26.8%、运动系统疾病占16.5%、消化系统及营养性疾病占14.6%、心血管系统疾病占13.0%。在马麝种群内发生严重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案例并不多见。 2008年以来,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人工圈养马麝种群中开始流行一种以马麝心、肝、脾、肺、肾、小肠、脑等组织和器官的充血、出血和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1岁内的马麝多发,以6月龄左右幼麝最为易感且致死率极高。绝大多数病例无症状急性死亡,个别病程稍长者,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和饮水停止且死前有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多年来,该病给兴隆山马麝养殖产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但其真正的病原始终未能确定,以致难以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甘肃农业大学研究团队采集病死马麝的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匀浆并反复冻融后离心,取上清经过滤除菌后接种鸡胚、羊睾丸原代细胞、兔肾原代细胞、兔肺原代细胞、MDBK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MDCK细胞等不同动物源性细胞和绵羊、山羊、家兔、鸡、鸽、小鼠等不同实验动物,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并结合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和核酸序列分析对该病病原进行鉴定。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病病原为一种杯状病毒,其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35 nm,20面体对称,无囊膜,表面有短的纤突。该病毒暂被定名为马麝出血症病毒(Moschus chrysogaster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McHDV)。基因组测序结果证实,McHDV基因组全长为7 437 bp,其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基因组核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9.2%-98.7%,且McHDV基因组结构与国内外经典RHDV的基因组结构相同,5'-端非编码区为1-9 bp,有两个编码区分别为ORF1(10-7 041 bp),ORF2(7 025-7 378 bp),3'-端非编码区为7 379-7 437 bp。鸡胚感染试验结果表明,McHDV对鸡胚的发育无不良影响,亦不能在鸡胚上增殖。不同细胞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在所有试验细胞中均不能有效增殖。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在所有受试实验动物中,唯有家兔对其易感且致死率极高,而且病死兔肝、肺等内脏器官中有大量的病毒粒子。因此,可用家兔进行该病毒的扩增培养和传代。研究者认为,该病为杯状病毒科的兔出血症病毒疑似毒株感染马麝所致的马麝病毒性出血症(Moschus chrysogaster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 McVHD)。此研究是兔出血症病毒对其他动物致病的首个实证案例,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