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 吕梁地区的三川河流域,属黄河中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4161平方公里,涉及方山、离石、中阳、柳林四个县的47个乡(镇)、834个行政村,总人口45.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65万人。这一流域既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又是有名的贫困山区。流域内坡陡沟深,梁峁林立,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年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匀。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制约当地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1982年以前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不同阶段组织群众进行过治理,但终因政策、体制、方法、实力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治理规模不大、速度不快、效益不明显,当地群众长期未能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1983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三川河流域被列为全国八个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从此,  相似文献   

2.
三川河流域水沙变化水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三川河流域实测降雨、洪水、泥沙资料,在统计分析和探讨产洪产沙机理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降雨产洪产沙数学模型,并用之计算了三川河流域1970—1996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洪减沙效益,对三川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水沙变化进行了重点分析,还采用另外4种水文分析方法进行了平行计算和验证,取得了比较理想和真实的结果,为全面分析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三川河流域降雨资料的系列化处理方法、径流系数变化趋势以及河道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方法对黄河中游其它多沙粗沙支流的水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三川河流域范围内四个县从2006年以来所实施的梯田、乔木林、灌木林和经济林四种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四县四种措施共实施111 928.24 hm2,其中梯田占2.10%、乔木林占46.23%、灌木林占14.91%、经济林占36.76%,主要以乔木林和经济林建设为主,梯田和灌木林为辅,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三川河流域生态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驻在晋西三川河流域的离石县,是一个地方性水保科研机构,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也适当开展一些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其任务是在承担全省水土保持重点研究课题的同时,着重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措施及治理效益。由于我们驻在三川河流域,三川河又是黄土高原水  相似文献   

5.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土地总面积1214万km2,共有大中小城市47个,其中省辖市(区)9个、县级市(区)38个,另有46个县,共有277329万人(占全省人口3282万人的845%)都集中在城镇。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随...  相似文献   

6.
<正> 三川河流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东部,属黄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4161km~2,覆盖吕梁地区的方山、离石、中阳和柳林四个县。流域内黄土丘陵沟壑区占39%,土石山区占61%。全流域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767.2km~2,占总面积的66.5%。治理前,流域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7024t/km~2,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56万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带走大量适宜植物生长的表土,导致土壤贫瘠,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环境恶化,生态严重失调。重点治理前的1982年,流域内人均产粮259kg,人均收入仅69元。1983年三川河流域确定为全国八个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7.
1999年,三川河流域遭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为弄清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川滩地、坝地和梯田,玉米播种后两个月,盖膜比不盖膜苗高提高20.9cm~93.2cm,叶片数增加2片~5片,出苗较齐全,生长发育提早,密度以3.75万株/hm^2~5.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正三川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中西部,流域总面积4 146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 767 km~2。三川河流域涉及方山、离石、中阳、柳林四县(区)的47个乡镇,共854个行政村,总人口 45.56万人,曾经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艰苦、生活水平落后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的支持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得力措施,精心指导,广大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探索投入机制,创新治理模式,积极培育特色产业,谱写了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9.
<正> 1983年,由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确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将黄河流域的无定河流域、三川河流域、皇甫川流域及甘肃省的定西县,海河流域的永定河上游,柳河流域的闹德海水库以上,长江流域的葛洲坝库区及江西省兴国县等八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这些重点区,涉及到9个省(区)、  相似文献   

10.
三川河流域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1982年~1997年重点治理期间,广泛推广了机修梯田、新修梯田培肥增产配套措施等科技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益。据调查,4县推广机修梯田3.533万hm^2,径流林业整地造林1.56万hm^2,梯田埂坎植物利用8466。67hm^2,坝地防洪保收2266。67hm^2。其特点是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在加强水土保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应认真研究解决好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三川河流域所对应的不同降水条件、不同措施质量等级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指标,计算分析了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表明,70年代以来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效益较为显著。尤其是80、90年代,其拦沙效益平均较70年代提高20%以上,而80、90年代的蓄水效益分别较70年代增大1倍和3倍左右。并且与以往研究成果相比,本次计算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还是相对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中阳县地处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大部分地区属三川河流域,海拔高程大都在1000m以上,是北方落叶果树的适宜种植区。1983年三川河流域被列入全国重点治理区后,中阳县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中心,以发展经济林为突破口,果树业发展很快,十年栽植果树3700多hm~2,累计达到5300多hm~2,对中阳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长期的治山治水、发展经济林过程中,中阳山区人民总结、引进推广了很多果树旱作栽培技术,在防治水土流失和促进山地果园早果丰产等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1998,(8):35-37
由沙棘起步靠养羊致富山西省岢岚县水利水保局(036300)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全县总面积198万hm2,山区、丘陵、平川的面积之比为7∶2∶1。全县有18个乡(镇),250个行政村,340个自然村,共19541户,74039口人,其中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4.
三川河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流失是三川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退化的主要形式,是制约该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该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其危害,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 ,提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 重塑汝阳锦绣河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有15个乡(镇)、414万人,全县总面积1325km2,总耕地259万hm2,其中淮河流域占915%,黄河流域的占85%,是个“七山二陵一分川”的国家级贫困县。据1988年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105km2,经过连...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土保持》1996,(6):13-14
建立监督执法系统确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战略优势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武汉,430010)长江是我国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面积180万km2,其中山地、丘陵和高原面积占87%。流域内涉及18个省(市、区),740多个县(市),总人口4亿人,占全国的1/...  相似文献   

17.
微集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应用铁峰张二泉(河南省汝阳县十八盘乡水利站471233)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在北方的17个省(市)965个县,总面积达504亿hm2,占国土面积的526%,其中耕地7450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2%。这些地区降水...  相似文献   

18.
三川河流域继1983年-1992年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后,1993年-1997年又被列为二期重点治理区,离石市二期规划治理的40条小流域,5年间新增治理度66%,累计治理度达到79.2%,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特点,总结出一套值得鉴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阳县地处黄河一级支流三川河流域,属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多年来,虽然水土保持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开发建设项目剧增,人为水土流失呈日益加剧的态势,加强监督管理十分紧迫。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广泛宣传、配套地方法规和相关制度、审批水保方案和“两费征收”、查处典型案件等项工作,开创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创建“长治”工程样板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张世彪起连春(云南省牟定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675000)牟定县地处滇中,居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辖8乡2镇95个村公所(办事处),土地总面积1464km2。1997年末,全县总人口195万人。自1989年被列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