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生栽培小麦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伴生栽培小麦和栽培小麦旗叶为实验材料,对其部分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叶室内空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对伴生栽培小麦有较强的限制性作用,而细胞间隙CO2浓度对伴生小麦有限制作用。伴生栽培小麦的色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均高于栽培小麦;,而SOD酶活性则低于栽培小麦。这可能与伴生栽培小麦生物产量较高而经济产量较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小麦栽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而又重点总结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成立以来小麦栽培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展示了有关小麦生态、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论述了小麦栽培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今后河南省小麦栽培研究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根系发育是决定小麦抗旱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不同栽培模式对根系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综合论述了根系与小麦抗旱性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密度、肥料、覆盖栽培、垄作栽培、间作套种等不同的栽培模式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并提出应该如何完善小麦根系生长研究体系,以期为小麦根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物模拟技术在小麦栽培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阐述了作物模拟技术的内容及其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 ,论述了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原理 ,分析了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中常年决策、当年决策的功能与机理。将作物模拟技术与小麦栽培学相结合 ,可克服传统小麦生产管理决策的滞后性与非动态性 ,使其向动态、定量、目标与优化方向发展 ,实现智能化、精确化与科学化管理 ,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与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麦育种和栽培实践 ,对宿州市小麦超高产育种和栽培作了总结。笔者认为 :在多穗型的基础上选育大穗型、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是小麦超高产育种的可行方案 ;超高产栽培方面 ,应加强小麦中期生育规律及调控研究 ,建立完整的小麦生育指标诊断体系 ,才能使小麦超高产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以淮麦33、烟农19和连麦7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超高产栽培,对小麦的产量、主要品质指标、RVA特征值及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高产栽培小麦(产量为7.52~8.31 t/hm2)相比,超高产栽培小麦千粒重高,穗粒数多,单位面积穗数与对照高产栽培小麦无显著差异;与高产栽培(对照)相比,超高产栽培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容重、粗蛋白质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的含量,对谷醇比与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超高产栽培对淀粉黏滞谱(RVA)特征值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表明超高产栽培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可以明显改善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8月23日在武汉开幕,会议反映了我国小麦栽培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发展的最新成果,研讨了未来新形势下我国小麦栽培研究的方向和任务。此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举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承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焦春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耗水量大、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开展对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从抗寒性、播种时间、品种抗逆性、抗倒伏性和土壤肥力五个方面入手,对小麦品种进行选择;采取合理的小麦播种方式,对栽培土壤进行处理,实现肥水控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针对栽培过程中小麦病虫害问题提出相应防治措施。通过对栽培和防治效果分析得出,新的小麦栽培技术应用后,耗水量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合理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应用下,小麦栽培经济效益也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在林麦间作地的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下小麦平作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林下小麦垄作栽培对小麦群体、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根系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垄作栽培对调节合理的小麦群体、改善田间小气候、延缓小麦叶片衰老、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等方面均优于平作小麦。  相似文献   

10.
小麦生育后期的关键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浇水、根外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主要栽培措施,简述了小麦植株提高抗倒性和抗干热风能力的基本栽培措施以及小麦最佳收获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