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在广东省农作物上发现的中环属(Mesocriconema Andrásy, 1965)种类进行鉴定。【方法】利用传统形态分类学进行形态测计和描述。【结果】鉴定为奥诺中环线虫(M. onoense Luc, 1959)和华丽中环线虫[M. ornatum (Risk, 1958) Loof&De Grisse, 1989]。奥诺中环线虫的鉴别特征为体环纹111~122个,侧区无背腹环纹愈合处;头环纹3个,第1环非常窄,向前倾,亚中唇瓣较小,口针长47.2μm (43.2~53.9μm);阴门口开放,阴道直,受精囊椭圆形,有精子,卵母细胞双行排列;肛门距离阴门约1个体环,阴门到尾端7~10个体环;阴门后虫体圆锥形,末端圆形,多瓣状。华丽中环线虫的鉴别特征为体环纹83~91个,侧区偶见背腹环纹愈合处;头环纹2个,第1环略向内凹,亚中唇瓣大且向前伸出,口针长53.7μm (50.3~57.9μm);阴门口闭合或略开放,阴门前壁形成齿形突起,阴道直,受精囊未见精子,卵母细胞单行或双行排列;肛门距离阴门约0~2个体环,阴门到尾端6~8个体环;阴门后虫体圆锥形,末端圆形,多瓣状。【...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各地2773份植物根际土壤线虫标本中鉴定出半轮属线虫5个种,描述了其中的3个新记录种:加利福尼亚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califronianus)头部唇盘略突出,尾圆锥形,尾末端钝圈,尾端双层体鞘分离充分,口针较短(72—78μm),v=90.2%—94.2%;拟台湾半轮线虫(H.parataiwanentis)头部唇盘突出,头环2条后翻,尾圆锥形,尾竭急剧缢缩,末端钝尖且环纹不清,口针较长(76—80μm),V=89%—90.3%;变环半轮线虫(H.varionodus)头部平截,唇区不突出,尾圆锥形、末端逐渐钝尖,双体鞘分离不充分,口针相对最长(78—88μm),V=81.4%—91.5%。  相似文献   

3.
对寄生于草莓根部的一种线虫-光尾拟短体线虫(Pratyenchoides leiocauda Sher,1970)进行了详细描述。该线虫采集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农业大学草莓园和辽中县的草莓根际,其鉴定特征为唇区3~4条环纹,侧区6条侧线(体中部),尾部合并为4条侧线,食道腺双叶状从背侧长覆盖肠,雌虫双卵巢,尾圆柱形,具20~25条环纹,尾末端无环纹或具有2~3条不规则环纹,雄虫普遍存在,交合刺较长(22.7~25.2μm),交合伞包到尾端。该种线虫为草莓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红掌穿孔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漏斗分离法,从海南省海口市花卉基地的红掌上分离到穿孔线虫群体,经光学显微观察和测计发现:该线虫的雌虫虫体头部骨质化明显,唇区半圆形,连续或稍缢缩,3~4个体环;中食道球发育好,瓣膜清晰,食道腺从背面覆盖肠;阴门明显,偶尔轻微突起,位于虫体的中后部;双生殖管平衡发育;角质膜具有细而明显的环纹,侧区刻线4条,在尾中部合并成3条。雄虫唇区高,半球形,明显缢缩,头架骨化程度低,食道退化,交合刺发育良好,引带和交合刺的前端伸出泄殖腔,交合伞包裹尾部的2/3,尾末端钝圆或尖,具有较长的透明区。该线虫被鉴定为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Cobb)Thorne。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4种松材线虫组线虫种内变异、松材线虫雌虫尾尖突随环境变化的比较分析,总结出松材线虫的形态鉴定特征,即对于大多数松材线虫群体,形态学方法可准确判定松材线虫,在判断其为伞滑刃属后,掌握以下3点:(1)雄虫典型的较大弓状交合刺(直线长20~30μm);(2)雌虫较长的阴门盖(长7~11μm);(3)雌虫尾亚圆柱形,末端宽圆,无尾尖突(偶尔群体内个别有微小的尾尖突,但不超过2μm)。最后对松材线虫持久型和繁殖型幼虫尾尖突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农场的梨树根际土中采集到的头刃线虫属一新种,凹头刃线虫。该新种以阴门向体内凹陷,具有较大的外唇和较小的内唇区别于头刃线虫属中的其他种,此外,该新种是这个属中第二个具有4条侧线的种群,该新种在侧线数、体长和口针长等特征上与印度头刃线虫相似,它们的区别除了阴门特征外,在头部、阴门侧膜、卵巢、后阴子宫囊以及尾长等特征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摸清锦州世博园进境花卉携带的有害生物种类,对园区病虫害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表明:首次在病变的郁金香球茎中发现了坏死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destructor MaLiu,2000)。该种线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虫体较长,唇区缢缩明显,口针长13μm左右,具有明显的口针基球,后阴子宫囊较长,约为阴门处虫体直径的2~4倍;尾呈长圆锥形,尾端具一星状尾尖突;雄虫交合刺长为20.0~21.5μm。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贝壳杉中一种伞滑刃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对1批出境的船舶铺垫材料检测时,截获一种伞滑刃属线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分子鉴定.该线虫属松材线虫组,交合刺较大,长约35~43 μm,明显大于松材线虫B. xylophilus、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锥尾伞滑刃线虫B. conicaudatus、伪伞滑刃线虫B. fraudulentus和B. luxuriosae等近似种的交合刺, 与豆伞滑刃线虫B. doui交合刺34~43 μm接近,但该线虫雌虫腹面末端有缺刻,而豆伞滑刃线虫的雌虫靠腹面末端有2~4 μm的尾尖突.该线虫ITS-RFLP图谱与新加坡伞滑刃线虫一致,但交合刺比新加坡伞滑刃线虫交合刺41~48 μm略小,且其雌虫和雄虫的尾均略长,雌虫尾末端多数有缺刻,而新加坡伞滑刃线虫尾末端钝圆,有短尾尖突.该批铺垫材料来自马来西亚,这是马来西亚除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外发现的第二种伞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9.
中国伞滑刃线虫1新种记述(线虫门:滑刃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在马尾松枯死木质部中发现的伞滑刃线虫属1新种-东莞伞滑刃线虫。线虫标本采自广东省东莞市。两性虫体均细长,a值64-134;尾部短,c值48-102;雌虫无阴门罩,阴门体后位,V值达86-92;雌雄虫尾部圆锥形具锐尖的末端,雄虫尾端直,有短的端抱片,交接刺具尖的喙突。  相似文献   

10.
采自甘蓝根寄生线虫新种──芸苔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brassicaeDuanetLiun.sp.),其鉴定特征为:(1)唇区连续,前端平;(2)口针基球圆形,前端不向后倾斜;(3)半月体和排泄孔相距3-4条体环;(4)阴道弯曲,内部具阴门唇;(5)授精囊球形;(6)雌虫尾端钝圆,尾尖突1-2个,位于尾的中部或近中部;(7)雄虫尾端截形,背面长于腹面。隐稻潜根线虫H.anchoryzae是本种线虫的近缘种,但前者唇拐角呈角状尖锐,口针基球前端向后稍倾斜,授精囊长形袋状,阴道直形,侧尾腺孔和尾端之间具24-27条体环,雌雄尾端均为尖形,而本种线虫后拐角钝圆,口针基球前端不向后倾斜,授精囊为圆形,阴道弯曲,侧尾腺孔和尾端之间具14-16条体环,雄虫尾端为截形。  相似文献   

11.
卢斯垫刃线虫新种 (Tylenchuslucin .sp .)和广东垫刃线虫新种 (Tylenchusguangdongensisn .sp .)分别采集于广东省深圳光明农场的玉米 (Zeamays)和宝安马田菜场的葱 (Alliumfistulosum)根际土壤。前者以角质层无明显环纹、有明显的后阴子宫囊等特征明显区别于相似种小垫刃线虫 (TylenchusminorXie&Feng ,1997)和拟小垫刃线虫 (TylenchusparaminorXie&Feng ,1997) ;以口针长 8.3~ 10 .4μm、后阴子宫囊明显和尾短于或等于肛阴距等特征明显区别于相似种微针垫刃线虫 (TylenchusstylolusXie&Feng ,1995 )。后者以头部环纹明显、后阴子宫囊显著等特征区别于相似种小垫刃线虫 (T .minor)和拟小垫刃线虫 (T .paraminor) ;以尾长于肛阴距 ,交合刺较长等特征区别于相似种卢斯垫刃线虫新种 (T .lucin .sp .)和亚戴维恩垫刃线虫 (T .subdavaineiMukhina,1981)。  相似文献   

12.
Meloidogyne citri n.sp.采自福建省顺昌县水南乡下沙柑桔园的温州蜜柑(Citrusunshiu Marc.)根部。新种的主要鉴定特征:雌虫虫体白色,球形或梨形,后部稍隆起;唇盘呈“X”形,中唇和侧唇大;EP/ST=2.4(2.0-2.8);会阴花纹近圆形,在阴门外缘的一侧或两侧形成颊状纹。雄虫头部无环纹;口针长25.1μm,口针基部球横卵形与针杆分开;交合刺长38.6μm;侧带有4条沟纹、有网纹。幼虫平均体长为465μm,尾长53.8μm,透明尾端长16.1μm,口针长11.5 μm,直肠不膨大。新种与相近种福建根结线虫(Meloidogyne fujanensis)的主要区别是会阴花纹有颊纹。M.fujanensis 无颊纹,在阴门裂边缘外侧有一小圆隆。  相似文献   

13.
采自烟台市的南方根结线虫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烟台市西沙旺苗圃内的剑麻Agaverigida上发现一种根结线虫 ,经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该种根结线虫的主要鉴定特征为雌虫口针的基部球横向宽 ,背食道腺开口到口针基部球的距离近 ,会阴花纹多数呈六边形 ,背弓中等到高 ,多为方形 ,背线平滑或稍有波浪 ,侧线不明显。雄虫头冠前缘稍有凹陷 ,口针基球横向宽 ,前缘平或向后斜 ,与基杆界限明显 ,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球的距离很短。二龄幼虫直肠有的膨大明显 ,但在大多数标本中看不到膨大 ,尾透明末端界限明显或不太明显 ,指状 ,末端钝圆。与南方根结线虫的典型群体相比 ,该群体的雌虫和雄虫的口针都偏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巴兹尔属线虫1新纪录种(线虫门:垫刃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苗圃地卫矛Euonymus alatus、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和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根际土壤中采集分离的1种巴兹尔属线虫,并鉴定为冬天巴兹尔线虫(Basiriahiberna Bernard,1980),其主要鉴定特征:口针基部球呈凸缘状;侧区4条侧线;中食道球偏后,MB=55.3(54.6~55.8)%,背食道腺开口位于口针基部球后4.6(4.1~5.1)μm处;受精囊缢缩,阴门位于体长的61.4(60.1~64.1)%处;尾细,尾端通常为棒状或圆柱形。冬天巴兹尔线虫为中国新纪录种,卫矛、秤锤树和厚皮香3个树种均为冬天巴兹尔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采自北京市丰台区艾Artemisiasp.根上的短体线虫描述为短体线虫属一新种,命名为艾短体线虫Pratyenchusartemisiaen.sp.,其是短体线虫属内一两性生殖的种,唇区大多有两个环纹。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唇盘与中唇融合形成一光滑、连续的结构。口针短,长11.50~14.63(13.62)μm,口针基球圆形。V=76.0-81.2(78.22)。受精囊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内充满精子。尾部圆锥形,尖端宽圆、光滑无环纹。雄虫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6.
17.
麦蚜取食行为特殊刺探电位波形图(EPG)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在不同小麦上的刺探行为,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刺探电位波形(EPG),即点G波,E0波和两种F波,并就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点G波是蚜虫在刺探途径阶段(C波阶段)的试探性主动吸食过程;E0波是蚜虫口针即将到达韧皮部时短暂的判断、休息和适应过程;一种F波是蚜虫在木质部主动吸食受阻的一种过渡波;另一种F波与蚜虫口针在植物组织中遇阻后的重复回撤与刺探行为有关。结果表明,EPG波形不仅有其稳定性,同时也有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在Seinhorst的线虫制片方法基础上,提供一种更简便、快速的植物线虫杀死、固定和脱水方法.通过对垫刃目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的雄虫和二龄幼虫、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和潜根线虫属(Hirschmanniella)以及矛线目的剑线虫属(Xiphinema)和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等不同类群线虫的固定、脱水和制片观察,发现在线虫分类和鉴定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形态特征(如垫刃类线虫口针的形状、侧区侧线数和雄虫交合伞及长针类线虫的导环位置、齿针基部和尾部形态等特征)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黑盲蝽在几种寄主植物上取食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中黑盲蝽在主要寄主植物上的取食刺探行为,为评价寄主抗虫性和寄主选择习性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通过EPG技术研究中黑盲蝽在菜豆、苜蓿、甘蓝和小麦以及棉花的生长点、子叶、真叶等器官上的取食特征。【结果】 中黑盲蝽在各寄主上的刺探电位波形由Ⅰ波、Ⅱ波、Ⅲ波和Ⅳ波4部分组成。Ⅰ波表示口针的刺入;Ⅱ波表示口针在撕裂植物组织和细胞,并向外分泌唾液;Ⅲ波表示取食;Ⅳ波表示口针的拔出。中黑盲蝽取食苜蓿和棉花生长点的每次刺探时间、每次刺探中的Ⅲ波时间均显著长于其它测试植物或器官。【结论】发现并定义了中黑盲蝽的四类刺探波(Ⅰ波、Ⅱ波、Ⅲ波、Ⅳ波)。通过比较EPG参数,发现在几种测试植物中,中黑盲蝽喜欢取食苜蓿,而在棉花植株上喜欢取食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