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切口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扁桃体剥离法是扁桃体手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 ,良好的手术切口对于初学者或手术欠熟练者来说 ,能减少因切口的损伤过深或切入扁桃体实质而引起出血 ,减少手术并发症 ,尽快促进伤口愈合 ,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各地医院手术方式大同小异 ,各有特点 ,本文是对手术切口改进的效果观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抽取扁桃体手术病人 2 0例 ,其中男 12例、女 8例 ;年龄 16岁~ 38岁 ;临床化验检查无特殊发现。 2 0例共 4 0例 (个 )扁桃体 ,右侧用常规手术操作法 ,左侧用小切口延长法。一般扁桃体手术右侧较左侧易操作 ,在做左侧扁桃体手术时 ,…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机会。方法:对2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显露阑尾后,先穿刺抽脓。防止术中阑尾穿孔污染切口.再切除阑尾。结果:21例病人手术切口全部甲级愈口。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中阑尾穿孔会污染切口.术中穿刺抽脓法可消除这一潜在的污染源。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术后泪膜稳定性。方法 237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9例(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B组128例(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分别于术后1、7d和1、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自主感觉。结果术后1、7d,两组的泪液分泌均较术前明显增多(P<0.01);术后1d,两组的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以后逐渐延长。A、B两组的泪液分泌和BUT分别于术后1、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自我感觉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巩膜隧道切口在白内障手术中对减少术后干眼和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髌骨骨折前正中入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21例髌骨骨折采用前正中入路手术,比较手术操作,术后锻炼,功能恢复等,初步评价其优缺点。结果前正中入路视野暴露好,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21例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行膝关节锻炼,无刀口裂开,瘢痕小,无伸屈功能受限,恢复满意,优良率为95.2%。结论前正中入路损伤小,固定满意,早期锻炼安全,功能恢复快,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入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外科的应用范围、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07例胸腔镜手术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5h,术中出血平均为300mL;有86例术后不用止痛药。本组无切口感染病例。结论: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2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25例)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引流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n=120例)采用传统碘仿纱布换药引流,对比两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术后换药次数,促进术口愈合,减少二期缝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潘式管联合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手术间紫外线消毒后不同时间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从1991-1996年对12间年监测达普通Ⅱ类空气标准的手术间及12412例无菌手术病例刊物进行手术切口感染观察。以空气消毒后≤2h内无毕手术的病例为甲组,〉2h为乙组。结论空气消毒后时间的长短与手术切口感当关系密切。离消毒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侧肺大疱施行同期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18例双侧肺大疱患者 ,经气管插双腔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 ,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同期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1例因肺与壁层胸膜粘连严重需延长切口完成手术 ,1例因术中出血改大切口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 12 5 min,平均出血量 180 m L,平均住院时间 (7± 0 .5 ) d,全组病例无死亡 ,随访半年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双侧肺大疱用电视胸腔镜辅助行小切口同期切除手术 ,安全可靠 ,创伤小 ,疼痛轻 ,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 ,切口美观 ,复发率低 ,出现特殊情况时可迅速开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手术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应用抗生素、完善手术室感染控制相关制度、更新洗手方法、使用新式消毒方法、打开手术切口即刻放置切口洁净袋和保护器、遵守择期手术排序原则。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占75.71%(106/140),高于对照组的64.28%(P0.05),同时,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腹股沟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小儿腹股沟斜疝48例,鞘膜积液38例,经腹股沟区小切口行手术治疗。结果:本手术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本手术方法较其它传统方法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甲硝唑局部冲洗法对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实验组 85例 ,用 3%双氧水、生理盐水和0 .5%甲硝唑冲洗切口 ;对照组 83例 ,除不用甲硝唑外 ,余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 :切口感染率为 2 .4% (2 /85) ;对照组 :切口感染率为 1 3.2 % (1 1 /83)。两组对照 ,P<0 .0 5。结论 :甲硝唑冲洗法是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07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24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0%,其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和长度、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住院时间等,其中年龄≥60岁、剖腹探查手术及胆囊胆道手术、Ⅲ类切口、切口长度越长、3联抗生素用药、住院时间越长,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就越高(P〈0.01或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预先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微创手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确诊并手术治疗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38例,分成经腹传统手术和经阴道微创手术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阴道微创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经腹传统手术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创伤小,治疗时间短,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多个小切口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陈小东,麦铁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湛江524001)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高位结扎和剥离器剥脱曲张静脉[1]。以往对于小腿多发的曲张静脉,要作多个皮肤长切口,于皮下分离剥脱,手术创伤较大,手术疤痕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切口锁定钢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腋臭又称“狐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治疗可采用手术与非手术疗法。但现行的方法均不尽完善 ,自 1998年以来 ,笔者采用小切口真皮下剥离法治疗 2 0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5例 ,女 15例 ,年龄 15~ 30岁 ,均为双侧腋臭。1.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剃除腋毛 ,取仰卧位 ,双上肢外展 ,屈肘掌心向上置于枕部 ,腋下垫软枕。腋毛区边缘用龙胆紫标记 ,常规消毒铺巾 ,用 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所画腋毛区范围中央部顺皮纹走向作一长约 2~ 3cm手术切口 ,深度达真皮基底层。然后在真皮基底层与皮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软核白内障手术中运用核翻转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0例(30眼)晶状体核硬度为Ⅲ级以下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核翻转技术处理软核。结果 30例核翻转技术在小切口软核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成功,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得到明显控制。结论核翻转技术适合硬度为Ⅲ级以下的软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腹部检查13例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手术后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1年无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特征,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切口法根治腋臭的效果。方法术区标记腋毛范围,平行腋窝皱襞作两个平行切口,将标记范围3等分.皮下浅筋膜层游离皮肤及部分皮下脂肪,皮肤切口缘缝线牵引,显露皮瓣下顶泌腺体和毛囊组织。直视或2.5倍放大镜下彻底剪除顶泌腺体和部分毛囊。剥离范围外缝线,留线尾,打包加压包扎。结果132例患者中,127例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边缘坏死2例各1侧,皮下积液2例3侧,皮下血肿1例1侧合并皮瓣部分坏死均经换药后完全愈合。其中,112例患者随访0.5~1a,有3例仍有轻微的异味,但较术前明显减轻,其余109例无任何异味。结论平行腋窝皱襞小切口手术是较好的腋臭根治方法,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切开取胚术在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茂名妇幼保健院、信宜市丁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经阴式超声检查确诊的12例子宫瘢痕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行经阴切开取胚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正常月经来潮时间,观察术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5.8±1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18.3)m L,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示术中切除组织为瘢痕组织及部分坏死的胎盘绒毛、蜕膜组织。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4±2.0)d;平均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5.2±2.3)d;平均术后血-HCG恢复至正常水平为(14.6±6.2)d;平均术后正常月经来潮为(31.8±7.2)d。结论经阴切开取胚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具有一次性清除病灶,微创,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