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于生物量当中,并通过植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凋落物的形式输入土壤.在传输到地下的光合碳中,除1/3经根际呼吸排放到大气外,约1/2留在根系,其余被同化到土壤微生物体内并转化成有机质[1].如此,每年约有10%的大气CO2通过植被流经土壤[2].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除海洋之外最大的碳库,约占全球陆地总碳库的46%[3],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森林碳库特点与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在稳定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发展林业,可以实现固碳增汇,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综述了森林碳库的重要地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特点,分析了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来增加森林碳汇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森林固碳制氧价值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固持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生态服务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的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森林资源在稳定气候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值得研究,森林资源固碳制氧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森林的固碳制氧功能由于工业化革命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使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CO2的浓度逐年上升。据估计,到2050年,大气中CO2的浓度将达到550mg/kg。森林与温室气体有密切的关系。在陆地植物与大气中CO2的交换中,90%是由森林植被完成的。一方面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另一方面森林的破坏使释放的CO2和其…  相似文献   

4.
林火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火因子是干扰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与大气的碳素交换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了解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的具体影响,对发现火干扰下森林土壤中碳循环的机理,特别是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林火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测定土壤有机碳的几种不同方法,比较了其适用性,探讨了在不同林火强度和不同土壤深度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情况。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今后森林土壤有机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不同森林经营措施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 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 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全球趋势。文中阐述了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 重点分析了不同营林措施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了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 探讨了今后森林经营措施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旨在为制定合理的经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森林碳汇是把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偿化的关键随着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的加剧,森林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森林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CO2,减缓了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的速度,这就是森林的碳汇作用。全球植物年固定CO22852亿t,约占大气中CO2的11%,其中森林年固定CO2为1196亿t,占大气中CO2的46%,陆地上有机物中的碳为11500亿t,其中90%储存于森林中。现在大气中CO2年增长率已达0.5%,而全球森林面积自上世纪来每年约减少0.2亿hm2,相当于森林从大气中吸收和固定CO2每年减少48亿t。所以,森林是吸收消耗、固定和储存CO2最有…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全球CO2浓度持续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遥感大尺度监测成为关注热点。文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卫星遥感观测技术对森林碳循环评估的2种途径:1)基于遥感手段估算森林生物量并推算森林碳储量,通过碳储量变化确定森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归纳各类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方法在大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2)基于CO2温室气体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定量监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2通量,基于交换的CO2通量推算森林碳储量变化。归纳遥感手段观测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CO2通量的主要数据、方法及优缺点,系统评述各类数据及方法在森林CO2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监测、森林碳储量估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分析专用CO2浓度监测卫星数据,尤其是我国自主碳卫星数据在CO2柱浓度反演算法研究以及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对比、验证和同化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总结专用温室气体遥感观测数据在森林碳储量及碳通量监测方面的优势。提出利用遥感手段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定量监测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它不仅具有改善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 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能力关系到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和抑制全球变暖趋势。文中就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并对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森林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碳库在调节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降低大气CO2浓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对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为了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为森林经营和土壤管理提供参考,文中从全球、全国和区域尺度上综述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各活性...  相似文献   

10.
成熟森林在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长期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多年来,全球掀起了成熟森林固碳研究热潮。理解成熟森林碳储存和碳源/汇动态,有助于评估和预测成熟森林在区域碳循环中的作用,对于估计森林碳减排范围、发展近自然林管理策略亦十分重要。本研究在介绍成熟森林林龄阈值的基础上,分析成熟森林碳储量与碳分配以及自然成熟森林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综述成熟森林固碳的3个假说:1)碳中性假说随着森林演替林龄增加,森林生产力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到成熟森林阶段,森林碳吸收与生态系统呼吸达到平衡,因而处于碳中性状态;2)碳汇假说许多热带、亚热带以及北半球的北方和温带成熟森林可持续固碳几百年,成熟森林为全球碳汇,成熟森林固碳主要集中在土壤中,可能与气候变化引起森林生产力增加、植被碳流向土壤碳的比率随森林成熟度增加而增加以及气温上升和大气氮沉降等降低土壤异养呼吸有关;3)碳源假说少数研究报道认为成熟森林为净碳源,与成熟森林地被物、枯死木及土壤有机碳的周转加快有关。越来越多研究证实成熟森林能持续固碳,支持成熟森林碳汇假说。建议今后:1)加强成熟森林碳通量观测研究;2)从生态系统呼吸及其构成角度探讨成熟森林碳源/汇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3)加强全球变化对成熟森林固碳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1.
森林、林业活动与温室气体的减排增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引起的全球变暖,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大气CO_2浓度的措施中,森林和林业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森林可吸收并固定大气CO_2,是大气CO_2的吸收汇和贮存库;而毁林是大气CO_2的重要排放源。通过适当的林业活动可增强碳吸收汇、保护现有的碳贮存,通过替代措施可减少化石燃料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林业活动在未来减缓大气温室气体上升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阐明了全球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在减缓大气CO_2浓度上升中的作用以及与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有关的减排增汇措施和潜力,以期对我国制定CO_2减排增汇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张进 《中国林业》2009,(5):56-56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碳库,其碳贮量约为1146PgC(PgC指1米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总质量,1pg=109t),占全球陆地总碳贮量的46%。1995年。2050年全球森林植被保存和吸收碳的潜力可达60~87PgC,可能吸收同期石化燃料排放碳的11%~15%,森林系统的碳收支状况对于大气二氧化碳的循环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碳储量是研究森林与大气间碳交换的关键因子,本文探讨了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方法、影响因子,以及目前我国在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毛竹在森林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竹林不同经营措施的影响,进而了解植被生物量碳库及影响土壤碳库的状况。【方法】利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排除地形因子等影响,选取施肥和采伐留养方式2个因素,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各土层2010—2013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变化影响。【结果】1)不同经营措施0~1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最大,介于-0.52%(±0.62%)~0.75%±(0.44%)之间,其中A2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与A1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量差异极显著(P<0.01);2)中等施肥0~50 cm土壤有机碳贮量增量分别是大量施肥和不施肥的3.61倍和5.05倍,大量施肥和中等施肥0~10 cm层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3)弱度采伐0~50 cm土壤有机碳贮量增量分别是强度采伐和中度采伐的5.51倍和1.63倍,强度采伐和弱度采伐0~10 cm层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4)不同经营措施0~50 cm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介于-15.56(±10.21)~53.15(±37.81)t C·hm-2之间,其中A2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与A1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土壤有机碳贮量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5)结合效应图得出结论,A2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的经营方案对0~5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的积累效果最佳,而A1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的经营方案最不利于0~5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的积累。【结论】大量施肥强度采伐方式虽然可以保证竹材的大量输出,却会破坏原有的竹林生态结构,同时对土壤碳含量和贮量的影响尤为不利,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积累角度考虑,并不是最可取的竹林经营方式。同时经营过程中,不同经营措施不仅会对土壤碳库产生影响,更会显著改变植被碳库状况,并伴随着碳排放和碳泄漏问题,这都将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经营对竹林生态系统碳综合影响的各个因素和环节。  相似文献   

15.
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森林被称为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独特的功能。通过森林碳汇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缓解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伐对森林土壤碳库影响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样的森林类型和不同森林经营措施的干扰,使得森林土壤碳库维持机制以及碳固存过程的研究和森林土壤碳库的估算存在较大的变异。作为主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之一,采伐对森林土壤碳储量以及碳过程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为深刻理解森林土壤碳库对于采伐干扰的响应,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不同采伐方式下森林土壤碳储量及其主要碳排放过程——土壤呼吸的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采伐方式、森林类型、采伐剩余物管理以及微生物因子等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1)生物因子作为CO2产生的主体,在应对干扰时结构、功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碳排放以及碳固定,但它们具体作用机制以及过程并不清楚,需展开进一步的调查;2)不同森林采伐方式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的影响的复杂性,亟须在进一步加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森林土壤碳循环的过程或机理模型,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的碳循环过程表达及碳计量提供技术支撑,以期为我国森林经营以及碳汇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数量增多程度加剧。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温室效应"。林木固碳经济有效。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最近5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每10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二氧化碳污染的严重危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森林与二氧化碳的关系,森林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防止气候变暖,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提出了重视森林的生态功能,大力发展、保护森林,科学经营森林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东北内蒙古天保工程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认证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2月 1 2日至 1 6日在延吉召开。会议围绕天然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认证实践 ;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过程 ;国外经营介绍与研讨等课题展开热烈地讨论。汪清林业局介绍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设采育林的基本经验。会议期间 ,与会代表专程参观了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森林类型、树种分布、气候条件和森林作业情况 ,对照世界森林管理委员会 (FSC)的 1 0个原则、 52个标准 ,对该场森林经营进行模拟认证。世界森林管理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赢利、非…  相似文献   

20.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要素,由于定量研究某特定区域CWD的贮量和碳量的工作量相当大,需要长期的研究才能获得可信的数据,因此有关全球森林生态系统CWD的贮量和碳量仍不太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全球不同森林中CWD的贮量和碳库情况.结果表明:温带针叶林CWD贮量最高(30~200 t·hm-2),而阔叶林最低(8~50 t·hm-2);全球森林CWD碳贮量范围大致为75~114或157 Pg.各森林CWD贮量值变化大,因林龄、CWD分解阶段和人类经营活动(如疏伐、皆伐和控制火烧)而异.今后需更广泛地开展森林CWD调查,以更深刻理解CWD与林分结构、树种特性及干扰的关系.此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价CWD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价值,建议在更大尺度上对全球各类森林的CWD贮量和碳库进行长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