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四个小麦抗穗发芽分子抗性标记有效性的验证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熟期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灾害, 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本试验利用已报道的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标记, 即STS标记MST101、STMS标记wmc104、QTL位点Xgwm155与Vp1B3, 结合穗发芽率分析,对95份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和历史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筛选, 旨在从中筛选出抗穗发芽品种, 并对这4个分子标记的有效性进行比较, 筛选出可用于种质资源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高效分子标记。结果表明, Vp1B3和Xgwm155与穗发芽抗性相关, 而MST101和wmc104与穗发芽抗性无关。比较而言, Vp1B3更能有效地用于筛选穗发芽抗性品种, 但将Vp1B3和Xgwm155结合起来筛选抗穗发芽小麦品种, 会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麦主推品种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抗穗发芽品种,对我国10个小麦主产省份的75个品种进行了穗发芽抗性鉴定,同时利用3个分子标记Vp1B3、Xbarc310和Barc294对上述品种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存在明显差异。Vp1基因的等位变异与穗发芽抗性关系不密切,Vp1B3标记难以用于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筛选。主效QTL(QPhs-3AS)与种子休眠关系密切,Xbarc310和Barc294可作为穗发芽抗性选择的重要参考,且Barc294较Xbarc310的选择效果好。上述结果为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改良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1992~1995年用室内保湿法对1500份小麦材料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从小麦穗上发芽与收获后的种子发芽的比较把小麦收获前穗发芽分为低、中、高3种敏感型;白粒品种穗发芽抗性低于红粒品种;数量遗传分析表明,小麦穗发芽率的广义遗传力高于60%。  相似文献   

4.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受到生长环境、种皮颜色和遗传基因的共同控制。由于四川地区在小麦收获季节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小麦穗发芽的常发和重发区。依据材料的穗发芽抗性,有目的性地配制杂交组合选育抗性品种是控制小麦穗发芽的重要策略,而系统鉴定分析各优良品种及品系的穗发芽抗性是亲本选配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调查分析了242份2000年来四川省审定小麦品种及即将成为未来几年新品种的2017—2018 年四川省区试品系的田间穗发芽情况,发现分别有23(9.5%)和67 (27.7%)份材料具有强(穗发芽率低于5%)和高(穗发芽率介于5%~15%)的穗发芽抗性。这为穗发芽抗性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并且发现穗发芽抗性在不同类型材料中存在差异:2000 年来审定品种<区试普通小麦品系<区试早播早熟小麦品系<区试特殊用途小麦品系,穗发芽抗性在未来几年品种中将有所增强;种皮颜色对穗发芽抗性具有强烈影响,随着种皮颜色加深,穗发芽抗性越强,但仍发现3 份(‘川育26’、‘川辐9 号’、‘川辐17 号’)白皮小麦材料具有强的穗发芽抗性,为白皮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参考。其次发现在四川环境下,早播可能会提高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安徽省冬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情况,筛选适合在皖北地区推广使用的抗穗发芽品种。小麦成熟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后,在大田条件下对 92 份小麦品种的穗发芽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极大,丰星麦 8 号、宿 7034、徽研 66、皖垦麦 1702、柳紫黑麦 1 号、瑞麦 618、烟农 1212、万丰 269、新世纪 999 共 9 个品种的整穗发芽率为 0,可作为抗穗发芽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穗发芽抗性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检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收获前穗发芽严重影响加工品质,来年种用价值以及产量.本研究利用万县白麦子/京411穗发芽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已报道的第3染色体上有关穗发芽抗性分子标记XBarc321、XBarc310和XBarc57以及第4染色体上Xbarc170、Xgwm397和Xgwm269进行有效性检测,并在穗发芽抗性不同的40份地方品种以及推广品种中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小麦第3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XBarc321、XBarc310和XBarc57在穗发芽群体以及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品种中选择效应较大,尤其是XBarc321和XBarc310,证实该标记与穗发芽抗性紧密相关,而第4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在该群体中并没有显示与穗发芽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定位控制该群体中穗发芽抗性的QTL位点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多年生产调查及研究表明,小麦穗发芽主要是气候因素、成熟度和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麦收获前遇连阴雨天气是诱发穗芽大发生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导致穗芽发生的内因是小麦籽粒的发芽能力。发芽能力主要与籽粒的成熟度及休眠特性有关,红皮小麦品种因其休眠期长,抗穗发芽能力强于白皮小麦品种;同时栽培措施对穗发芽也有一定影响。在目前人力不能控制天气和抗穗发芽白皮小麦品种缺乏的情况下,选用对穗发芽有较强抗性的红皮小麦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是淮南麦区解决穗发芽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小麦成熟期穗发芽会严重影响子粒品质。利用我国黄淮南片西部推广的小麦品种衍生的白皮小麦基因型为材料,进行田间和室内的穗发芽比较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含有山东省济麦系列血统的材料因成熟时种子休眠,以及穗部结构和种皮厚度等特征对抗穗发芽有利,其穗发芽抗性的田间表现较好;而含有河北省衡观35血统的材料,以及其他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小麦材料,穗发芽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在穗发芽抗性育种中加强对亲本的抗穗发芽特性的选配。  相似文献   

9.
白皮小麦抗穗发芽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影响穗发芽的因素、抗性机理、遗传特性及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当前我国白皮小麦抗穗发芽的研究进展。主为抗穗发芽与种皮色级、穗部性状、吸水速率、α-淀粉酶活性及ABA等激素有关,低α-淀粉酶活性是抗穗发芽的主要机理,抗穗发芽的遗传,主要由数量性状控制,抗性的显隐性因组合而不同,而且有明显的倾母中伤驻有少数组合表现出主效基因的作用,对于抗穗发芽白皮小麦的选育,主要是利用种子休眠性来实现,一是现有  相似文献   

10.
黄淮麦区小麦抗穗发芽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淮麦芍要小麦品种(系)的抗穗发芽性调查表明;黄淮麦区、无抗穗发芽品种,中等抗性品种(10%-40%)占8.2% ,而不抗穗发芽品种,田间穗发芽率在57.1%-98.3%之间,外引优质品系之中,抗穗发芽品种占18.7%,中抗的占12.5%,抗穗发芽问题应从品种选育着手,结合栽培技术及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1.
陈光尧  王国槐  罗峰  聂明建 《作物学报》2007,33(8):1324-1328
以甘蓝型油菜品系832、780、1-1、1-13、8-6为材料,进行了田间带壳种子发芽调查、室内模拟降雨带壳种子发芽试验、种子发芽试验、不同浓度ABA处理的种子发芽试验,并利用HPLC测定了鲜果壳和种子的吲哚乙酸(IAA)、细胞分裂素(CK)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表明,各供试甘蓝型油菜品系带壳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不带壳种子的发芽率在第5 天以后没有显著差异。油菜成熟角果的果壳ABA含量与带壳种子发芽存在显著负相关(r=-0.8941),带壳种子发芽主要受果壳所含ABA的抑制;外源ABA能明显抑制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武汉城市森林常见植物物候节律特征,以武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18种常见树种为观测对象,基于连续3年的物候观测数据开展主要树种物候特性研究,绘制树种物候图谱,并分析物候现象间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树种物候期与温度和降水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中影响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果实或种子成熟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5℃的积温、平均气温和累积降雨量,落叶期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平均气温、平均降雨量及≥5℃的积温,且不同环境因子在不同物候期存在正反效应的差异。利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萌动期、展叶期、开花期和果实或种子成熟期进行物候型聚类,初步确定萌发型3个、展叶型2个、开花型3个、果实成熟型3个,而且按照“萌动型—展叶型—开花型—果实成熟型”进行链接和归并,18种树种共划分出9个物候类型。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武汉地区常见树种物候变化特征,为城市森林树种筛选、林木培育管理以及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筛选有利于九头狮子草生长的地表覆盖方式,实现绿化废弃物的有效循环利用,[方法]选择腐熟一年的绿化粉碎物基质(A、B)、当年腐熟的基质(D、E)、树枝直接粉碎的木屑(L、M)、切削的木块(R、S),分别进行5cm(前者)和10cm(后者)厚度覆盖,设不覆盖(CK)为对照。[结果]结果表明, 20cm土层自2014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A处理较CK的地温高1-2℃,B和M处理较CK高2-4℃。12月至次年2月, 20cm土层处于0℃左右,覆盖后较对照要高2℃左右。3月上旬对照的土壤温度上升较快,与覆盖处理的地温相近,3月15日后对照的地温较覆盖处理高2℃左右,至6月下旬温差逐步变小至相当。自7月下旬至9月上旬,覆盖后的20cm土层温度较对照高出0.5-1℃。自2014年11月至次年4月,30cm的土壤含水率在25%-30%,有机覆盖后较对照提高5%左右。以九头狮子草早春萌芽率达60%为基准点,有机覆盖较对照提早1-3周,其中以B和D相对较好。对照较覆盖的植株开花时间也要晚10天左右。从各阶段的综合评价看,A、B覆盖处理后,植株表现一直较好,CK则表现出第一年好、第二年变差的过程。株高、冠幅、叶片鲜重和干重、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也基本上是A和B较高,对照和L、M稍低,且差异性显著。[结论]试验表明,利用腐熟的绿化粉碎物覆盖,能有效促进九头狮子草的生长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耐延迟型冷害能力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的方法,对黑龙江省30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萌发期和分蘖期耐冷性鉴定,以期筛选出耐延迟型冷害强的品种。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在萌发期耐冷性上差异较大,筛选出耐延迟型冷害较强的品种为龙粳16号、龙粳18号、龙粳22号和松粳12号,这些品种在10℃下低温发芽率高且分蘖期低温处理后延迟生育日数少,是可以作为直播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Pre-harvest sprouting and high alpha-amylase activity are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for the wheat production in Hokkaido, the northern most part of Japan. It has become more frequent for wheats to be exposed to continuous rain for several days in harvest time. In addition, low temperature below 15 °C, combined with rainfall, accelerates the damage of pre-harvest sprouting. Therefore, we started a breeding program in 1998 to develop wheat varieties with excellent resistant to sprouting damage in Hokkaido.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e-harvest sprouting of resistant lines were conducted by two tests. One test was artificial rain treatment of intact spikes and the other was a germination test of hand-threshed grains at 10, 15 and 20 °C. The spikes of each line and variety were collected at physiological maturity and at one week after the first sampling date. Falling number was also measured.We have succeeded in breeding a deeply dormant breeding line, Kitakei 1802, from 1,923 doubled haploid lines raised by anther culture from the cross between Kitakei 1616 and Nishikazekomugi. Kitakei 1802 hardly sprouted through 10 days” continuous rainfall treatment at low temperature (15 °C) and maintained high falling number (> 300 s) in 2002 and 2003.  相似文献   

16.
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2  
熊洪  冉茂林  徐富贤  洪松 《作物学报》2000,26(3):297-304
本文根据已报道的资料, 综述了近30年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 这些结果包括: 水稻地上部分有5~6个节, 每个节上均有1个休眠芽, 条件适宜均可萌发成穗。 其萌发的适宜日均温度为26.5 ℃, 相对湿度为83%, 抽穗开花日均温度≥22 ℃。 生育期上位芽穗较下位芽穗短, 头季稻根系和低位芽发生的新根吸收的养份, 以及头季  相似文献   

17.
大米低温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鹏程  叶真洪  陈兰 《粮食储藏》2010,39(1):17-20,28
将2006年、2007年收获的稻谷分别加工成精白大米和标一大米,在15℃、17℃、20℃及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储藏1年。结果表明:试验大米在15℃、17℃、20℃的条件下,均可保质储藏1年,常温条件下的试验大米不能安全度夏;在15℃、17℃、20℃的温度条件下储藏,同种试验大米的品质变化差异较小,影响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大米的加工精度;大米除在15℃情况下不发生害虫生长繁殖外,17℃、20℃和常温均不能避免害虫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8.
Preharvest sprouting resistance is a major breeding criterion in many regions. Screening for preharvest sprouting tolerance is difficult owing to the low heritability of the trait and its tendency to be expressed as a quantitatively inherited character. The screening procedure used currently at the ARC-Small Grain Institute is designed to assess variation of sprouting in intact heads. Five winter wheat cultivars were crossed in a complete diallel fashion.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of sprouting resistance in the progeny of five winter wheat cultivars, including Elands, a cultivar with excellent sprouting resistance. The preharvest sprouting response and α-amylase activity of these cultivars and their ensuing progeny were compared. Elands was identified as contributing positively towards preharvest sprouting tolerance in various combinations. Elands also had the best overall combining abilit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prouting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黄胸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温度对黄胸蓟马Thrips hamaiiensis (Morgan)生长发育的影响,在5种恒温条件下(20,24,28,32和36℃)对黄胸蓟马实验种群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0~28℃温度范围内,黄胸蓟马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当温度超过32℃时,其发育历期延长;在20~36℃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黄胸蓟马卵、若虫、预蛹、伪蛹及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7、9.48、11.06、8.54和11.39℃,有效积温分别为91.23、82.35、41.23、34.81和251.43 ℃?d;在20~36℃之间,黄胸蓟马世代存活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2℃>28℃>24℃>20℃>36℃。据此认为温度对黄胸蓟马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水稻穗芽的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重组自交系籼稻中-156/谷梅2号304份株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营造高温、高湿的小气候,以“穗穗芽率”及“粒穗芽率”为指标,筛选易发生穗芽与不易发生穗芽的极端材料,比较研究重组自交系亲本与各供试株系籽粒在穗芽发生期间的生理差异。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母本谷梅2号比父本中-156易穗芽,在正常成熟过程中籽粒内源GA1含量水平高于中-156,ABA含量水平低于中-156;谷梅2号籽粒淀粉酶活性也高于中-156。花后15 d至完熟的籽粒灌浆期如遇高温、高湿条件,谷梅2号及易穗芽的株系籽粒内源GA1随雨日渐增,增幅高于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同时其淀粉酶活性回升,在正常成熟过程中花后15 d后籽粒中淀粉酶活性与日渐降,但其幅度远高于父本中-156及不易穗芽的株系,这种变化可能是易穗芽的亲本与株系对高温、高湿敏感诱发穗上发芽的主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