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逐年上升,由八十年代末年发种量700万张增到现在900余万张。四川人多地少,蚕区大部分是方山丘陵,要拿出大量土地栽桑建蚕种场是困难的,原蚕区收茧制种是一条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省110余个蚕种场,仅有47个蚕种场有自有桑园1万余亩,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省属场,除满足原原种、原种生产用桑外,余桑生产的普种远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全省85%的蚕种生产量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原蚕区是四川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蚕种,在过去是由专业蚕种场生产的;全省二十个蚕种场,年生产蚕种135万张左右。近年来贯彻调整方针,虽进行挖潜、革新、改造,并适当新建配套,但由于繁殖系数低的品种比重逐年增加,工业污染的危害和十年浩劫的影响,致蚕种生产能量仍然徘徊在原有的水平。根据我省蚕桑发展趋势,今后每年需要增蚕种10—15万张,蚕种生产怎样跟上蚕桑生产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当前需迫切解决的新问题。增加蚕种生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新建蚕种场,二是发展原蚕饲育区制种。新建一个万张制种规模的蚕种场,约需投资二十余万元,这就需要国家每年投资200—300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以原蚕区种茧生产为依托,生产繁育一代杂交种是现有蚕种场普通种生产的主要途径。凉山州蚕种场年生产普通种40多万张,全部来自于农村原蚕区收茧制种。从目前蚕种的生产状况看,原蚕区的种茧生产水平,完全决定了蚕种生产的质量高低和经营效益。当前,在农村蚕桑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蚕种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面对蚕茧市场的变化,从  相似文献   

5.
《四川蚕业》2017,(3):38-40
<正>西昌市蚕种场地处攀西地区的西昌平原,蚕种场现有自有桑园近500亩,标准化制种蚕房4800m~2,专用小蚕共育室600多m~2,专用冷库100m~2,原蚕基地有4个村共450户养蚕户,年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40多万张,全部原蚕区收茧制种。蚕种是蚕桑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蚕种生产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蚕种生产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影响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区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蚕种需求量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仅1992年,区蚕业指导所冷库全年发种量巳达到101.6万张,其中冷藏浸酸种85.7万张,即时浸酸种15.9万张。许多蚕种场除将蚕种送区冷库冷藏浸酸外,还自行采取即浸蚕种来弥补生产急需。有的蚕种场即浸蚕种曾出现了不应有的生产事故,如新盐酸不经试用即拿来浸酸蚕种;浸酸技术人员对浸酸的适期和标准一知半解,浸酸操作不当等,造成新盐酸漫死蚕种,蚕种浸酸后孵化不齐,或完全不孵化等事故,给蚕种场生产造成不应有损失。  相似文献   

7.
1991—1999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病比较严重,蚕种超毒淘汰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认真总结约10年的防微经验,制订了一套符合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生产实际的原蚕区防微(细则)技术体系,2000—2006年,微粒子病的危害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好转,但年平均超毒淘汰蚕种量仍高达1.23万张,年蚕种超毒淘汰率高达5.03%;为此,2007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再次根据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突破防微瓶颈,对防微技术体系加以修改并进一步完善,2013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发病率均控制在1. 50%以内,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趋于健全。  相似文献   

8.
<正> 1988年我场第一次在镇安实行小蚕联户共育,大蚕分户饲养,联户就地制种的蚕种生产形式。1988~1992年,这种形式得到了肯定和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场蚕种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五年来,我场原蚕区共生产蚕种257618.5张,占全场生产量的66%。实践证明,这种生产管理形式投资少,见效快,生产有保证,养蚕户、蚕种场双方满意。我场原蚕区的经营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蚕种场对原蚕点技术员的管理,二是蚕种场技术员对原蚕点养蚕户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我省现有37个蚕种场,分布在5个地区、15个县,其中国营专业蚕种场23个,国营原蚕区种场9个,社队办场5个。共有职工2635人,其中技术干部249人,桑园面积专业场10356亩,原蚕生产队9,003亩。春期蚕种生产能力180万张(其中原蚕区占45%,社队场占10%)。解放后,我省蚕种生产发展较快,解放初,60%蚕种靠外省供应,经过全省蚕种战  相似文献   

10.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基础条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茧生产,蚕农的收益,关系十分密切.繁育好养、优质、高产的蚕种,是确保蚕茧丰产的基础.我区目前有蚕种场22个,其中区蚕业指导所原种场一个,地区蚕种场7个,县蚕种场14个,有桑园600亩,年制种能力50万张左右.  相似文献   

11.
祁力言 《蚕桑通报》1994,25(3):50-51
加强原蚕区管理提高蚕种质量镇江市蚕桑技术指导站祁力言近几所来,随着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生产数量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去年江苏省杂交种生产量达520万左右,比88年的268万张增加一倍多。蚕种生产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生产蚕种的承受能力,于...  相似文献   

12.
1基本概况镇江市蚕种场始建于1927年,至今将有80年的历史。1984 ̄2000年隶属于江苏省丝绸集团总公司,2001年起属地下放至镇江市纺织丝绸资产经营公司。该场在鼎盛时期,年生产母种、原种3万多蛾,原种3万多张,占江苏省原种的40%;年生产一代杂交种40余万张;冷库一次冷藏能力达50余万张蚕种。镇江市蚕种场素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闻名于蚕业界,生产的“松鹤”牌一代杂交蚕种在蚕农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该场技术力量雄厚,除省内多家蚕种场培训技术骨干外,还多次派员援助国外指导蚕桑生产。其中2001 ̄2003年完成了江泽民总书记签署的,由国…  相似文献   

13.
原蚕区种场的巩固、发展与蚕种质量关系嵊县蚕种场戴虔民原蚕区种场是我国繁育一代杂交种的基地,其稳定巩固,直接影响蚕种质量。嵊县蚕种场是个老场,四十多年来,为广大蚕农提供700多万张蚕种,卵质充实,孵化齐一,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客观上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主...  相似文献   

14.
德清蚕种场建场45年来的回顾与展望德清蚕种场黄林生,沈坤元德清蚕业公司张一鸣,陆宗尧德清原蚕区种场是我省开创的第一个原蚕饲育区。建国初期我省蚕种生产基础薄弱,除私营蚕种场生产部分蚕种外,所需蚕种,大量靠外省供应。新中国建立时百废待兴,办专业蚕种场则投...  相似文献   

15.
大有蚕种场     
大有蚕种场始创于1926年,1936年时形成大有蚕种总场并拥有11家分场的规模(1947年在台湾新竹设置家蚕试育所),遍及江、浙、皖三省的主要蚕区。1937年全场共生产蚕种64.2万张,约占当时江、浙两省蚕种总生产量的20%。在民国时期大有蚕种场是对全国蚕桑业有很大影响力的最大规模蚕种场。  相似文献   

16.
太仓创建现代农村蚕种规模化生产示范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仓蚕种生产基地是在1995年春我省蚕区由于蚕种微毒超标,大面积爆发微粒子病,导致全省蚕区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农村蚕种生产几乎摧毁殆尽的严峻形势下,为确保苏州蚕桑生产安全,苏州市政府及时作出决策,在太仓重点蚕区划片开辟的。基地位于太仓市浮桥镇老闸区为主的连片5个村,所在地海拔高程5—6m,土壤为夹沙土为主,PH值合适,土质肥沃,通透性好,蚕农生产技术水平高。12年来基地在市、县两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各蚕种场共同努力下,为我省蚕区生产优质蚕种205万张,产值6860万元,蚕农直接经济收入1843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品质优先诚信为本优质服务合作共赢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蚕种生产企业。有专用桑园56.2 hm2,生产用房2.3万m2,有先进的蚕种冷藏、浸酸、保种和检验的全套设备。多次荣获省、市科技成果奖。本场生产的"金康"牌蚕种、蚕丝系列产品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有长期友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合作建立了西部地区唯一的"现代蚕业试验示范基地"。陕西省科技厅在本场建立了陕西省蚕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年生产能力为繁育三级原种2万张、一代杂交种45万张。本场出场的蚕种各  相似文献   

18.
青州蚕种场年产蚕种80万张以上,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蚕种场。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是育种员工的安身立命之本,对蚕种质量决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否则,将一失足成千古恨,企业名利双失,后果不堪设想。况且蚕种生产周期长、环节多,蚕种质量反馈滞后,所以,蚕种生产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近几年,随着蚕种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青州蚕场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蚕种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蚕种质量不断稳步提高,在竞争激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重点县把蚕桑生产列入调整农业布局的重要内容和搞活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老蚕区逐渐恢复和发展,新蚕区不断扩大,蚕桑生产成了多种经营中最活跃的项目之一,面积迅速扩大,产量迅速增加,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开始出现了一批以蚕桑为主的专业场、专业户。1980年起,我们已做到了蚕种基本自给,现在,我省已有容量10万张蚕种的冷库一座,省蚕种场和广丰县蚕种场年制种能力可达3.5~4万张,81、82两年合计制种40328  相似文献   

20.
齐永红 《中国蚕业》2006,27(3):69-70
蚕种是茧丝绸产业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制种单位的利益,而且影响茧丝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从源头入手,加强蚕种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提高了蚕种质量,加快了蚕种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进程,确保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1山西省蚕种生产现状1.1蚕种生产山西省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目前全省有蚕种场3个,2005年改制现代化蚕种场1个。全省蚕种繁育能力为30万张,实际生产蚕种为13万张左右,原种生产场有2个,可满足本省饲育原蚕所需。除山西省蚕研所外,均采用了合作制种的形式。全省有蚕种冷库3个,冷藏蚕种的容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