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外源pH缓冲液对冬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测定和分析了不同供水(正常水分、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和叶片喷施不同pH磷酸缓冲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条件下小麦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活性氧代谢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膜系统受到伤害,导致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加。在干旱胁迫下喷施pH缓冲液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O2-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其中pH 6.0和pH 7.5缓冲液处理效果最明显。说明在干旱条件下喷施适宜的pH缓冲液能增强小麦的抗氧化能力,减轻干旱引起活性氧增多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植株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pH缓冲液诱导冬小麦苗期抗寒的生理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pH缓冲液喷施诱导冬小麦苗期抗寒的生理机理,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分析了pH缓冲液处理后经低温胁迫的冬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冬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增加。与对照相比,喷施pH 6.5和pH 6.0的缓冲液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且减少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幅度,以pH 6.0缓冲液处理效应最为显著,经该处理6d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气孔导度也比对照明显提高。说明适宜的外源pH缓冲液处理可诱导冬小麦酶促和非酶促防御系统抗逆机能的增强,有利于植株经受更长时间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盐胁迫下腐植酸浸种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清水和腐植酸浸种,测定了NaCl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幼苗根系和叶片的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浸出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降低,幼苗根冠比增加,但幼苗整体鲜重降低,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增大,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蔗糖和果糖含量增加,根系蔗糖含量降低。腐植酸浸种降低了α-淀粉酶活性,增加了叶片总可溶性糖和根系蔗糖含量,减少了根系总可溶性糖和叶片蔗糖含量,降低了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推测腐植酸浸种可能是通过调控果糖浓度变化,缓解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质膜损伤。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平腐胺对巴西蕉幼苗抗旱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00、1.00、1.25、1.50、1.75 mmol/L腐胺(Put)喷施巴西蕉幼苗叶片,研究干旱胁迫后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适宜浓度的外源Put预处理能显著增加巴西蕉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相对电导率,提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SOD、POD的活性,降低O.-2产生的速率,减少MDA的积累。由此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Put预处理能提高巴西蕉幼苗抗旱性,以1.25 mmol/L Put预处理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大根唇柱苣苔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是MS+6-BA 1.00 mg/L+NAA 0.05 mg/L,继代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50~3.00 mg/L+NAA 0.10 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0~0.30 mg/L,适宜的基质是泥炭∶珍珠岩=2∶1、泥炭∶细河沙=2∶1、泥炭∶园土=2∶1。  相似文献   

6.
以6种国外野牡丹科植物为试验材料,进行5种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通过观察植株的叶片形态特征、测定细胞膜透性和叶绿素的含量,分析其耐盐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野牡丹植物叶片形态对不同盐胁迫浓度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蒂牡花和美洲野牡丹盐害浓度为100 mmol/L,角茎野牡丹、紫花巴西野牡丹和粉花巴西野牡丹为400 mmol/L,而印度野牡丹则都能正常生长;各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均不同程度升高,叶绿素总量除了印度野牡丹外,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叶片形态特征表现相一致。印度野牡丹耐盐性最强,比较适宜在沿海或盐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耐低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橡胶树新型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与同源老态芽接无性系的耐低温能力,本研究将1蓬叶稳定的热研7-33-97老态芽接苗和自根幼态无性系苗5 ℃低温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叶片受害调查。结果显示,自根幼态无性系叶片相对电导率低于老态芽接苗,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老态芽接苗。此外,对5 ℃处理4 d后叶片受害情况调查发现,自根幼态无性系大部分叶片未受害,而老态芽接苗叶片几乎全部干枯或脱落。因此,室内低温模拟实验表明,自根幼态无性系在耐低温能力方面较老态芽接无性系更强,这为自根幼态无性系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低温胁迫下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抗低温性为金玉5>兴垦3>吉单198,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品种叶片电导率和初始荧光(F0)上升,Fv/Fm、Fv/F0、NPQ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低温胁迫使叶绿素所吸收的光能被用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减少,玉米叶光系统Ⅱ(PSⅡ)活性中心受损。  相似文献   

9.
张晗  安锋  袁坤  陈秋波  王真辉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1992-1996
研究不同铝水平胁迫(0、50、100、200、400 mmol/L)对橡胶树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幼苗地上部与地下部铝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胁迫均使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产生一定的变化。在200 mmol/L和400 mmol/L铝水平下橡胶苗叶片POD活性和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至胁迫前甚至为0;MDA含量则大量增加,而且越来越高;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铝浓度越大下降趋势越明显;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推移均呈现上升趋势,介于60%~100%之间,超过细胞质膜死亡的阈值;橡胶苗地下部铝含量分别约为地上部铝含量的3倍、2倍、1.3倍。不同铝水平胁迫处理中,随着铝浓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对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越大。其中在200 mmol/L铝水平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大于50%,达到叶片细胞膜透性阈值,MDA则大量增加,SOD和POD急速上升后下降,叶绿素含量极少。因而认为橡胶树幼苗的最高铝耐受浓度为200 mmol/L,地下部铝含量的耐受量为6.2 mg/g,地上部的耐受量为2.9 mg/g。  相似文献   

10.
以常温25℃为对照,将马拉巴栗种子分别置于5℃、10℃、15℃条件下中贮藏,研究贮藏温度与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研究马拉巴栗种子的耐贮性及贮藏方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各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大,MDA含量和SOD活性升高。根据生理指标结合发芽率的分析,15℃条件下进行贮藏,有利于延长马拉巴栗种子的寿命,为适宜的短期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1983-1985年研究证明:花生苗期叶片、土壤的含硼量与产量三者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但采集哪个部位的叶片和白天内什么时间取样才能获得含硼量较高而且稳定的样品,既有利于提高化验硼的准确性,又不致于因采样过多而影响生产。我们于1988年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旨在为花生叶片硼素营养诊断提出适宜采集的叶片和时间。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低温胁迫下,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不同组织的抗寒性情况以及品种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的冷敏感性或耐受机制奠定基础。以橡胶树‘云研77-4’和‘热研8-79’无性系幼苗为材料,进行不同低温类型的室内低温胁迫处理,对橡胶树不同叶片和茎杆组织进行电导率测定,并结合恢复生长法进行不同组织器官及无性系间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生长实验结果与电导法鉴定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及品种间抗寒性强弱的结果一致,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温度的下降,橡胶树2个无性系叶片和茎杆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热研8-79’的增幅大于‘云研77-4’,恢复生长后‘热研8-79’植株受害程度重于‘云研77-4,‘云研77-4’的抗寒性强于‘热研8-79’;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器官对低温胁迫响应的敏感度不同,表现为叶片受害早于茎杆,两蓬叶稳定期的幼苗第2蓬叶耐寒性强于第1蓬叶。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品种抗寒性鉴定及进一步研究抗寒机制提供了材料选择和低温处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施氮时期对地膜春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施氮时期对地膜春小麦衰老的影响,以春小麦陇春20号为材料,采用管栽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时期地膜春小麦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结果表明,在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较对照(不追施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25%、70.83%和52.08%;叶片蛋白质含量在施氮后15~20 d迅速上升,拔节期和孕穗期施肥较明显,比对照分别增加8.06%和10.84%;而叶片MDA含量和电导率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均呈下降趋势,较对照叶片MDA含量分别降低16.26%和15.02%,电导率分别降低5.65和3.6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后期施氮能延缓地膜春小麦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的钾处理对丝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钾处理对丝瓜幼苗生理影响及其抗寒性的差异, 以 “翡翠二号” 丝瓜为试验材料, 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内采用基质培育丝瓜幼苗, 并分别用不同 K+浓度的营养液处理丝瓜幼苗, 研 究 低 温(夜晚 8 ℃, 白天 13 ℃)条件下其对丝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 冷害指数、 叶绿素含量、 丙二醛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 K+处理浓度增加, 壮苗指数先升后降, 处理浓度为 9.00 mmol/L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 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 丝瓜幼苗的冷害指数上升、 叶绿素含量下降、 相对电导率上升、 MDA 含量增加、 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 不同浓度 K+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和变化幅度不同。 综合各项生理指标, 低温下 K+处理可显著降低丝瓜幼苗的冷害, 提高幼苗的抗寒性, 其适宜浓度为 9.00 mmol/L。  相似文献   

15.
以白鸡冠F1代新品系(0306I、0306F、0306D)及黄旦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0℃)胁迫下茶树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下各品种(系)叶片电导率、过氧化氢及丙二醛含量都显著增加,其中0306F与0306D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黄旦与0306I;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都显著增加,其中黄旦与0306I低温下GR、APX、POD、SOD增加幅度远大于品系0306D与0306F。低温下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ASC)与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下降,其中0306F与0306D品系叶片的MDAR与CAT低温下下降幅度远大于黄旦与0306I。回归分析发现,叶片双氧水含量与APX(y=601.8-59.1x)及CAT(y=5.45-0.77x)活性呈负相关,电导率与ASC(y=7.45-10.35x)也呈负线性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茶树品种(系)0306F与0306D抗寒性弱于0306I与黄旦。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钾处理对丝瓜幼苗生理影响及其抗寒性的差异,以"翡翠二号"丝瓜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内采用基质培育丝瓜幼苗,并分别用不同K+浓度的营养液处理丝瓜幼苗,研究低温(夜晚8℃,白天13℃)条件下其对丝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冷害指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处理浓度增加,壮苗指数先升后降,处理浓度为9.00mmol/L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丝瓜幼苗的冷害指数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上升、MDA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不同浓度K+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和变化幅度不同.综合各项生理指标,低温下K+处理可显著降低丝瓜幼苗的冷害,提高幼苗的抗寒性,其适宜浓度为9.00 mmol/L.  相似文献   

17.
选用6-BA和PP333为材料,在网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6-BA和PP333浓度可以提高油菜幼苗单株重,降低离体叶片电导率和游离氨基酸的渗出率。随6-BA和PP333浓度升高,叶片中SOD、CAT和POD活性及根系活力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当6-BA和PP333浓度均为50 m g.L-1时,叶片中抗氧化物保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达到最大值。一定浓度的6-BA和PP333可提高叶片膜系统保护酶活性,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改善根系活力,从而增强油菜的抗寒性,6-BA和PP333较适宜的浓度均为50 m g.L-1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以3种不同类型(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共6个品种的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TTC定量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不同类型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以确定不同类型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糯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验;甜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9.
以高持绿性甘蔗细茎野生种(云瑞08-254)和低持绿性甘蔗细茎野生种(云瑞09-525)为试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两个条件下,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蔗叶片生理活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云瑞08-254的叶片SOD、CAT和MDA含量都明显增加,而云瑞09-525叶片SOD、CAT、POD和MDA含量均明显降低;云瑞08-254的相对电导率增幅显著小于云瑞09-525,云瑞08-254的质膜受损程度相对较小;与云瑞09-525相比,云瑞08-254在干旱胁迫后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幅度较为明显,且本身即具有较高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持绿性甘蔗细茎野生种能通过产生保护性物质降低对干旱的敏感性,通过调节SOD、CAT和POD活性以及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持绿生物量的变化,从而减轻干旱的伤害,表现出更好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0.
邓旭  董晨  张广明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6):1034-1039
以龙州和显脉两种金花茶幼苗为材料,通过缺水方式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以探讨金花茶幼苗抗氧化能力以及渗透含量变化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金花茶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但相对电导率、H202、MDA、可溶性总糖、脯氨酸的含量却逐渐升高;叶片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干旱胁迫下,与显脉金花茶相比,龙州金花茶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较高,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H202和MDA积累量低于显脉金花茶.说明叶片的高活性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物质含量的增加促进龙州金花茶叶片的保水能力,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