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金山 《北方蚕业》2003,24(3):31-33
我国二化柞蚕区包括辽宁省和山东省、吉林省部分蚕区,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二化柞蚕区由于年放两季柞蚕,放春蚕是为秋蚕生产种茧,放秋蚕才用于生产原料茧.所以,利用杂交种放秋蚕是使原料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忠艺 《北方蚕业》2018,(2):42-43,47
对河南柞蚕区一化二放秋蚕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秋蚕用种、蚕期管理、鸟虫危害、蚕病综合防治四方面提出了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吉林省地处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区,适于发展柞蚕。由于丰富的柞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以长白山为主体的山岳和丘陵,地形复杂,小气候开差很大。本省虽属二化性柞蚕放养区,但养二放蚕(春、秋蚕)的把数只占三分之二。其余的无霜期短、积温少的地区或高寒山区养一放蚕(二化一放、早秋蚕和一化蚕),数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何根据一放和二放蚕的不同特点,提高蚕茧的产量和品质,在这里仅就其与蚕品种和放养时期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属一化性柞蚕区,即柞蚕在自然温度下一年只能完成一个世代,理论上一年只能放养一季蚕。如果将收得的春茧采用人工越冬或人工感光等方法解除蛹的滞育,使在当地秋季增加一次放养的技术称"一化二放"。近年来,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省利用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成功探索出了"一化二放"的经验和整套系列技术操作要点。1推行"一化二放"的意义1.1省工、好养,柞林利用率高秋季小蚕收蚁日期一般在8月20日左右,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鲁山县蚕区的气候条件、鸟虫害以及粗放管理对“一化二放”秋柞蚕单产水平的影响,总结提出了具体的技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放养柞蚕是我省柞蚕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蚕农感到放春蚕不合算.改年放二次为年放一次秋柞蚕,20世纪70年代始于东北蚕区.我省在20世纪80年代也相继研究试验,如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试验成功的"一化秋放".改革后能否影响全年的产茧量及其影响幅度有多大,成为极待搞清楚的问题.为此,我们调查了年放一次秋柞蚕的增产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借鉴吉林、黑龙江等地柞蚕“二化一放”经验,结合山东实际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山东省改放一季秋蚕,茧种控制时间较“二化一放”地区要长30天左右;改放一季秋蚕,对一化种只是当年延长蛹期三个月,生活史推迟,不改变化性,制定了在二化性地区采用控制一化种,实现放一季秋蚕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鲁山县秋柞蚕放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广 《北方蚕业》2011,32(1):50-52
针对河南鲁山柞蚕主产区一年放养一季春蚕的生产现状,进行了"一化二放"秋柞蚕放养技术试验,科学总结了秋柞蚕放养的主要技术和成功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成绩。  相似文献   

9.
雷伍群  郑淑平  张德森 《北方蚕业》2010,31(1):34-34,36
河南柞蚕区一化二放生产中,柞蚕种质量难以保障,秋蚕放养不集中,饲料质量差,病虫害严重。提出了秋蚕放养技术及药物防治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11,39(3):61-61
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7月23在山西运城召开。大会讨论了我国近年来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的方法、目标和特殊用途的审定标准;展示了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崔胜 《北方蚕业》2016,(1):25-25
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包志愿、周志栋主编的《河南省柞蚕业生态高效技术集成》一书,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发行,ISBN 978-7-5170-1304-4,16开本,定价42.00元。该书主要介绍了柞蚕养殖的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生态型柞园建设技术,柞蚕良种繁育技术,柞蚕优良品种推介,一化性柞蚕放养技术,柞蚕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柞蚕敌害及其  相似文献   

12.
河南柞蚕一化二放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河南发展柞蚕一化二放的可行性,以及生产中的各项技术处理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数据分析推导出河南秋蚕的收蚁适期。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生产区,总结推广了多项生产实用新技术。温度干涉技术提高了单蛾产卵量,小蚕塑料大棚保护育提高了柞蚕保苗率,全龄老梢育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提高了柞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正>1背景技术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主要放养区,占一化性蚕区放养量90%以上。柞蚕稚蚕在自然灾害(霜冻、大风、雨雪)和天敌危害条件下,减蚕率通常40%以上,有些年份,在稚蚕期全部遭损。我国目前柞蚕稚蚕保护育应用较多的是纸袋育,纸袋育在二化蚕区春季有一定推广应用,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饲育中蚕儿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叶沙不能分离,柞叶易被污染,稚蚕期易于感染病原,蚕儿饲育费工,只能饲育到2龄起蚕,柞叶浪  相似文献   

15.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的方法 ,对大型茧与生命力两项主要性状平衡选择 ,经过 10a 12代 ,育成了柞蚕新品种 91S2 0。新品种具有茧大、产量高、抗逆性强、易饲养的优点 ,千粒茧重达 11 4kg ,产量比对照青六号提高 12 79%。适合二化一放蚕区使用  相似文献   

16.
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方法是柞蚕"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的唯一措施,探明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规律,可为柞蚕种质资源鉴定、保存、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春滞育的二化性大型茧品种9906的雄性个体与稳定的一化性当家品种四青杂交创造材料,历时11年育成了柞蚕二化地区一化性新品种辽四。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2.29%、9.64%、33.97%和20.79%,早秋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5.24%、10%、42.75%和24.88%。在缫丝试验中,辽四解舒率比对照四青高16.20%,解舒丝长比对照长74.10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2.14 g,回收率比对照高6.93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单蛾收茧数分别平均增产19.10%,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2.61%。综上所述,辽四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18.
柞蚕业是内蒙古特色和支柱产业,是精准扶贫的优质项目,但柞蚕种保护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柞蚕种保护是柞蚕良种繁育的重要环节,保种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柞蚕生产,为此,本文从柞蚕种茧保护时期、柞蚕种暖种时期、柞蚕卵保护时期3个阶段分析了内蒙古柞蚕区柞蚕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在保种中各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了保种技术面临的困难,以期人们思考并找到更加完善的高寒地区保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柞蚕在不同地区的化性变化,可将我国柞蚕生产地区分成一化性柞蚕区、二化性柞蚕区.一化性柞蚕区在自然条件下只饲养春柞蚕,其目的主要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丝茧(大茧),同时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准备种茧.二化性柞蚕区饲养春柞蚕完全是为秋柞蚕准备蚕种;不适应供应秋蚕用种的冷凉地区,可饲养晚春蚕,生产的鲜茧供食用蛹市场.因各柞蚕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所以饲养时期、饲养方法等都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将春柞蚕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2015,(1):7-8
<正>通江柞蚕抗病力强、抗逆性强、体健好养、茧大丰产、一化二放等特点,在国内柞蚕一化性地区声望极高,如河南南召、方城、鲁山、湖北随州等蚕区更是称赞有加,资源和技术优势明显,提高科技水平与综合效益空间巨大。1市场背景目前,全世界天然和人造纤维消费量约2500万t,而柞蚕丝纤维产量不超过5000t,仅占全世界纺织纤维总量的0.02%,世界人均年消费不足1g。在人们日益崇尚消费天然纤维,尤其是蚕丝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