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鳢鱼类是亚洲、非洲热带性淡水经济鱼类,据文献记载,鳢科鱼类有30种。目前国内外养殖的种类主要有:乌鳢、纹鳢、斑鳢、点鳢、细斑鳢以及缘鳢等6种。我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养殖鳢科鱼类有悠久的历史,但养殖技术仅停留于传统的养殖方法。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科学养殖体系。近几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肉食性鳢科鱼类养殖发生了兴趣。现将一些国家和地区养殖鳢科鱼类的方法作扼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组杜浩副研究员围绕中华鲟、达氏鲟等珍稀濒危鱼类保护养殖学等开展相关研究,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传统养殖模式中的物理环境(河床质、水流、光照、遮蔽物)和生物环境(生物饵料、同类群和捕食者)与自然环境显著不同,是导致养殖群体放归到自然环境中生存适应性低,以及养殖群体原有生物学特性部分或全部丧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了濒危鱼类的迁地保护、繁育和人工群体建设,限  相似文献   

3.
笛鲷科(Lutjanidae)鱼类是东南亚国家地区70年代以来开发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微鲷属(Lutjanidae)种类在印度一太平洋的东南亚国家水域中均有分布,为热带、亚热带中底层鱼类,已成为台湾、新加坡、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中国华南地区海水网箱的饲养对象,主要的品种有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macnlatus(Forsska)、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养殖种类全世界有鱼类28000多种,已养殖利用的有166种,仅占全世界鱼类种数的0.7%。中国有海洋鱼类3248种,目前己养或试养的有59种。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漫长,烹调方式多种,人们口味各异,国人常有的“尝新”习惯等,需要养殖各种鱼类,且不断有新的养殖对象推出。常常采用驯化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组副研究员杜浩围绕中华鲟、达氏鲟等珍稀濒危鱼类保护养殖学等开展相关研究,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据了解,传统养殖模式中的物理环境(河床质、水流、光照、遮蔽物)和生物环境(生物饵料、同类群和捕食者)与自然环境显著不同,是导致养殖群体放归到自然环境中生存适应性低,以及养殖群体原有生物学特性部分或全部丧失的主要原因;严  相似文献   

6.
丝足鲈属鲈形目(Perciformes)、长丝鲈科(Osphronemidae)、长丝鲈鱼属(Dsphronemus),是一种中大型食用鱼类,有2个人工品种,即红尾丝足鲈和白化丝足鲈.丝足鲈的自然种群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并具有优良的养殖生物学特性,是当地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主要的养殖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7.
鳖对天然食物的嗜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 1918年Olmsted最早记述诱食物质 (feedingattractors)以来 ,世界诸多国家对鱼类诱食物质做了大量研究 ,发现诱食物质广泛存在于鱼类嗜食的食物中 ,其成分主要是氨基酸、核苷酸、短链脂肪酸以及甜菜碱等含氮化合物。近十年多来 ,原田胜彦、竹井诚、弟子丸修、伊奈和夫等从促进养殖鱼类的食欲和提高饲料中植物蛋白含量目的出发 ,就养殖鱼类的诱食物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对增进鱼类食欲 ,扩大食谱 ,提高饲料可食性 ,开发广泛廉价的植物蛋白源和降低养殖成本 ,产生了重要作用。有关鳖的嗜食特性与诱食物质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有文…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ASA-IM)与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服务局(FAS/ICD)、中国国家环保总(SEPA)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NIES)和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JFEC)联合开展了本项鱼类养殖试验,旨在示范应用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80:20池塘养殖枝术在养殖草鱼的生产力、经济和环境方面与中国传统混养和利用当地饲料并结合新鲜陆草的养殖模式相比所展示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孔雀石绿和福尔马林长期以来就用于淡水养殖鱼类鱼卵水霉病治疗。然而,孔雀石绿由于有诱发畸形、鱼体残留影响不明等弊病,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自1991年就已禁止用于水产养殖,而福尔马林由于有损害作业人员健康、引起鱼体甲醛残留、影响水域环境等弊病,在日本等许多国家也已禁止使用。作为孔雀石绿和福尔马林等代用药物,近10年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对过氧化氢对淡水养殖鱼类,尤其是淡化养殖鲑鳟鱼类鱼卵水霉病防治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10.
鲤鱼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它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耐低氧、容易繁殖等特点。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各国养殖鲤鱼的年产量占各种养殖鱼类年总产量的60%。  相似文献   

11.
正斑点叉尾鮰(Letaurus Punetaus),原产于北美,是美国最主要淡水养殖品种~([1]),产量超过了美国鱼类养殖总量的60%以上~([2])。1984年,引入中国后,养殖面积和总产量不断增加,2016年总产量达28.5万t~([3])。中国已经和美国一起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斑点叉尾鮰养殖国家。中国也从最初单一出口型国家,转变成为本土消费为主兼具一定出口,且出口主要针对美国。中国鮰鱼产业的发展壮大改变了世界斑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鲴(台湾称河鲶)是美国从江河野生驯化池塘养殖成功的鱼类。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目前它已成为美国池塘养殖的主体鱼类,年产量达7万多吨。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鲴是一种肉质鲜美、生长快和产量高的淡水鱼类。目前已被包括中国海峡两岸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和养殖,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鱼类混养是中国传统的、有效的池塘养殖方法之一。鲮(Cirrhinusmolitorella)是中国南方,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1种重要的底层性养殖鱼类。其产量约占池塘养殖总产量的30%[1]。但鲮的个体生长速度较慢,经过1个养殖周期的生长,个体体重通常为0.125~0.170kg,而且耐寒能力较差。麦瑞加拉鲮(C.mrigala)为底层杂食性鱼类,是南亚次大陆国家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2]。为客观地评价麦瑞加拉鲮在我国的养殖效果,开展了个体生长速度、群体产量、耐寒能力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实验,并与…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浮游动物评价不同类型养殖水体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8月对湖南省常德市6种不同养殖类型水体(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外河、粗放式养殖水体、滤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养殖水体和滤食性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砂壳虫(Difflugia),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和肉食性鱼类养殖水体中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养殖效益,建议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养殖以下几类水产品: (1)套养吃鱼的品种:如鳜鱼、乌鳢(黑鱼)、加州鲈鱼、鲇鱼等,利用这些鱼类,可以清除池塘里的经济价值低的小型野杂鱼类,为放养鱼类减少了争食、争氧对象,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一般每1/15公顷(1亩)水面可套养肉食性鱼类10-30尾,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可增加优质鱼类10  相似文献   

16.
<正>草鱼是世界上产量第二大的鱼类,仅次于鲢鱼,其生长速度快,增肉率高,食物链短,肉质紧实,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全面,经济效益好,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沿海国家,我国的草鱼产量资源最大。据统计,2003年全国草鱼养殖产量达340万吨(中国渔业年鉴,  相似文献   

17.
<正>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孙大江研究员主编的《中国鲟鱼养殖》和由王炳谦研究员主编的《中国鲑鳟鱼养殖》两部专著分别于今年3月和6月正式与读者见面。这两部著作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近10年来我国鲟鱼、鲑鳟鱼养殖和繁育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以翔实的数据反映了我国目前冷水性鱼类养殖产业发展现状。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多年来从事冷水性、亚冷水性鱼类的养殖、育种、病害防治、营养、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鲟鱼养殖技术、虹鳟育种技术、细鳞鲑和哲罗鲑等土著鱼类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2月2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淡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25B03)"在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建设的示范点通过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淮海工学院、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的现场验收。应用课题研究成果,示范点建立温水性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集成固液分离系统、蛋白分离系  相似文献   

19.
鲑科鱼类及其养殖状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鲑科鱼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点、鲑科鱼类在世界渔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养殖产业技术发展现况。鲑科鱼类属典型的冷水性鱼类,高蛋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大、无肌间刺、易加工,是欧美人民的传统水产食品和重要养殖鱼类。鲑鱼是世界三大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产量仅在鲤鱼和罗非鱼之后,海水鱼类养殖中,半数以上(54.3%)来自鲑鱼产量。2005年,世界鲑鱼产量280万吨,其中195万吨(69.6%)来自人工养殖。本文也简要叙述了我国鲑鱼养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鲑鳟鱼类遗传育种、养殖新品种开发、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繁殖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鲑鳟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鲤鱼的总产量为299万吨,占全球养殖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总产量的7.7%(FA0,2010).在全球的养殖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产量中,鲤鱼的产量排名第三,仅次于鲢鱼和草鱼,而其中中国占了大概80%的鲤鱼产量.然而,其他的一些国家如巴西、俄罗斯、波兰和缅甸等也是鲤鱼产量前十位的国家,由此可见,这个物种是具有全球重要性的. 鲤鱼是典型的无胃鱼,对摄入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没有任何的酸性水解作用,因此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率,从而影响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整体利用率.通过补充如DL-蛋氨酸、Biolys(R)、ThreAMINO(R)和TrypAMINO(R)等氨基酸而使饲料中氨基酸组成达到平衡的技术在鲤科鱼类营养研究中并未得到肯定,部分的原因是人们对补充的氨基酸在鲤鱼体内保留的效率以及对鲤鱼生长效果的作用存在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