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龙茶茶艺表演艺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积累,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清泉之中。饮茶风尚进入人们的生活,演变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茶艺。茶艺表演是这种品茗活动的集中表现,它能够在有限的时空内,展现境佳、茶美、水清、器净、艺精的品茗意境。通过茶艺表演者那种出神入化的冲泡技艺,显示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创造一种生活化的文化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2.
柯冬英  王建荣 《茶叶》2005,31(2):119-122
本从宋代斗茶的兴起与鼎盛、斗茶之茶、斗茶之器具、斗茶之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斗茶的消亡、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龙凤团茶的试制及斗茶茶艺的开发等方面论述了斗茶。认为斗茶出现于晚唐而盛于宋代,北苑之名始于南唐北苑使,而非因其面北而名北苑,论述了北苑茶的加工方法、层出不穷的茶品,介绍了斗茶的程序、斗茶胜负的标准,分析了斗茶器具的特点、斗茶消亡的原因,总结了斗茶在茶化史上的地位,通过龙风团茶的试制及系列试验,分析了影响斗茶胜负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名优茶评比古称“斗茶”.现代叫“茶王赛”。起源于北箢贡茶产地建州(今建瓯)一带.兴于唐末的茗战,主要是茶农之间在采制茶叶时以新茶的品质比制茶技巧、论质量胜负的一种比赛活动。到了宋代,斗茶之风日盛。斗茶方法大有进步。标准以“茶、水、茶器”三事相互争胜负。它的出现推动了采制技术的创新、品茗艺术的发展,名优茶知名度的提高。福建乌龙茶中的名品就是通过名优茶评比活动,让世人所认识。其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在国内外名优茶评比中屡次获胜,久负盛名。1912年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全国性的首次茶叶会展和赛会)。  相似文献   

4.
章文 《广东茶业》2004,(2):30-31
茶是中国的国饮.国人对茶,由‘解渴’.进而‘品茗’、‘赏茗’,再到’茶艺’,四千年的风雨历史,渐渐凝聚为中华民族化的重要部份。“弘扬龙的精神、推广中华茶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己任。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区又生先生将博大精深的茶化艺术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开设了广州规模最大、开业最早的展现茶化艺术的专业茶馆——流花茶艺城!  相似文献   

5.
《福建茶叶》2013,(5):57-57
尤溪历史悠久,是朱熹故里,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种茶制茶的历史更是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宋朝。从宋朝开始,尤溪农民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饮罢方舟去,茶娴袅细香”,这是朱蒜在《茶灶》中的斗茶品茗诗句。近年来,尤溪茶业从种植到制作、营销、  相似文献   

6.
1 安溪茶艺的基本知识和总体要求安溪乌龙茶介于红绿茶之间 ,属半发酵茶 ,其制作工序复杂 ,冲泡讲究技巧 ,品饮更须细斟慢啜 ,才能心领神会地尝到茶之真味与妙香。安溪茶艺因此亦称作“工夫茶艺” ,它同其它类茶艺一样 ,追求一种美的艺术 ,即“茶艺四美”———茶美(色、香、味、形 )、水美 (清、洁、轻、洌 )、器美 (茶具 )、饮美 (环境、方式 )。现今的安溪茶艺是在乌龙茶传统的泡饮基础上 ,融入品茗者对茶的一种精神追求而形成的艺术 ,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安溪茶艺既要求品饮者掌握乌龙茶 (以铁观音为例 )的冲泡技艺 ,又要求品饮者熟悉乌…  相似文献   

7.
王越  田醒 《福建茶叶》2017,(11):106-107
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讯     
正杭州市举办第四届南宋斗茶会本刊讯11月12日,杭州市上城区举办第四届南宋斗茶大会。此次活动以回顾总结前三年杭州市上城区茶文化研究会对点茶分茶研究以及传承为主线,集中展示了茶研会历年来对宋代点茶的研究成果。五位南宋点茶非遗传承人与数十位茶艺新秀同场演绎,以止语茶会、点茶、茶百戏、斗茶艺、斗茶席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流传近千年的南宋茶艺精髓。在斗茶环节,每位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碗点茶,一碗绘制茶百戏,另一碗供嘉宾品饮。斗茶会评出五名优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灿烂辉煌。音乐艺术与茶文化的相互渗透,主要表现在传统历史文化上。古往今来,以茶品茗、以乐怡情,一直是文人雅士们高雅生活的象征。茶思想是文人墨客们创诗写作的活力源泉。而茶"和"思想与音乐演奏的结合,使茶艺文化艺术更为丰富多彩,同时也使混合交响音乐得到了创新发展。茶"和"思想在音乐演奏中的应用,对现代混合交响音乐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斗茶是我国古代茶叶品饮方式之一。它是在唐代煎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品茶艺术,是当时茶坛茶叶品评的最高形式。斗茶源于建安(今福建建瓯),始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斗茶不仅是民间百姓寓竞技于品饮的方式,而且成为文人墨客、权贵阶层欣赏茶趣和消闲怡神的玩艺,斗条既是茶叶品质与泡茶水质的竞比,又是一种竞技,  相似文献   

11.
连醒 《福建茶叶》2016,(3):371-372
在中国茶历史文化中,以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不胜枚举,比如南宋时期的刘松年的《斗茶图》、宋元之交钱选的《品茗图》、元代吴兴与赵孟磊的《斗茶图》等等。这些以茶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制作。这些画家大都是爱茶、懂茶、品茶之人。而将茶历史文化融入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已经成为中国标志性文化之一。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相互融合,二者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契合性和难以分割的关联性。本文将从这两者关系出发,阐述中国画与茶历史文化的融合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发现茶叶并饮用以来,茶文化就融入了中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不断发展、升华。茶艺是茶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古老的中华茶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汇了古今茶文化的经典。泡茶可修心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无论是俗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雅致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始终无可取代。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茶的效果,在茶文化中注入了美的要求,所以茶艺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艺术。而茶艺师则是这一生活艺术的传承者,是茶文化的传播使者。但是,许多人以为茶艺师只要会泡茶就行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13.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12):51-52
<正>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在古茶书中经常见到。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在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  相似文献   

14.
丁晶 《福建茶叶》2016,(6):124-125
中国传统茶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传承和发扬,在茶文化之中的茶艺表演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我们在欣赏茶艺表演的同时也欣赏到茶艺背景的音乐,人们在饮茶听乐的表演氛围中,感受到茶艺表演与音乐的完美融合,使两者相得益彰,增添了文化艺术感染力。茶艺表演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它在表演过程中,融合了各种民族习俗、品茗环境、表演形式、茶叶品牌等不同内容,使品茗欣赏者在不同的古典音乐、近代音乐、自然界声响的背景音乐的作用之下,体悟到茶艺表演的美学价值和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5.
茉莉花茶是一种再加工茶,她融茶与花香于一体,而且具有保健功能,本文针对花茶茶艺表演设计所涉及的品茗环境、冲泡技巧、品饮方法等因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旨在引导人们科学地品饮花茶和欣赏花茶茶艺。  相似文献   

16.
林治:回顾我在茶行业里的从业经历,我种茶,管茶,开茶馆,从事茶文化的推广,可以说从茶的田间地头一直做到茶馆里面。好茶馆要具备什么条件?我归纳为两大要素:好茶与茶艺。必须要有好茶的道理很简单,客人到茶馆里来,你不能让他怀着对茶沉甸甸的希望而来,却抱着满腔的失望而去,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有好茶,客人有什么理由第二次进你的茶馆呢?另外一个是茶艺,我对茶艺有自己的理解,首先它是艺术,不是表演,而且它不是茶艺艺术,而  相似文献   

17.
前言 茶的生产和品饮,有所谓"兴于唐、盛于宋"之说,要说唐代为茶文化的形成时期,那么也有理由认为,宋代是茶文化的升华时期.为什么?由唐入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茶叶生产对品质提高的追求中形成互相比赛的斗茶风气,斗茶比赛提升了茶艺水平,茶艺水平的提升又促进了茶叶品质的提高.正是斗茶比艺的风气盛行,引导着当时的上流社会、文人墨客、还包含一般社会阶层,全情地投入了"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范仲俺)的斗茶意境,从而推动茶品茶艺跃上"采摘之精,制作之上,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宋徽宗)的技艺境界,推动着茶文化的升华.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现代化的生活理念更为成熟,人们对文化、音乐艺术的价值认知度不断成熟,而古典钢琴艺术、茶艺文化是整个文化音乐艺术机制传承过程中重要的元素内容,如果能够将茶乐艺术与古筝艺术相结合,其势必能够提升茶艺文化的价值内涵。本文拟从茶艺文化的特点内涵认知入手,结合茶艺文化的发展历程探究,以及古筝艺术的发展状况认知,从而探究茶艺背景中茶乐因素与古筝艺术的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悠久,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我国人民喜欢饮茶,更喜欢泡上一壶甘醇芬芳的茶,与友人高谈阔论,品味人生。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多种思想,在不同层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茶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茶艺表演逐渐兴起,它是基于茶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也是对品茗文化的发展和升华,而茶艺表演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气息与美的享受,不仅仅依赖于表演者的技艺,同时也需要借助背景音乐的渲染与烘托,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尤为重要,应与茶艺特色与内容为依据,辅以相应的音乐,才能够将表演内涵最好的展现出来。本文针对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进行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20.
建茶是闽北茶叶的总称 ,生产历史悠久 ,在茶叶发展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贞元中首创研膏、腊面茶为贡 ,南唐北苑立茶官 ,北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焙” ,龙团凤并从此诞生 ,取代了江苏阳羡历史名贡茶。历五代宋元 ,垂延四百多年盛名不衰 ,史家称“龙凤盛世”。北苑贡茶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 ,以及花色品种 ,层出不穷。于是饮茶习俗风行九州 ,饮茶方法从煎茶发展到斗茶、点茶、分茶和设茶宴。烹茶时已讲究茶质、水质、茶具、火侯和冲泡技巧。唐、宋建州“煎茶法”、“点茶法”、“斗茶法”已是武夷茶艺的雏型。不愧为“建溪官茶天下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