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新记录种鲜红虫草及其无性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采自广西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的一个虫草标本,经鉴定为鲜红虫草Cordyceps cardinalis,属中国首次报道.通过子囊孢子分离得到其无性型棒束孢Isaria,并进行特征描述.同时将娄山拟青霉组合到棒束孢属,即娄山棒束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万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多次野外采集和调查,研究发现万佛山地区分布的虫草分属6个种,分别为丝虫草Ophiocordyceps filiformis、珊瑚虫草Cordyceps martialis、粉被虫草C.pruinosa、下垂虫草O.nutans、亚黄蜂虫草O.oxycephala和莲状虫草C.nelumboides。其中下垂虫草和丝虫草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8%和23%。虫草的寄主涉及到鳞翅目的幼虫和茧、蜂的成虫、蜘蛛和蝽象,而主要寄主为鳞翅目的幼虫,占总数的58%。莲状虫草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此前仅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3.
对安徽省分布的布氏虫草Cordyceps brongniartii及其无性型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柱形虫草Cordyceps cylindrica及其无性型紫色野村菌Nomuraea atypicola、牯牛降异虫草Metacordyceps guniujiangensis及其无性型柱孢绿僵菌近似种Metarhizium aff.cylindrosporum、根足线虫草琅琊山变种Ophiocordyceps heteropodavar.langyashanensis及其无性型根足被毛孢Hirsutella heteropoda、腮金龟线虫草O.melolonthae、蜻蜓线虫草O.odonatae、蝼蛄线虫草(朝鲜虫草)O.gryllotalpae和草剃虫草Cordyceps kusanagiensis等20个虫草及其相关真菌种类重新整理发表,其中腮金龟虫草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同时,纠正了蜻蜓线虫草原始描述中的错误。鉴定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虫生真菌研究中心(RCEFAAU)。  相似文献   

4.
湘产虫草的寄生昆虫湖南棒蝙蝠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被报道多次.湘产虫草与正品冬虫夏草相比较,它的化学成分预试及紫外线吸收光谱,均有类似之处,其亲缘关系相近,民间广泛用作滋补品,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它具有补精益髓,保肺益肾,止咳化痰等多种功效,子座单用可使妇女绝孕。因此,广泛地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冬虫夏草的资源分布仅限于我国青海、四川、西藏及云南等地。但冬虫夏草的近缘种——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霍克斯虫草C.hawkesii及古尼虫草C.gunnii的分布在安徽、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均有报道。其中,湖南省桃江县还对霍克斯虫草和蛹虫草进行了人工接种试验,都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虫草属真菌是虫生真菌的一大类群。全世界目前已经报道,由虫草属真菌寄生于昆虫、蜘蛛和其它生物关系长出子实体的虫草种类达400多种,我国分布有60多种。云南省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植被、海拔及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有丰富的虫草资源分布,至今已报道有近30种。名贵药材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7.
<正>北虫草学名北冬虫夏草,俗名不老草,因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冬虫夏草相似,在临床上常代替青海冬春夏草入药。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虫草中含有虫草素、虫草酸以及各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滋肺补肾、止血化痰、扩张气管、镇静、抗各类细菌、降血压等功效。国内外对人工诱发也就是人工栽培形成的虫草子实体研究报道认为,北虫草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 资源种类 1.1 巴恩斯虫草(香棒虫草)Cordyceps barnesiiThwaites ex Berk et Br. (1875).吉林1.2 蛹虫草C. militaris (Vuill) Fr. (1849)辽宁、吉林.1.3 蚁虫草(蚂蚁虫草)C.myrmecophila Ces.(1846)吉林.1.4 下垂虫草(半翅目虫草、蝽象虫草)C. mu-tans Pat.(1877)吉林.1.5 蜂头虫草(黄蜂草)C. sphecocephala (KI.)Sacc.(1879)吉林.1.6 吹泡虫虫草(吹泡虫草、同翅目虫草)C.tricentri Yasuda(1915)吉林.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蛹虫草的综合利用,制作出营养丰富的蛹虫草面条,对蛹虫草面条的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以虫草素及虫草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了蛹虫草、食盐、水的添加量对蛹虫草面条的品质和感观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g面粉中,蛹虫草的添加量为5%,水的添加量为30%~34%,食盐的添加量为1%时,蛹虫草面条的品质、感官及营养价值取得平衡,且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的人工培育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蛹虫草人工培育的研究结果,筛选了蛹虫草培育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对于实体进行了组织学观察。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7种虫草类真菌(蝉花、细脚棒束孢、鲜红虫草、发丝线虫草、长座线虫草、小蝉草、蜂头线虫草)进行调查,并对几种虫草及其无性型进行讨论,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虫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茵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冬虫夏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分离培养获得2株虫草无性型菌种,应用不同氮源培养基进行发酵技术培养获得菌丝体,对天然冬虫夏草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茵丝体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2株菌种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同;以动物氮源为主的培养基培养的虫草发酵产物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量均高于植物氮源培养的虫草和天然虫草。[结论]该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菌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为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首次对台湾线虫草无性型—黄山被毛孢菌株的交配型基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定位法获得台湾线虫草的单次生子囊孢子,并对单次生子囊孢子菌株的交配型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子实体人工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在34株单次生子囊孢子菌株中,14个菌株含有MAT1-1基因,4个菌株含有MAT1-2基因,其余16个菌株同时含有MAT1-1和MAT1-2基因;人工诱导子实体的结果显示,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的菌株可以生长出更多的子实体.提示台湾线虫草的交配类型可能为同宗配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光照处理对中国被毛孢生长代谢的影响,通过分离单子囊孢子获得单孢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光照处理。观察记录光照处理30 d后菌落和菌丝形态的变化,测量菌落鲜质量、干质量以及分生孢子量,通过比色法检测甘露醇、多糖、尿素和多酚4种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并通过UPLC检测腺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处理后中国被毛孢菌落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菌落鲜质量显著低于黑暗处理组,干质量无明显差异;菌丝的延伸被抑制并出现扭结现象;分生孢子数量显著高于黑暗处理组;多糖和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黑暗处理组;甘露醇和多酚含量无显著变化;腺苷含量显著高于黑暗处理组。  相似文献   

15.
首次应用长座虫草的无性型—长座被毛孢对长座虫草子实体的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确立了最佳的培养工艺。结果表明,长座被毛孢液体摇瓶最佳培养时间为9 d,在营养液中添加10%的动物性蛋白(黄粉虫粉)有助于提高子实体产量,其所需营养液最佳pH为6.0,培养温度为25℃,初期菌丝培养时间为完全黑暗培养,待菌丝长满后给予1~200 lx连续光照,可获得更多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16.
首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了人工培育的长座线虫草子实体及摇瓶菌丝体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对长座线虫草挥发性物质的数目和含量有较大影响,对挥发性成分的类型影响较大,液体摇瓶菌丝体挥发性物质种类主要有:酮类、醇类、烷烃类、烯烃类、醌类和醚类化合物;子实体中挥发性物质种类主要有:醇类、醛类和酚类。液体摇瓶菌丝体鉴定出20种挥发性物质,以1-辛烯-3-醇(37.70%)为主,人工培养子实体鉴定出6种挥发性物质,以1-辛烯-3-醇(51.93%)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38.37%)为主。2种人工培养物挥发性物质的共有成分为共有成分1-辛烯-3-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在菌丝体中占51.66%,在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中占90.30%。  相似文献   

17.
昆虫病原真菌是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农业害虫具有不易产生抗性、易造成昆虫病害流行、生态安全环保等优势,推广应用昆虫病原真菌控制害虫是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现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真菌基因组学的研究,在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以及多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等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文章就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冬虫夏草菌、蛹虫草菌等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团队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涉及利用基因组学及多组学联合揭示昆虫病原真菌的种内或物种间的进化、寄主范围改变、侵染过程效应蛋白鉴定、真菌代谢产物合成,以及真菌侵染机制、昆虫免疫机制、真菌-昆虫互作机制等方面,并探讨昆虫病原真菌基因组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今后农业害虫生物控制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采用不同分离方法获得的40个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无性型菌株进行交配型基因MAT1-2-1的PCR特异扩增,并随机取其中7个拼接好的MAT1-2-1的碱基序列,与4个来自GenBank 数据在内的共11个样品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采自青海的7个供试菌株,连同GenBank中来自青海的菌株(FJ654176)共同组成了一大类群,而GenBank中其他地区的菌株则聚成另外的类群;随机分离得到的10个单子囊孢子菌株全部含有MAT1-2-1基因, MAT1-1: MAT1-2未见按4:4进行分离,提示冬虫夏草极有可能是同宗配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