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筛选出在生产上具有推广意义的油茶幼林经营模式,通过对油茶幼林套种豇豆、黄豆、绿豆、花生、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6种豆科作物,探讨种植豆科作物对油茶幼林不同深度土壤肥力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套种豆科作物可有效降低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排水能力和最大持水量,同时不同深度土层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速效氮含量提高12.18%~32.96%,速效钾含量提高6.58%~56.58%,速效磷含量提高1.95%~78.12%。综合考虑,油茶+圆叶决明模式对改善土壤物理特性和土壤养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油茶+豇豆模式和油茶+羽叶决明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国友 《农技服务》2011,28(8):1149-1150
为探索箭舌豌豆套种对作物(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分带轮作套种绿肥箭舌豌豆(以下统称绿肥)研究绿肥对当季小麦和下季玉米产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带套种绿肥对当季小麦产量没有影响。绿肥翻压后种植玉米能明显提高玉米单产,其增产率达10%以上的显著水平。种植绿肥后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含量。土壤中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则相反,有明显的减少,说明在种植小麦、绿肥和玉米时,必须适时,适量施用速效磷、钾肥料,达到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作物产量,保持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4种种植方式(净作、连作、混播、套作)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种植方式下半夏土壤养分的差异,测定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指标。结果表明,净作、轮作、混播土壤pH值为中性或弱酸性,连作土壤酸化严重;轮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在4种方式中最高,分别为48.98 g/kg、2.27g/kg、194.00 mg/kg;混播土壤全磷、有效磷、缓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27 g/kg、22.99 mg/kg、265.77 mg/kg;连作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为17.27 g/kg;轮作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181.50 mg/kg。 pH值与缓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全磷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4种种植方式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得分排序为:轮作(0.13)>混播(-0.01)>净作(-0.02)>连作(-0.07)。从半夏生长对土壤养分需求和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看,轮作在4种种植方式中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在赣南地区的可行性.[方法]在赣南油茶种植山区以西瓜和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和幼林油茶纯种(对照)2个不同种植方法,比较研究了浪潮甜王西瓜03号、雪峰黑媚娘、农科大6号、荃银高科4个西瓜品种在赣南油茶幼林的产量、经济效益及生长势方面的差异,然后以筛选出的套种西瓜品种作为套种材料,比较研究了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对油茶生长、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间套种西瓜对油茶幼林株高、地径、冠幅(南北、东西)、SPAD没有显著影响;间套种西瓜可显著降低油茶幼林地表温度,显著提高油茶幼林地表湿度;间套种西瓜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效益分析表明,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平均年净利润为18195元/hm2,且油茶幼林套种不同品种西瓜的经济效益有显著差异.[结论]油茶幼林套种西瓜是一种可借鉴的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分析浙江省绍兴市香料烟产区植烟土壤的主要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土壤pH值适宜种植香料烟;有机质、全氮、氯含量适中,碱解氮含量偏高,速效磷丰富,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低;不同土壤样品之间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应分类制定香料烟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湖南中烟重庆酉阳苍岭基地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烟区植烟土壤pH值总体适宜,速效磷相对缺乏,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中等,水溶性氯含量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烟叶还原性糖含量正相关,与烟叶总氮含量负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烟叶烟碱含量负相关;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含量与烟叶氮碱比显著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区土壤理化性状对烟叶化学成分作用的大小依次为:pH值速效磷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水溶性氯;土壤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主要影响烟叶中糖组分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烟叶还原糖的积累有利,对总糖积累不利;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糖含量的影响与土壤速效钾含量相反。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永清县萝卜种植区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萝卜的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深度(0~20、20~40 cm)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的频数分布及相关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特征,研究萝卜种植年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土壤p H值、EC值在2层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外,其他各指标含量在表层土壤中均极显著高于下层土壤;其中,上、下2层土壤中碱解氮、有机质含量的频数分布曲线均呈正态分布;表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种植年限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上下2层土壤有效态铁、锰、铜、锌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对脲酶活性产生直接影响,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间接作用上;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对碱性磷酸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速效磷含量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速效钾产生的间接性影响来实现的。综上所述,大棚萝卜种植到一定年限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根据平衡施肥的理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大棚萝卜土壤养分管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油桐幼林中开展套种玉米、红薯和黄豆试验,并以纯油桐幼林为对照,研究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对土壤的容重、比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和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等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玉米、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套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也能显著提高油桐幼林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7.03%、40.50%、51.97%、57.03%、149.72%、109.34%和41.67%,油桐+红薯和油桐+黄豆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优于油桐+玉米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郁闭度橡胶林下间作豆科绿肥植物与纯作橡胶园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豆科绿肥植物的林下土壤p H、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纯作林,间作豆科绿肥植物有利于提高胶园的土壤肥力水平。中郁闭度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于高郁闭度林,但p H、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低于高郁闭度林。  相似文献   

10.
延边地区水稻土壤速效养分对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的施肥方式和种植年限对延边水稻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采集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 H值、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开垦年限影响了土壤0~20 cm耕层碱解氮的养分空间分布,开垦年限越长,碱解氮的空间异质性越弱,且随开垦年限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不断下降;稻田单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明显增加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且导致下层速效磷含量增加;开垦年限和施肥方式对0~20 cm耕层土壤速效钾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但不同开垦年限对稻田土壤速效钾影响不同,开垦时间越长,土壤速效钾的含量越高;稻田施用有机肥有利于速效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西双版纳地区蔬菜主要种植基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为蔬菜地土壤养分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1随种植水稻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和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年平缓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逐年平缓增加趋势,土壤有效养分逐年平衡;2随种植蔬菜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而且种植蔬菜年限越长,下降趋势越显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上升趋势,而且种植年限越长,平均每年增加量越大;3种植蔬菜的土壤,在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土壤有效磷平均每年增加率最大,速效钾次之,碱解氮最小,导致土壤有效养分失衡。【结论】种植蔬菜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酸性逐年增强,土壤中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逐年增加,且养分失衡。  相似文献   

12.
为详细了解保康县土壤pH分布特点及其与土壤主要养分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及灰色关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康县土壤pH值为4.59~7.92,平均值6.77,变异系数8.2%,pH值处于最适宜烤烟生长区间(5.5~6.5)的土壤样品占总数的25.8%。以pH值分组后,不同组的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有效磷、碱解氮含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土壤pH值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无显著相关性。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土壤pH值与碱解氮的关联系数最大(0.948),关联性大小顺序为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  相似文献   

13.
对桂中、桂北油茶主要产区10个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取样点的土壤属于强酸或极酸性土壤,8个取样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4个取样点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全部取样点土壤的速效磷含量以及6个取样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缺乏水平;叶片全氮和全钾含量与土壤中p H值、有机质和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明显,但叶片中全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极显著相关,叶片全磷含量能较好的反映土壤中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4.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养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吉林省公主岭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基础,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黑土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尤其以增量有机无机配施处理[1.5(NPKM)],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最为显著,而常量有机无机配施兼轮作模式[NPKM(2)]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休闲处理土壤中养分含量基本保持试验前的水平。秸秆配施无机肥(SNPK),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是很明显。总之,从长期来看,合理的施肥尤以有机无机肥相结合会维持土壤性质和生产能力,更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盆栽试验为基础,定期采集并分别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通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合理科学施用肥料提供技术支持,使其农作物产量及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6.
胶东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及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于2003~2006年采集山东苹果主产区烟台、威海主要县市110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分布,并研究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东半岛苹果园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1.14%、碱解氮含量为74.9 mg.kg-1、速效磷含量为40.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22.7mg.kg-1土壤养分特征为有机质偏低、碱解氮呈两极分化、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不同主产县间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栖霞有机质偏低、碱解氮中等、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文登有机质较高、碱解氮两极分化总体偏高、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较高;环翠有机质很低、碱解氮总体偏低、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很低.对栖霞248个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在测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质含量可增加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小于100、70和150 mg.kg-1左右以下时,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与产量呈正相关,而超过上述值时二者呈负相关.高产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园,与低产园相比,高产园磷钾增幅较大,磷、钾是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氮磷钾肥比例为1:0.65:1.34.  相似文献   

17.
研究渭北旱地秸秆和绿肥还田土壤水分、养分的变化,对黄土高原旱区作物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以夏季裸地休闲为对照,研究免耕小麦秸秆还田和种植豆科绿肥及二者混合对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播前、开花期和收获后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无影响;夏闲期种植绿肥和秸秆+绿肥处理使播前和开花期60~160cm土壤贮水减少;种植绿肥处理表层0~20cm土壤硝态氮在播前显著增加10.7kg·hm-2,收获期增加18.4kg·hm-2;开花期种植绿肥土壤有效磷提高43.4kg·hm-2,收获期有效磷数量仍较对照高24.4kg·hm-2;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影响。可见,一年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冬小麦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种植绿肥降低了土壤贮水,但提高了表层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数量,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施南芳 《农技服务》2012,29(4):407-408
为探寻导致设施栽培土壤恶化以及影响设施栽培生产的关键问题,以金华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蔬果大棚(10年、8年、5年、3年和1年)的土壤样品为材料,相应栽培年限的露地栽培土壤样品为对照,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电导率和pH值。结果表明,1年大棚与对应的露地相比其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及电导率的长幅都不大,3年以上大棚与对应的露地相比其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及电导率的长幅明显上升,种植10年的大棚,其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长幅度都有回落的趋势,但电导率和pH值增长幅最高,分别高达1 234.33%和27.98%。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种类绿肥还田后对柑橘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为绿肥的合理利用和柑橘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柑橘园行间设置拉巴豆、紫云英、光叶苕子、紫花苜蓿、黑麦草5种绿肥还田及不还田的对照处理,各绿肥设置AR1(22500 kg/hm2)和AR2(45000 kg/hm2)2个还田量,于还田后20、40、60、80、100 d采取土样进行分析.同一时间段,绿肥还田处理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对照,0~20 d为土壤养分快速提升期,20~100 d为土壤养分缓慢提升期.同一时间段,还田量AR2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高于AR1,而pH值低于AR1.还田100 d后,绿肥还田量为22500 kg/hm2时,5种绿肥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分别达到42.11%~55.71%、23.71%~50.51%、104.03%~378.93%、4.64%~26.25%;绿肥还田量为45000 kg/hm2时,5种绿肥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分别达到51.84% ~72.58%、47.94% ~114.95%、221.63%~392.88%、9.25%~37.32%.结合土壤养分含量及pH值的改善效果,推荐22500 kg/hm2的绿肥还田量,在该还田量下,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提升贡献最大的分别为光叶苕子、紫云英、光叶苕子和紫云英,分别较对照高55.71%、50.51%、378.93%、26.25%.在具体的应用上,应结合当地的耕作条件及施肥需求,选择合理的绿肥以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豆科植物行间间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间作两年后,0~60 cm土壤有机质降低;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增加,0~60 cm土壤全钾增加;新诺顿豆和大翼豆将20~60 cm土壤pH从酸性提高至中性;饭豆+绿肥提高了0~6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饭豆+绿肥、饭豆以及田箐提高了0~60 cm土壤速效钾。试验所选生草可以增加20~60 cm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饭豆+绿肥轮作可以有效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