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施N量对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施N量为0(CK),50,90,130,170,210,250,290和330 kg/hm2共9个处理,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各处理垂穗披碱草的每m2生植枝数(X1)、每生植枝小穗数(X2)、每小穗小花数(X3)、每小穗种子粒数(X4)、种子千粒重(X5)和每公顷种子产量(Z),分析施N量与种子产量及产量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施N量与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的种子产量、每m2生殖枝数和种子千粒重间极显著相关;每m2生殖枝数和种子千粒重均与种子产量间极显著相关,每m2生殖枝数与种子千粒重极显著相关,每小穗种子粒数与种子产量、每m2生殖枝数、种子千粒重间均达显著相关。【结论】施氮能够显著促进生殖枝和每小穗种子粒数的形成,千粒重也随之增加,但对每生殖枝小穗数、每小穗小花数无显著影响;施氮还可提高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的实际种子产量,其中以施N 250 kg/hm2的效果最好,产量可达2 016.5 kg/hm2。  相似文献   

2.
氮肥及多效唑对蓝茎冰草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酒泉地区研究氮肥和多效唑(PP333)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达到90 kg/hm2时,种子产量便开始下降,而喷施多效唑后,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和每个小穗上的小花数以及每个小穗上的种子数,最终影响了蓝茎冰草的种子产量.灌施多效唑对种子产量的效应不及喷施多效唑效果好,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省酒泉地区研究较高施氮水平上多效唑不同施用时期和不同施用量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叶期喷施多效唑2.40 kg ai./hm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喷施时期越滞后,喷施量越少,实际种子产量就越低。多效唑的施用显著影响了植株高度、生殖枝数/m2、小花数/小穗和种子数/小穗,最终影响了蓝茎冰草的实际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蓝茎冰草拔节~抽穗期的根氮、磷、钾、茎叶氮、磷和钾的含量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因子的灰关联熵分析后表明,在蓝茎冰草拔节~抽穗期植株氮磷钾含量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磷>钾>氮;根含氮量对产量因子小花数/小穗、种子粒数/小穗和单粒种子重影响最大;茎叶含磷量和根含磷量对产量因子小穗数/生殖枝影响大;根含钾量对产量因子生殖枝数/m2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百喜草的推广利用,提高其种子产量,2007-2009年研究了氮肥对不同种植方式的百喜草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百喜草生殖枝数、穗长、小穗数、种子数、千粒重、饱满粒数及种子产量。其中,分栽田的种子千粒重普遍高于播种田,播种和分栽小区的种子产量均以施氮肥60 kg/hm2(春季40 kg/hm2+秋季20 kg/hm2)的最高,分别达702 kg/hm2和736 kg/hm2;百喜草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盛花期后第30~35天,此时种子含水量仅为32%~37%。  相似文献   

6.
为扁穗雀麦种子生产与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土壤肥力不同的2块地(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分为高肥区和低肥区),研究肥力对9份扁穗雀麦种质材料生殖枝高(x1)、单株平均穗长(x2)、小穗数(x3)、小穗小花数(x4)、种子数(x5)、每穗节数(x6)、小穗长(x7)、小穗宽(x8)、分蘖数(x9)、生殖枝数(x10)、百粒重(x11)和单株种子产量(y)的影响.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质间的种子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高肥区,最高为9号(来源于福泉市),单株种子产量达8.39 g;在低肥区,最高为4号(来源于平坝县天龙镇),产量达5.98g.土壤肥力是影响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肥力低降低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挥.在高肥区,分蘖数、生殖枝高和小穗宽是影响扁穗雀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低肥区,主要影响因素是百粒重、种子数、生殖枝数与小穗小花数.其高肥区(y1)与低肥区(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 =-4.436+0.078x1-4.089x8+0.597x9,y2=-2.658-0.538x4 +0.014x5-0.443x10 +4.790x11.在肥力较好地块进行扁穗雀麦种子生产时,其增产的技术关键是增加植株分蘖数与生殖枝高;在肥力较差或土壤贫瘠的地块,要增加种子的饱满度和成熟种子数,同时应保障生殖枝完成生育期和增加小穗小花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7.
为扁穗雀麦种子生产与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土壤肥力不同的2块地(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分为高肥区和低肥区),研究肥力对9份扁穗雀麦种质材料生殖枝高(x1)、单株平均穗长(x2)、小穗数(x3)、小穗小花数(x4)、种子数(x5)、每穗节数(x6)、小穗长(x7)、小穗宽(x8)、分蘖数(x9)、生殖枝数(x10)、百粒重(x11)和单株种子产量(y)的影响。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质间的种子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高肥区,最高为9号(来源于福泉市),单株种子产量达8.39g;在低肥区,最高为4号(来源于平坝县天龙镇),产量达5.98g。土壤肥力是影响扁穗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肥力低降低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挥。在高肥区,分蘖数、生殖枝高和小穗宽是影响扁穗雀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低肥区,主要影响因素是百粒重、种子数、生殖枝数与小穗小花数。其高肥区(y1)与低肥区(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4.436+0.078x1-4.089x8+0.597x9,y2=-2.658-0.538x4+0.014x5-0.443x10+4.790x11。在肥力较好地块进行扁穗雀麦种子生产时,其增产的技术关键是增加植株分蘖数与生殖枝高;在肥力较差或土壤贫瘠的地块,要增加种子的饱满度和成熟种子数,同时应保障生殖枝完成生育期和增加小穗小花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8.
施氮肥对播种和分栽结缕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3年在山东省胶州市研究了施肥对不同建植方式(植株分栽、种子播种)结缕草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分栽和种子播种建植结缕草种子田,第3年可取得同样的种子生产效果;适量的施氮肥可提高结缕草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种子播种和分栽小区均施氮肥30 kg·ha-1 (秋季20 kg·ha-1 +春季10 kg·ha-1) 效果最好,其生殖枝数分别为3 343和2 941个/m2,随着施氮肥水平的提高,生殖枝数并未增加,反而降低;施氮肥能增加结缕草的穗长、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千粒重及结实率;适量施氮肥可提高结缕草种子产量,以播种和分栽小区施氮肥30 kg·ha-1(秋季20 kg·ha-1 +春季10 kg·ha-1)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到844.50和874.65 kg·ha-1;分栽结缕草种子田生产的种子要比播种种子田的种子千粒重大,而且穗轴长。结缕草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盛花期后第36天 (6月15日前后),此时种子含水量为26%~28%。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狗牙根种子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施肥对新农1号狗牙根种子生产的影响,对不同处理间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施氮、磷、钾肥对枝条数的影响显著,以氮肥的作用最大,其效应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单施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新农1号狗牙根种子产量,并影响种子产量构成,其生殖枝数、小穗数、种子数、千粒重等都比对照有所提高。单施N 100kg/hm^2,K2O 150kg/hm^2,P2O5 100kg/hm^2能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达219.4~296.2kg/hm^2,其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10.92%~49.74%。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冬小麦不同小穗的小花分化、退化与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施肥水平下,小花分化始期每穗小花数均增长缓慢,尤其是施氮不施磷时更加缓慢,进入雌雄蕊分化期后速度加快,进入药隔形成期后速度又减缓,到减数分裂期不再增加。施磷量(P2O5148.5 kg/hm^2)相同时,施氮多(N270 kg/hm^2)的小花退化晚、分化和每小穗结实小花数多,有利于增加下部和中部小穗的结实粒数,籽粒在整个穗部的分布较均匀,产量高;施氮少(N 135 kg/hm^2)的小花退化早、小花数少,其中下部小穗的小花数较多;不施氮肥的分化的小花数较少,中部小穗结实率较高,顶部结实率急剧下降。只施氮肥不施磷肥,小花早期发育慢,高峰期到来迟,停止发育也迟,单穗小花数目多,小花退化晚且集中,粒数降低。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能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大穗多花,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且施氮多的产量高,只施氮肥的产量高于只施磷。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fertilizer-N application rate for maximum seed yields of Zoysiagrass stands from seeding and transplant respectively,at Jiaozhou,Shandong Province,China from 2001to 2003.In the third year after establishment,seed yields and yield components for both stands showed a similar response to fertilizerN.Maximum fertile tiller numbers(3 342 heads m-2 and 2 941 heads m-2 from stands seeded in rows and transplanted,respectively)and the highest seed yields(844.50 kg ha-1 and 874.65kg ha-1 from stands seeded in rows and transplanted,respectively)were obtained at a N fertilizer rate of 20 kgha-1 in autumn and 10 kg ha-1 in spring(30 kg ha-1 N in total).The fertile tillers and seed yields decreased with further increasing of N fertilizer rate.Fertilizer-N applic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length of spike,spikelets per fertile tiller,seed number per spike,setting percentage and thousand seed weight.The 1000-seed weight and the length of spike from transplant plo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from seeding plots.The optimal harvest time of zoysiagrass at Jiaozhou was on the 36th day after peak anthesis,near June 15 th,when the seed moisture content was 26-2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父母本不同的行比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制种产量随着母本行数的增加而增加,父母本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为3 683.8 kg/hm2;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制种产量为3 649.4 kg/hm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父母本行比为2∶6、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达4 160.6 kg/hm2。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7粒、1.12 g和62.6%;当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0粒、1.08 g和59.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其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9.6粒、1.24 g和71.6%。[结论]穗粒数是影响制种产量最大的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就能提高制种产量。综合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来看,该试验条件下,以父母本行比为2∶5~2∶6、氮肥施用量为300~450 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平衡施肥对老龄多叶老芒麦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在青海高寒地区出现的老龄多叶老芒麦种子产量逐年降低问题,在一定氮钾肥(N=112.5kg/hm2KCl=52.5kg/hm2)基础上配施不同水平磷肥以及在一定氮磷肥(N=75kg/hm2P2O5=75kg/hm2)基础上配施不同水平钾肥的研究,表明平衡施肥能增加老龄多叶老芒麦种子产量,种子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平衡施肥提高了多叶老芒麦的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和种子千粒重,而对构成种子产量的其它方面影响不大;老龄多叶老芒麦最佳平衡施肥组合为N=75kg/hm2P2O5=75kg/hm2KCl=75kg/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台湾加工专用型花生品种台南选9号春、秋两季的播种期、穴播粒数、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N为代表)4个栽培因子的研究,明确了台南选9号春、秋季的最佳栽培技术为:春季以播期3月底至4月初,株距12cm,穴播2-3粒种,施纯N60kg/hm2为最适宜;秋季以播期8月初,株距12cm,穴播3粒种,施纯N45kg/hm2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 ̄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 ̄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 ̄44.4万,穗粒数35.3 ̄40.0,千粒重40.2 ̄45.8g。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春小麦施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于2003年在甘肃定西对旱地春小麦施氮效应与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降水变率的干旱年份,春小麦产量水平较低,施氮肥能增加产量以及穗粒数和千粒重,而且水分效率明显提高,各肥料处理之间产量和水分效率的变异系数达到10.1%和9.8%。其中以N105处理的产量及水分效率最高,分别为1.41t/hm2和5.17kg/mm。从经济施肥角度考虑,定西地区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氮的施用量为52.5kg/hm2。由于生育关键期的水分亏缺,各肥料处理之间的干物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牧业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问题,有效利用8—10月的水、热、光和土地资源,复种青刈秣食豆,明确秋闲田秣食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以秣食豆产草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对秋闲田秣食豆播种行距、种植密度与氮、磷、钾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行距与钾肥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每公顷留苗密度75万株,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种方式以50 cm的行距进行条播。该方案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6661.67 kg/hm2、2723.64 kg/hm2,较产草量位居第二的优良组合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24.17%、27.63%。为秋闲田栽培秣食豆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谷子高产施肥中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方式。[方法]以谷子品种“张杂10”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谷子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产量最高的处理为N4,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产量为7443.55 kg/hm2。磷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P5,磷肥施用量为240 kg/hm2,产量为6800.45 kg/hm2。钾肥处理产量最高的是K4,钾肥施用量为90 kg/hm2,产量为7180.16 kg/hm2。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产量、穗粒重、千粒重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和纤维含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蛋白质、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脂肪含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产量以及灰分、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的含量,但降低蛋白质的含量。[结论]氮肥是提高产量的最主要决定性因素,磷肥和钾肥只有与氮肥相互配施才能发挥增产的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