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昆山娄邑滨江公园的设计理念,营造尺度适宜的物质空间合理把握物质要素比例,以"千尺势,百尺形"为纲控制空间尺度;以"天文知识"为主线展开全园文脉,赋予公园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五帝的车     
<正>古人为了认识星星,研究天体,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我国称为星官,西方叫做星座。我国古代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有78个星官,二十八宿有228个星官,每个星官的位置和含星数在《史记·天官书》中有完整的记载。西方把天空分为88个星座。虽说中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认星系统,但在西方的御夫座和东方的五车星官里都涉及到车,的确是一个有意  相似文献   

3.
<正>“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我们究竟能看到多少颗星星?——大约可以看到6000颗星星,其中大部分是恒星。为了给天空中的恒星排“座位”,人们用假想的线条将亮星连接起来,构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中国称之为星官,西方叫做星座。中国古代将星空划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包括283个星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西方星座为基础确定了88个星座。黄道是从地球上观察太阳每年在天空中绕行一圈所走过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位于泉城济南东部闹市中心的燕山立交环境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定位于“游园、休闲、健身”;立足于营造自然景观;着眼于改善环境生态。以大绿量园林植物配置为载体,以健身型公园为主题,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化立交桥环境旧“三高”(高粉尘、高噪音、高废气)为花园式立交环境的新“三多”(绿量多,色彩多,健身多),变城市“热岛”的源头为水泥构筑群中脱颖而出的一方绿洲,成为省城城市立交桥环境生态建设的新样板。  相似文献   

5.
从节约型园林建设思想出发,以重庆山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总结自然地形空间与公园功能空间之间的耦合性关系,初步提出自然地形空间与公园功能空间耦合性的形式、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3月1日是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据天文学专家介绍,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我国反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为基础 ,对圆明三园之长春园的造园艺术进行了分析。长春园是继承圆明园造园的优点 ,总结其弊端而兴建的一座以水成景、以水串景的山水园。全园以山围空间、水为纽带 ,形成大小景区 1 5处。最常用的造景手法为 :小中见大、欲扬先抑 ,借景、障景等随处可见。其堆山理水手法纯熟 :空间划分时宽时窄、时明时暗 ,或清幽淡雅、或宽敞豁达 ,形成多种不同性格、不同氛围的空间。其造园艺术手法为平地造园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三生空间”对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重庆市2005、2010、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的主导功能,划分“三生”用地空间,并进行时空格局分析。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景观格局方法对2015年重庆市“三生功能”进行定量化刻画与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市“三生空间”以生态空间为主,生产空间次之,生活空间最少,“三生空间”时空分布和空间变化特征明显;2)生态空间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在持续的加强,景观破碎化程度在不断地增大,生产空间受人类活动影响在加强,生活空间扩张趋势明显,集聚度越来越大;3)2015年重庆市三生功能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其结果与定性分析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宫楚楠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93-12995
在园林边缘空间研究的基础上,按公园绿地边缘空间承载的主要功能对公园边缘空间进行分类,通过对公园边缘空间类型的归纳,促进人们对公园边缘空间的理解,总结出各类公园边缘空间设计的基本手法,旨在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进而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为基础,对圆明三园之长春园的造园艺术进行了分析。长春园是继承圆明园造园的优点,总结其弊端而兴建的一座以水成景、以水串景的山水园。全园以山围空间、水为纽带,形成大小景区15处。最常用的造景手法为:小中见大、欲扬先抑,借景、障景等随处可见。其堆山理水手法纯熟:空间划分时宽时窄、时明时暗,或清幽淡雅、或宽敞豁达,形成多种不同性格、不同氛围的空间。其造园艺术手法为平地造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作为承载市民多样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开放性和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逐渐增强,如何营建公园的安全环境成为当下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为研究城市公园的安全性,选取郑州市人民公园和紫荆山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CPTED理论的核心六要素,运用空间句法从公园空间的可达性和可视性两个角度,通过整合度、连接值及深度值等与公园层面关联较...  相似文献   

12.
以哈尔滨市的斯大林公园、建国公园和清滨公园3个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式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开放式公园边界空间的使用现状.结果表明:边界形式过于单一;边界空间功能设计未考虑周边用地情况;边界空间缺少细节设计及人性化关怀;边界空间设计考虑生态效应不足;边界空间入口处管理混乱、环境遭到破坏.探讨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城市微型公共空间作为其层次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对于我国城市微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领域而言,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深圳市罗湖区嘉宾公园为研究对象,阐述城市微型公共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层次结构的重要意义,并展现其为城市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深圳市罗胡区嘉实公园的建成为我国城市微型公共空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4.
纪念性公园是纪念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纪念的主题,结合建筑、山石、雕塑、植物等元素进行空间布局。在具备怀念功能的同时,要兼顾游人的参与性和游憩性。文章在对规划区的周围环境的分析及对诗人的历史文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的空间尺度,提出对该公园的规划构思,重点论述了该公园的空间结构和场所精神的表达方式,最后对该公园的规划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微更新的热潮下,城市绿地空间利用备受青睐。由于口袋公园具有规模小、选址灵活、限制性较小等特点,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优化和景观改造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城市畸零空间的充分利用,探讨了口袋公园的设计思路和原则,以许昌市为例,通过探索城市畸零空间微更新中口袋公园的元素,打造具有适用性、归属感和特色性的口袋公园,以提升公众的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滨江公园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提出滨江公园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总结,分析未来滨江公园空间景观设计的发展前景,以供作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提出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中国乡村改进实验区纪念园(黄炎培公园)和全国知名乡村振兴特色园(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的背景下,为加快转变水稻病虫害防控方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稻米质量,花桥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广应用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其中,天福粮油基地通...  相似文献   

18.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大量增加的游客给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实现公园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确定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以此来进行公园的游客管理及接待设施的调控.该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床位数、游道长度及水体中总磷含量作为衡量指标,分别对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不同季节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木桶原理”确定了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为41 400人/d,日空间容量为13 255人/d,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生态环境容量差异较大,分别为1 848、3 879、1 307和775人/d.根据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为13 255人/d,公园“境内最佳住宿容量”春季为1 848人/d,夏季为3 879人/d,秋季为1 307人/d,冬季为775人/d.以上结果可为公园入园游客人数、接待区住宿游客人数及接待设施存量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境内最佳住宿容量   相似文献   

19.
安静休憩场地是城市综合性公园中为久居闹市、工作繁杂的都市人提供静态休憩的空间,对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构建健康活力的都市环境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界定安静休憩场地概念的基础上,从界面类型、空间布局和景观特征三方面入手,对徐家汇公园西北部安静休憩场地进行详细的空间现状描述;其次,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以私密性、舒适度和美感度三个层面为基础,建立包括围合度、抗干扰性、容量适宜度等12项指标因子在内的空间质量评价模型,并采用AHP法和综合指数法等数理学方法得出各因子层权重和空间综合质量等级,挖掘影响其空间品质的制约因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从增加空间人性围合、丰富空间边界形式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是对上海城市综合性公园静态类游憩空间研究的有益补充,也为同类休憩场地的空间改造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掌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研究现状,完善“三生”空间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以“三生”空间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2—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在对其中403篇文献进行查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地关系理论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系统总结、归纳“三生”空间的概念、演化机制、分类体系、相互作用关系与发展目标。研究发现:“三生”空间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空间实体,并以可持续、碳中和、协调为整体的发展目标;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也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并分别包含不同子空间;“三生”空间及其子空间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与负向作用。未来应加强“三生”空间形成机制、内涵、相互作用、发展目标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分析“三生”空间内部各类子空间的布局特征与演化机制,建立定量测度“三生”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丰富完善“三生”空间发展目标和优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内容,推动“三生”空间与“三生”功能研究的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