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很重要的综合性农书,不仅总结了前人对农业生产的研究成果,而且有徐光启独到的见解.<农政全书>中较全面记载了我国古代对果品的贮藏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认识到果品贮藏的基本原理,而且运用这些原理来贮藏果品.文章从现代果品贮藏技术的角度对其中记载的果品贮藏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二如亭群芳谱》是一部农书,可谓古今学人的共识。然而,通观全书,不难发现,书中还包含了许多与农学无关的内容,与《王祯农书》《农政全书》这类农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鉴于其书写内容和书写方式的独特性,解读《二如亭群芳谱》需要突破单一的农学视域,而采用一种"复调式"的视角。《二如亭群芳谱》的文本属性有别于一般农书,它既非纯粹的专业类农书,也非通书性质的农书,而是一部布局独特、立意新颖、内涵丰富且有着深厚生活积淀和扎实学理依据的人文作品。该书的人文价值要远高于其自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验的吸收,也有徐光启本人在前人基础上亲身实验得出的新的成果与感悟。从内容上看,与前代相比,徐氏书中所载的明代肥料种类有了很大增加,肥料主要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徐氏所总结的明代施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根据作物选择不同肥料、注意施肥适量、基肥与追肥搭配施肥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柴福珍  张法瑞 《农业考古》2006,(4):142-146,16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农业古籍十分丰富,但是采用文图诗并茂体例行文的农书却仅只元代王祯《农器图谱》(1)一部。《农器图谱》何以采用这一体例尤其是在农书中附诗,后世农书又何以不能继承这一体例继续在农书中附诗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去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农器图谱》采用文图诗并茂体例的历史原因首先,中国历来以农立国,农事诗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王祯作为重要的传统农书的作者深受这一传统的影响。自《诗经》开始,我国就有农事诗出现。到宋时,大量农事诗产生,而且南方农事诗的作者数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书约五百种,许多于流传中亡失。现存三百种左右,是前人留存给我们的农业科学技术瑰宝。其中《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不仅内容精湛,以高度科学技术水平称著,而且在它们各自成书后,都较早地传至日本,在日本农业技  相似文献   

6.
日本一直以来重视对我国农书的研究。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齐民要术》《耕织图》、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政全书》上,其中对《齐民要术》较为关注。日本的中国农书研究拥有稳定的研究团体,呈现出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重视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等特征。理清日本对中国农书的研究状态,可以为我国学者开展农书研究提供他者视域的基础信息,也能为我国农村发展研究及乡村文化的域外传播提供跨文化思考及借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时纂要》是我国古代著名农书,唐韩鄂撰,月令体。原书在我国早已散佚。1960年,在日本发现了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朝鲜重刻的《四时纂要》。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农史专家缪启愉整理的《四时纂要校释》。《四时纂要》是作者韩鄂“编阅农书,搜罗杂诀”编撰而成,其内容十分丰富,有所谓的“事出千门”之说(1)。此书既是唐五代农业科技的真实记录,也是唐五代农人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是普通农人的“农家历”(2),是农家的“实用全书”(3)。《四时纂要》的农业科技史史料价值已得到了充分重视,但它的农村社会史史料价值还没有引起学术界…  相似文献   

8.
陈(甫方)《农书·祈报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甫方)《农书》是继《齐民要术》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古农书,成书于南宋,全书共三卷,约12000多字,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陈在前代农学家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南方水田农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成就,其《农书》被农史学家称为一部综合性农书,国内外较多学者都对之做过专门研究,主要着眼于书中所载的农业技术,农业思想以及农业管理进行讨论,成果不菲.  相似文献   

9.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1):200-200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于2006年11月3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内建成并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43000m^2。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是全面展示中国悠久农业历史及其辉煌成就的大型专业博物馆。馆藏线装古籍5万余册,为全国农林院校之冠,全国现存农业古籍300余种中农史馆收藏284种,其中善本文献20余种,包括:《齐民要术》、《汜胜之书》、《农政全书》、《四民月令》、《农桑辑要》、《营田辑要》、《授时通考》等。展厅包括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辉煌的古代农业科技、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中国农业圣地一杨凌等4个展厅,另外,馆外还收藏了一批大型传统农具。整个农史馆系统、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辉煌成就,是传播农业科技与历史知识、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荒政是徐光启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代表作《农政全书》共六十卷,其中荒政十八卷,占全书六十卷的三分之一,荒政是贯穿《农政全书》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1.
农考 《农业考古》2012,(2):338-341
利用水力带动机器,进行加工、生产,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一大特色,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利用水力的智慧进行了记录和总结,为今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留下了宝  相似文献   

12.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农书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陈旉在自己本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齐民要术》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一部在中国农学史上堪称一流的农书.而这种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于天时论、肥料和土壤改良技术、耘田与节用防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是个农业气象发达的国家,气象学一直为农学家所重视。古代的主要农书中都有气象学的内容,如王祯《农书》有“授时篇”,徐光启《农政全书》有“授时”和“占候”各一卷,还有几种有关农业气象的专著,如元末娄元礼的《田家五行》、清末梁章钜的《农候杂占》等。对于气象学的研究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因此中国古代的气象学带有农业气象学的性质。本文的目的是把中国古代有关农业气象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近代的研究作一概述,对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或许有某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包艳杰 《农业考古》2016,(1):153-158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着该系统的稳定。先民们从事农业生产所凭借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方法,在达到生态、经济及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方面,无疑是极其有益的。这种经验和方法,以口耳相传(谚语)或者农书的形式,在传统社会代代相传并得以留存。《四民月令》记录了汉代华北平原丰富的物候信息,为农民从事土壤耕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农事活动提供了具体指导;所倡导的因时耕作思想和方法,有效地达到了改善土壤结构、防旱保墒、保持土壤肥力、促使作物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董晨 《古今农业》2023,(2):112-119+111
月令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岁时文献,按内容特点可以分为综合性月令与农业月令。自东汉《四民月令》起,综合性月令《唐月令》、农业月令《四时纂要》《养余月令》《农圃便览》等一系列月令文献吸纳了二十四节气系统,并将之作为每月重要的时间节点。二十四节气在与月令文献的结合中起到安排祭祀仪式、预测气象丰歉、指导农事生产等作用,具有实用化与经验化的特点。二十四节气在历代月令文献中呈现出由关注庄园农事,转向服务祭祀占候,又转向回注重农业生产生活技术的衍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已故著名农史学家、植物生理学家、西北农业大学教授石声汉先生,中晚年潜心祖国农业遗产整理,精校通释《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等多部大型古农书,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并以英文版向国外传播,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影响。为进一步弘扬石声汉先生农史学思想、治学精神和研究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继承我国农业优良传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由西北农业大学、中国农史学会联合有关五个专业学会及陕西省有关方面共二十多个单位共同发起纪念石声  相似文献   

17.
田村仁左卫门吉茂是日本幕府末、明治初的杰出农学家。他留下的几部珍贵的农书手一稿,是研究日本近代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史料,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特别是经过战后著名农史学家古岛敏雄氏的《日本农业史》、《日本农业技术史》等书的介绍,田村吉茂和他的农书著作日益广为世人所知。近年在日本东京出版了一套由山田龙雄氏等主编的《日本农书全集》(全三十五卷),吉茂的《农业自得》等五部著作被编为该全集的第二十一卷。兹将吉茂的生平及其著作的内容梗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邦君 《农业考古》2016,(1):127-131
《郡县农政》是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经世学者包世臣的农学杰作,但长期遭到冷落,其远程原因在于:近现代位居世界主流的欧美文化惯于漠视农业生产,特别是极端鄙薄传统农业技术,致使人的愚蠢性发生漫无遮拦的全球化蔓延之势。在欧美工商文化的影响之下,即便是富有生态品格的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也无力阻挡这种势头。但是,人们若对《郡县农政》之类传统农书抱以赤子之心,将有助于缓解人性退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农学著作,计约6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汉时期氾胜之的《氾胜之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书于公元533—544年),宋代的《陈旉农书》(成书于1149年),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成书于公元1271—1313年)和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公元1313年),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公元1628年)等。在这些著名的古农书中都有关于作物病害的记载,有的农书中还辟有专门的章节讨论作物病害。关于古农书有关植物病害的知识,以往研究甚少,裘维蕃(1953)和张斌成(待发表)  相似文献   

20.
徐福举 《农业考古》2020,(1):183-188
《四民月令》是中国第一部月令体农书,然而书中却并无具体的农业技术说明,主要是由于汉代已经广泛流传着《氾胜之书》这样一部优秀的农书,《四民月令》的任务就是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各种事务,实现田庄在自给自足基础上的生产收获最大化。《四民月令》中的农业商品贸易,并不是单纯的追逐暴利,而是自给自足经济的一种补充,也是崔寔务本思想的反映。从这两个问题中,我们都可以加深对《四民月令》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