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类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该病一旦发生,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株型簇立,根系发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严重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水稻生产中,由于水稻赤枯病不被人们重视,导致该病发生逐年加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2.
王辉 《湖北植保》2007,(4):10-10,46
水稻稻瘟病是武陵山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作物病害之一,重病发生的年份多,损失大,随着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水稻品种的变革,该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浅析如下。1发生特点穗颈稻瘟发生与前期叶瘟发生程度相关不明显,是我县近年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沿河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6670 hm^2以上,占沿河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2.5%,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目前沿河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沿河县植保植检站于2013年选用生产中几种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对水稻有促进根系生长作用,地上部分生长健壮,对病虫发生有明显的抑制和延缓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经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 ,近2年来 ,该病害在宝应县水稻上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给水稻高产、稳产带来一定的影响。结合宝应县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防治情况 ,笔者就该病害的发生原因、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分析。1发生情况2001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86万hm2,其中粳稻3.4万hm2,品种以武育粳3号为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为1.2万hm2,均为粳稻田 ,而籼稻田则基本未见。发病时间一般为栽后20~30d。就产量损失而言 ,一般田块在1 %以下 ,个别田块甚至造成绝收。2000年发生面积为1…  相似文献   

6.
山东稻区是我国典型的单季中熟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主栽品种更新换代及栽培制度变迁等,该区水稻害虫表现出新的灾变特点。以山东水稻主栽区临沂市郯城县1994—2009年水稻害虫监测预警与防控的历史虫情资料为基础,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分析气候变化下水稻害虫发生及其危害损失,并评估植物保护措施的控害保产效果。结果显示年均温和年降雨量与二化螟和稻飞虱的发生危害面积和水稻产量损失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面积和水稻产量损失之间相关显著甚至极显著。可见,通过积极开展水稻害虫的准确监测和及时防控,可有效提高气候变化下水稻害虫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粮食安全生产,进而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水稻品种逐步向超级稻、优质化方向发展,水稻品种结构的变化、氮肥用量的增加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病害发生程度加重,一些次要病害如水稻稻曲病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南方稻区开展了爱苗示范推广,在  相似文献   

8.
枣阳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83万hm^2。2011年由于特殊干旱气候的影响,水稻插秧期延长,大螟危害越来越严重,水稻大螟在枣阳市二代中等发生,三代大发生。造成水稻普遍存在白穗、枯孕穗、虫伤株,严重影响了枣阳市的水稻产量。因此,为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摸清大螟的发生特点和原因,为来年大螟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降低大螟危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是我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80年代以来一直呈偏重发生趋势,近10年平均4级以上发生,对水稻生产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对1998年水稻三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认为气候条件、菌源、品种及栽培管理措施是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在加强测根的基础上,合理选用高效药剂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方稻区,特别是东北早熟单季稻稻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变化,其水稻害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渐增大,对北方优质水稻生产构成了较大影响。本文综述近年来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危害概况,分析引起害虫发生危害的原因,总结区域性的水稻害虫防治策略和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发生历史及演变原因简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稻纹枯病(Rhizocotoniasolanikühn)自1905年在日本首次被佐佐木忠次郎博士发现后,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了。该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人们所忽视,不经意间,它的发生地域已由亚洲迅速扩展蔓延到了非洲、欧洲和美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1 发生历史演变过程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发生为害情况的报道最早见诸于著名植物病理学家魏景超教授1934年的研究。他对当时华南地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尤其是对该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作了深入的研究,确定其属于R.solani。  建国前,此病仅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12.
杜晓宇  李辉 《植物医生》2003,16(2):38-38
近年来 ,因水稻赤枯病、稻瘟病和稻蓟马等病虫危害引起的水稻坐蔸在南充市发生愈来愈重 ,为控制其危害 ,我们经过 3年调查及综防示范发现 :水稻坐蔸一般在冬水田、冷浸田、烂泥田、深水田、缺钾、缺磷、缺锌的田以及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田发生重 ;常在栽秧后 15d左右开始发生 ,轻则病株生长迟缓 ,株形簇立矮小 ,叶片僵缩 ,分蘖锐减 ,重则稻根变黑腐烂 ,秧苗呈火烧状枯死 ,导致水稻减产 5 %~ 2 5 %。合理施肥、健身栽培、科学管理等预防措施是避免该病发生的关键 ,及时防治是控制该病危害的保障。1 防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 ,以易发生的田块…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亚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历史发生情况、水稻栽培环境及近年的防治技术推广措施表明,三亚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土壤速效磷含量高,速效钾含量低,且偏酸的稻田中容易发生;在4~6月和7~9月水稻秧苗期、本田分蘖期和孕穗期前期高温、高湿,后期高温、干旱容易偏重发生;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主要时期。以此对该病在三亚的发生进行类推预测,同时结合当地的发生规律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得以控制.但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有所加重,呈现此消彼长态势。为明晰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流行与水稻播栽方式之间的关系.2009年笔者就水稻不同播栽方式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5.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特别二系稻,优质稻和超级稻的推广,水稻病虫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大螟成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扩大,因此,必须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疏  秦姝  刘明霞  李颖  董海  孙柏欣 《植物保护》2010,36(6):165-167
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辽宁省东港市稻区利用3个感稻曲病品种进行田间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氮肥量越大,稻曲病发生越重。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后期(穗肥)氮肥量增大有利稻曲病发生。不同播期、插秧期试验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稻播期、插秧期偏后,稻曲病发生有加重的趋势。不同插秧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水稻插秧密度越大,稻曲病发生相对越重。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是全州县水稻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每年早晚稻发生面积48000ha左右。近年来,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及水稻生产安全。为了寻找有效药剂和指导大田防治,2013年上半年,全州县植保站在早稻进行了几种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8.
以条斑病、基腐病、白叶枯病为代表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在我省多地均有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不断加重,严重威胁我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必须了解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国内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物、发生危害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车琳  蒋沁宏  王也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3):233-241
为掌握我国水稻各产区害虫的发生形势和防控现状,为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11年来水稻五大产区(华中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东北稻区和华北稻区)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五大产区的害虫发生情况不同,二化螟在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和华北稻区整体发生较重;“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华中稻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发生较重。水稻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应进一步提升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比重,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