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试验目的和依据 尼罗罗非鱼是在全国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它具有生长快、疾病少、食性广、易饲养和产量高等多种优良性状,是池塘养鱼高产的必配鱼种之一。在我省水库中,以前尚未养殖,其原因一是尼罗罗非鱼不耐寒,水温下降到12℃以下便不能生存;二是尼罗罗非鱼喜钻泥,难捕捞,水库底形复杂,捕捞难度更大;三是该鱼贪食、喜肥水,  相似文献   

2.
尼罗罗非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海淡水均可养殖的特性。与对虾混荐更能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宜我国东南沿海和内陆地区养殖的优良品种。但是由于尼罗罗非鱼越冬需在摄氏14℃以上的水温条件下,因此在舟山各海岛上以往冬季要用电热增温方法解决罗非鱼亲鱼的越冬问题,成本很高。去冬,浙江省普陀县的水产养殖科技人员寻找到一个保护罗非鱼越冬的好办法。他们在附近海岛上利用一个近百米长、冬季天然水温能保持在摄氏14℃左右的废弃坑道,改造成  相似文献   

3.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突变品种,体色鲜艳、红黄兼有,也常被人们称为红罗非鱼,具有养殖生长速度快,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好,养殖效益高等优点。彩虹鲷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进入10月中下旬后,随着池塘水温逐渐下降至16℃以下时,彩虹鲷就不能适应生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具有生长快,肉质鲜嫩,杂食性,抗病力强等优点,在我县深受广大养鱼户和消费者的欢迎。但罗非鱼耐寒力差,水温降至10℃以下即出现死亡。为此我县一般单养罗非鱼的鱼塘,在当年11月底或12月初要捕捞完毕,捕捞后的鱼塘要到次年  相似文献   

5.
17、尼罗罗非鱼(Qreochromisniloticus)选育单位:长江水产研究所。为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6-38C,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C。具有生长速度快、食性杂、耐低氧、繁殖快等特点,养殖范围已遍及全国。遗传性状稳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尼罗罗非鱼既有作为食用鱼养殖的经济价值,更有杂交优势利用价值,奥尼鱼和福寿鱼均是以尼罗罗非鱼作为杂交亲本的。主要缺点是不耐低温、不易捕捞和自然繁殖太快等。我国大多数地区,尼罗罗非鱼的适宜生长期为4-s个月,养殖当年夏花鱼种,成鱼规格一般为150s左右。放养越冬鱼种或早繁…  相似文献   

6.
茹立超 《水产科技》1991,(6):26-26,34
罗非鱼类已成为我县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其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1/3强。由于罗非鱼的耐寒性差,水温降至10℃以下即出现死亡,如果在寒潮到来之前不及时捕捞,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我县一般单养罗非鱼的鱼塘,在当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都要捕捞完毕,  相似文献   

7.
尼罗罗非鱼喜生活在水的底下层,缺点是不耐低温,常常当水温低于摄氏14℃时就不能生存以致逐渐死亡,给生产上带来损失。目前,多数地方捕捞尼罗罗非鱼一般都是采用常规拉网捕捞法,此法操作比较费时费力。我所近几年来,根据这种鱼的生活习性,在生产中逐步摸索出了一种简易的起捕方法;认为是可行的。现将这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福寿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寿鱼是雄性尼罗罗非鱼和雌性莫桑比克罗非鱼的杂交子一代,体形与尼罗罗非鱼很相似。广盐性杂食性鱼,一般栖息于水体中上层,最适生长水温25~30℃,耐低氧,比亲本生长都快,越冬困难。雌、雄亲本要各自专塘培育,并严禁其它罗非鱼混入。对饲料质量要求不高,还能摄食池塘底部和水中残饲碎屑,有很好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9.
林培兴 《内陆水产》2006,31(2):34-35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突变种,体色鲜艳、红黄兼有,也常被人们称作红罗非鱼。它原产于台湾地区,属热水性和广盐性鱼类, 能在淡水、咸淡水、海水中生活,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易于捕捞、养殖效益高等优点,唯一的弱点是不耐低温。罗非鱼因品种的不同,其致死低温有所不同,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为12℃以下,福寿鱼为10%以下,奥尼罗非鱼为9℃以下,奥利亚罗非鱼为8℃以下,彩虹鲷为4℃以下。  相似文献   

10.
<正>罗非鱼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成为世界性养殖品种。罗非鱼是热带鱼类,耐寒力差,当水温在20℃以下时生长缓慢,最低临界温度为10℃。因此,安全越冬成为罗非鱼产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但在传统的养殖观念制约下,年初投苗、年底捕捞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成鱼销售季节过度集中,不能满足均衡上市的要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1-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及相关调查资料,应用DEA法,分析了全省海洋捕捞作业及五种主要作业捕捞“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结果表明:1981~2003年全省海洋捕捞作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范围为61.8%~100%,平均为76.4%,综合“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1990年以来,全省灯光围网和张网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比较好,其次为刺网和底拖网作业,钓具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较差;渔获选择性低的底拖网和张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保持平稳上升,渔获选择性高或较高的刺网、钓具和灯光围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则呈波动式上升或处于波动状态;各种投入因子对不同作业类型的捕捞”技术效率”的约束力各不相同,主动性较大的底拖网和灯光围网作业对渔船功率的依赖程度相当大,而主动性较小的刺网、钓具作业和被动性的张网作业,对网(钓)具使用数量的依赖度较大;作业天数对五种作业类型的“技术效率”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难以捕捞的鲤鱼为主要研究对象,测定了鲤鱼在 x/4双向脉冲电场中的感电场强、电流阈值以及双极式线状电极的感电范围。采用电场与网具互补和紧密配合的技术路线,在兜式拉网底纲设置合理电场阻止鱼类钻纲,底纲加设网兜堵塞“抬纲”产生的逃鱼“漏洞”,较好地摸索了底层鱼的捕捞技术。面积0.67公顷圈养区3网鲤鱼捕获率为85~96%,10公顷圈养区5网捕获率为87%。与传统渔具渔法相比,提高鲤鱼单位网次捕获率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hing line height (FLH), shrimp catch and bycatch in a semi-pelagic ocean shrimp (Pandalus jordani) traw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recording inclinometer. The inclinometer was effective at measuring FLH and indicating trawl performance deficits. FLH was determined to be stable during a haul and also between hauls within a given footrope and groundline configuration. FLH was readily adjusted with simple modifications to the footrope “dropper” chains. Inclinometer data showed that FLH can be unequal between double-rigged nets of identical configuration. Shrimp catch and the bycatch of flatfish and juvenile rockfish varied inversely with FLH, suggesting FLH can be adjusted to equalize the catch of shrimp, flatfish and juvenile rockfish between two double-rigged shrimp nets.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研究,对日本资源管理型渔业体系下的典型作业方式管理措施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典型作业方式准入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对围网、底拖网、刺网和流网、定置网及鱿钓等5种日本渔业主要作业方式的管理措施体系进行了分类和介绍,认为日本的渔业管理通过不同层级的权限许可,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自然属性差异采取区域化的管理模式,并以恢复渔业资源为目标,逐步推进从总可捕量管理制度向捕捞努力量控制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流刺网网次和方向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船监测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在渔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及渔业组织的重视,我国近海渔船主要采用基于北斗的VMS系统。刺网是我国主要的捕捞作业方式之一,提出一种使用北斗数据提取流刺网作业网次以及网长和方向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阈值综合判别的方法判断捕捞作业的状态,通过航速、空间距离、时间间隔和航向变化的阈值判别作业时收网状态的船位点,然后根据收网状态的起始点判定放网状态的起始点。根据范例中提取的516组网次,使用程序判别的船位点和人工判断的船位点有74%相同,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精度高、处理快速、实时程度高的特点。该方法可为我国渔业管理和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并可应用于捕捞控制、海上执法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2009年8月至12月福建省捕捞业渔具渔法普查资料,分析整理了福建内陆地区捕捞业渔具渔法现状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福建内陆地区捕捞渔具有刺网类、钓具类、笼壶类、拖网类、张网类、陷阱类、耙刺类、地拉网类、敷网类、掩罩类、抄网类和杂渔具等12个类别、21种作业型式、渔具总数量123204张(个、顶等).按渔具类别划分...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海洋渔具渔法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海洋捕捞产量的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5种主要渔具渔法的产量与海洋捕捞总产量的关联度,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5种主要渔具渔法产量的权重。结果表明,海洋捕捞产量与定置网、拖网的产量的关联度高,与围网、钓具和流刺网的产量关联度低;拖网、围网、流刺网、钓具、定置网产量的计算权重分别约为23.3%、16.1%、31.1%、20.4%、9.1%。对辽宁省渔具渔法产量结构调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舷提网捕捞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3年我国大陆成功开发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之后,秋刀鱼已逐步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对于秋刀鱼捕捞技术,在历经刺网、围网等渔具后,现基本以舷提网捕捞作业为主。根据2004年6—10月大连“国际903”号生产调查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进行探捕调查的生产情况,对秋刀鱼舷提网的捕捞技术,从渔捞设备至捕捞具体操作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捕捞目标的生物学习性和体型特征,设计了一种捕捞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专用定置三重刺网并进行了生产试验。所设计的刺网主尺度为50.00 m×1.08 m,上纲长50.00 m,下纲长66.00 m;内网衣规格为1 200目×18.5目,目大120 mm;外网衣规格为200目×2.5目,目大500 mm。2015年9月4—26日在莱州湾渔场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新刺网所捕获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重为175.69 g,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1.61 kg/(片·次),主捕率高,其中梭子蟹产量占总渔获量的99.31%。新设计的刺网,下纲比上纲长32%,网衣底部较松弛,提高了网衣对梭子蟹的缠络性能,因而提高了捕捞效率;内网衣网目较大,利于释放幼鱼,网高较低,减小了捕获中上层鱼类的几率,因此,兼捕率较低,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型试验的秋刀鱼舷提网纲索张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模型网绞收过程中的张力变化,以及绞网速度和下纲配重与模型网网具张力的关系,试图研究涤纶材料的模型网网具起网张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网侧纲、下纲的张力在绞网过程中随时间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绞网过程即将结束时张力达到最大值。(2)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均随绞网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随着绞网速度的提高增速加快,不同绞网速度组之间张力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绞网速度在0.12~0.36 m/s之间时,网具张力变化比较稳定;绞网速度在0.36~0.60 m/s时网具张力增加的幅度较大。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随下纲配重的增加逐渐提高,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