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周期对小蚕人工饲料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周期对小蚕人工饲料育影响的研究浙江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李秀艳,谢德松一日内明与暗的时间呈有规律的交替,叫光周期。光周期本来系指不同季节自然的昼夜规律,后来人为创造不同的明暗时距来观察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桑蚕方面,不同光周期对幼虫的孵化、眠性。经过日...  相似文献   

2.
家蚕育种     
<正> 开发新的育种技术,首先要发掘、收集与保存好育种素材,以育成具有划时代特征的良种。在制种技术上,要确立能全年生产无毒蚕种的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技术。通过对蚕卵滞育机理的探明,来推动蚕种长期保护与随时孵化技术的研究。目前对现行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 夏秋蚕用种常用即时浸酸法处理,使当年产下的越年卵得以解除滞育,并使胚子发育而孵化。日本昆虫生化学者茅野春雄认为:蚕的滞育可能与光周期反应、内分泌激素、能源代谢等因素有关。本试验就浸酸处理的蚕卵,进行了蚕卵糖元变化的探讨,结果如下: 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家蚕微粒子病感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裕兴 《蚕业科学》1998,24(3):156-161
本文研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胚种传染、蚕座传染的规律性。指出对丝茧育来说感染越早危害越大,对种茧育来说感染越晚危害越大;食下感染的次数具有累积效应,但以起蚕期和将眠期(5龄为将熟前)影响最大;在蚁蚕就有感染蚕存在的情况下,丝茧育有二个蚕座传染周期,种茧育有三个蚕座传染周期;淘汰措施无论对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随着基数毒率的增大而降低,只有当丝茧育的基数毒率在3%以下,种茧育的基数毒率在1%以下时淘汰措施才能取得95%以上的有效性,而且淘汰得越早越彻底效果越好;微粒子病对次代蚕的遗传毒率是一个变量,母蛾的带毒程度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毒母蛾产下卵通过催青后,遗传毒率在蚁蚕期已基本达到最大值,蚁蚕经高温高湿处理后遗传毒率的增幅不大而主要是孢子密度的增加;同一有毒母蛾产下卵用不同方式保护后,越年种蚁蚕毒率显著大于即时浸酸种蚁蚕毒率,说明微孢子在蚕卵的休眠期仍在增殖中;胚种传染带毒蚕的死亡时期大部分在3龄以前,影响发病死亡早晚的主要因素是母蛾的带毒程度。  相似文献   

5.
提高小蚕一日孵化率,就是适当延长补催青时间,抑制发育快的蚕卵孵化,促进发育慢的蚕卵继续发育,使蚁蚕一次性收蚁率达95%以上。我镇过去通常小蚕收蚁分二、三批进行,甚至有少数蚕室收蚁达四、五批,这样在人力和物力上造成很大浪费,同时对小蚕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提高小蚕一日孵化率,切实增加张单产有了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1小蚕一次性收蚁的好处1.1措施集中,良桑饱食过去小蚕一日孵化率不高,蚕儿正常出现混室混育的现象,在正常给桑时就做不到因蚕选叶,更达不到同色、同位、同鲜嫩的要求,导致桑叶浪费,蚕儿发…  相似文献   

6.
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其饲养方法简单,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极好模型。本文以家蚕卵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家蚕卵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蚕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而死亡率显著升高,当辐射剂量达到300Gy时,蚕卵的孵化率减小到零;在饲育各龄期随着60Co-γ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其生长发育状况会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60Co-γ射线辐射对雌蚕的致死作用比雄蚕明显。  相似文献   

7.
丁小娟  李俊  陈惠蓉  易先华  杨雪梅  丁恒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53-55
为了解杀虫剂噻嗪酮对家蚕的影响,2022年春季用噻嗪酮1500、750倍液喷施桑树,施药后分别试喂1龄蚕和3龄蚕,明确其残效期,17 d后同时饲养2龄起蚕至上蔟,并发蛾制种,考察噻嗪酮残留药剂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其对种茧育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浓度下,喷雾噻嗪酮后7 d采叶养蚕,蚕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并陆续死亡;9 d采叶养蚕,蚕发育正常;20 d采叶养蚕,对家蚕生长发育、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发蛾制种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在繁育蚕种中,往往出现了较多的生种与不良卵.从蚕品种看,不仅杭7、杭8有较多的生种发生,严重的达37.5%,且菁松、皓月、浙农1号、苏12等品种亦有发生,所以研究催育环境和蚕卵滞青与否的关系,是育种工作者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影响家蚕滞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叶丝转化率,促使蚕体发育齐一,增加蚕体重与茧层重,通过光照条件的研究来改良养蚕环境,在黄时宪老师指导下,我们在1985年春期,在壮蚕期(4—5龄)用夜间全照明育和夜间黑暗育对发育经过、食下量、消化率,茧质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家蚕幼虫的发育过程中,五龄期是蚕制造蚕卵、合成绢丝腺并贮存养料的重要时期,所以五龄期给桑量的多少对家蚕后期发育及生理机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五龄期不同体重指数给桑量对家蚕后期发育以及对次代蚕的影响,1986年秋蚕期,我们对五龄蚕采取体重指数给桑量,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叶 《蚕学通讯》2007,27(1):17-18,20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蚕病,经过微粒子孢子在蚕、蛹、蛾体内寄生,并能经蚕卵遗传给下一代.该病在全国各蚕区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1 原因蚕儿发育不齐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是: 1.1 蚕种质量差、孵化批次多,收蚁四五天还有部分蚕卵不能孵化,这种蚕儿比较难饲养,容易出现早眠蚕和弱小蚕。在同批蚕中,早与迟的往往相差一天多。1.2 养蚕前几天和饲养期间,小麦等农作物使用杀虫眯等农药,桑树吸收空气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人工饲料育现状蚕的人工饲料及密植桑园,养蚕机械化被称为日本近代养蚕技术的三大支柱。因人工饲料育较桑叶育受当年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小,蚕作稳定,因此在1977年开始向农家推广试验的基础上,稚蚕人工饲料育已开始普及,普及率逐年增加(表1),1979年已遍布日本全国39个县,共饲育118000合蚕卵,占总种量的4.9%,其中以琦玉县、长野县的饲育规模为最大。琦玉县1979年稚蚕人工饲料育达38900合,占总发种量的15.7%;长野县为20402合,占9.7%(表2)。  相似文献   

14.
家蚕血淋巴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应用Worthington法测定,首次证实家蚕血淋巴中也存在着过氧化物酶(POD),并分析了影响该酶活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家蚕血淋巴POD活力随不同发育时期而呈现动态变化,不同性别间POD活力均以雄性较高,家蚕不同品种间POD活力有较大差异,桑叶育蚕POD活力明显高于人工饲料育主;氟化物添食后,POD活力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认为,家蚕POD活力与蚕的生长发育及体内代谢有关,POD活力大小可以作为反映蚕逆境生理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一化性蚕品种的卵或预定要产越年性的卵,当胚子发育至甲胚子时,尽管外界环境具备有良好的条件,但胚子不再发育,一定要施行某些理化学处理(低温、酸类、电气式摩擦等)解除滞育,胚子才能继续发育直至形成蚕体而孵化。了解桑蚕卵滞育和解除滞育的机理,不但具有实践意义,并且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寻求抑制蚕卵胚子发育或促进蚕卵胚子发育的新的途径。新近的研究大致查明,蚕卵的滞  相似文献   

16.
一向认为鳞翅目幼虫阶段很容易感染病毒,成虫很难感染,即使感染,也极稀少。近年一些研究表明核型和质型两种多角体病毒通过卵来传染,可能是病毒传递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缺乏充分的系统实验依据。本试验是从感染病毒蚕儿的蛾体中肠病变、病原的诊断检出着手,探讨有毒蛾蚕卵的次代蚕对发生本病的关系,借以建立蚕蛾检查脓病多角体的检疫途径,淘弃有毒蚕卵,预防养蚕生产上的本病发生。本文是对蚕儿感染质型病毒的残活蛾体中肠的多角体形成与检查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的简报。  相似文献   

17.
家蚕垂体同源框激素PITX对滞育激素DH的分泌与作用有直接影响。为了探讨家蚕滞育的信号传导机制,研究了3种典型的滞育发生诱导温度和光周期条件对Pit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亲代催青期滞育卵诱导发生条件25LL显著上调了蚕卵中Pitx基因表达水平。整个世代持续25LL环境中,3龄前幼虫和成虫体内,Pitx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15DD环境中的蚕体;胚后蚕体Pitx基因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组织差异,幼虫眠中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子代卵内Pitx基因mRNA的水平变化与亲代诱导所致的蚕卵滞育性差异密切相关,滞育性卵中未检测到母源Pitx基因的mRNA,卵龄12~24h的胚胎发生期则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卵龄72h后的滞育发生阶段后只有痕迹量;非滞育性卵中有较高水平的母源Pitx基因mRNA,胚胎发生及发育期,Pitx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滞育性卵;亲代20LD催青条件下所产卵滞育性不稳定,Pitx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滞育性卵,也高于非滞育性卵。亲代卵的孵化温度与光周期决定子代卵的滞育性,也影响到Pitx基因表达水平,子代卵内Pitx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不是蚕卵滞育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在利用人工饲料进行家蚕营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现在把所看到的一些资料,简单地介绍在下面。错误之处,希同志们指正。一、研究人工饲料的意义蚕茧产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蚕儿生长发育的好坏,而蚕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又与蚕儿的营养条件——桑叶的叶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然而,以往对叶质的本质知道得很少,因而“叶质”的概念也是笼统的,含糊不清的。对叶质的研究,也只是从饲料分析与饲育成绩的关系,测定桑叶的消化率等方面来进行,总离不开蚕的天然食物——桑叶。而桑叶分析所得的结果往往又是很粗略的。因此依靠这种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蚕的营养学是不完全的,它不能彻底阐明蚕的营养要求。要彻底查明蚕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缪云根 《蚕业科学》2000,26(2):91-93
从收蚁方法、饲料形状、光照条件等方面研究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结果表明 :不带卵壳收蚁其疏毛率、起蚕率、生长发育进度优于带壳卵收蚁 ;收蚁用饲料以平板状为好 ,有利于蚕的取食和疏毛 ,2龄以后用片状饲料饲育较适宜 ;光线不仅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而且影响饲料价值。为便于实际操作 ,防止饲料变质和污染 ,保持饲料水分等以黑暗封闭饲育为宜  相似文献   

20.
煤气中毒 在蚕卵催青期和小蚕龄期,蚕室温度低,需要加温.如果加温使用煤制品,煤炉上又无排气设施,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就会积聚在蚕室内,引起蚕卵和小蚕中毒.蚕卵在催青期中毒,易发生死卵或孵化不齐.小蚕中毒,胸部膨大,吐水,尾部收缩,很快死亡,其尸体大部分腐烂,皮破后流出褐色污液,有的干涸.防制措施采用炕床育蚕和地火龙、沼气灯、太阳能及电热加温等方法,避免蚕室内产生有毒气体;如果用煤炉加温,一定要安装排气管,定时换气,保持蚕室内空气新鲜;一旦发现蚕卵或小蚕有中毒现象,除立即对蚕室进行通风换气外,还要把蚕卵或小蚕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以缓解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