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6年生‘黑珍珠’和‘飞弹’莲雾为试材,比较催花处理过程中二者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和芽体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花芽分化差异,探究‘黑珍珠’催花成功而‘飞弹’失败的生理原因和莲雾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黑珍珠’喷施催花药剂3 d内,可溶性糖略有消耗,淀粉快速积累,花芽形态分化启动;‘飞弹’喷施催花药剂3 d内,可溶性糖继续积累,淀粉持续消耗,叶芽萌动,同期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极显著低于‘黑珍珠’。遮阴期,二者芽体内ABA、IAA、GA3、ZT含量不断减少;喷施催花药剂时,二者芽体内ABA、IAA含量相近,‘黑珍珠’GA3和ZT含量约为‘飞弹’的2/3和1/2;喷施催花药剂后3 d,‘黑珍珠’芽体内ABA、IAA及ZT快速积累,含量分别为‘飞弹’的2、2、1.3倍,而‘黑珍珠’芽体内GA3的含量为‘飞弹’的1/3。可见莲雾花芽分化不仅与碳水化合物以及内源激素的含量密切相关,与积累速度和积累量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莲雾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推进设施莲雾在胶东半岛地区的推广,项目组开展了设施莲雾优质高效技术研究,构建5G+"南果北种"智慧种植模式,进行智能监测与技术调控,研究了设施微域环境因子对设施莲雾生长发育的影响,集成设施莲雾优质高效管理技术体系,在胶东半岛区域进行推广利用,显著提高了设施莲雾的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3.
同一嫁接时间、同一砧木高度,对蒲桃和莲雾进行不同砧木、不同品种莲雾和不同部位接穗试验。结果表明,以莲雾为砧木时,嫁接成活率远高于蒲桃砧木;同一砧木嫁接不同品种莲雾时,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接穗选择中基部枝条时嫁接成活率极显著高于梢部枝条。在莲雾种苗繁育时,最好选择中基部枝条作为接穗、莲雾作为砧木。  相似文献   

4.
不同贮藏温度及包装对莲雾采后生理和贮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雾Syzygium spp.,是桃金娘科Myrtaceae蒲桃属植物。莲雾果实色泽美观,富含营养,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酱等产品。莲雾为热带水果,果皮极薄,果肉含水分多,不耐贮藏。本试验采用不同贮藏温度和包装处理莲雾果实,研究其对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对于解决莲雾果实的贮运问题,提高莲雾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8年生莲雾为试材,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莲雾的防寒效果并进行评价,通过比较越冬防寒期间的莲雾落叶率和温度变化,翌年莲雾的物候期、产量和品质,分析比较不同覆盖方式对莲雾的防寒效果。结果表明,树冠覆盖处理莲雾的落叶率明显低于覆草、覆膜以及对照处理,使用树冠覆盖的莲雾在第二年物候期比其他处理早20~30天,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经济利润均高于覆草、覆膜和对照处理。综合分析树冠覆盖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低温对莲雾生产的风险,在广西有非常大的推广潜力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黑金刚莲雾是一个优良、具有较强商业和观赏价值的台湾莲雾新品种。本文针对黑金刚莲雾的生长特性,着重介绍该品种在海南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树体管理、花果管理等关键技术,为提高黑金刚莲雾周年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莲雾的产期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期调节是莲雾生产上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莲雾的产期调节技术,为莲雾在我国其他地区丰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莲雾种质资源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莲雾种质资源分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莲雾品种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统一品种分类方法及加强品种特性研究,培育新型品种等,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莲雾品种分析系统以及合理利用莲雾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莲雾进行修剪、环剥、断根、控水、遮光、化学调控等技术手段进行整合,调节莲雾产期,可达到提高莲雾品质及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莲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2份莲雾资源和2个莲雾近缘种进行了ISSR分析, 18条引物共扩增出459个位点, 其中多态性位点435个(94.77% ) 。利用UPGMA聚类分析表明: 蒲桃、马六甲蒲桃与莲雾分属于3个不同的组; 12个莲雾品种和品系又分成4个亚组, 这与传统分类学上按照果实成熟期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莲雾(Eugenia javanica Lam)属桃金娘科蒲桃属常绿小乔木,又名天桃、水蒲桃或洋蒲桃,原产马来半岛及印度。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深受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喜爱,而且随着设施栽培的进步和"南果北移"技术的发展,莲雾的设施栽培成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但由于莲雾为热带果树,其生长发育规律受设施条件影响,所以莲雾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莲雾科技文献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追踪开展莲雾相关研究的方向和趋势,向开展莲雾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通过中国知网总库、维普全文数据库、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Science Direct数据库及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对1996—2015年所有莲雾科技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筛选、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文献都表现出1996—2005年段文献量较分散、2006—2015年文献量较集中的特点。中文文献的研究内容,多集中在植物生理、栽培管理、病虫害及防治、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其中,栽培管理方面的论文最多,共106篇,占中文莲雾文献总量的41.6%。中文莲雾科技文献的期刊分布较分散,但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两个机构。中文莲雾科技文献有核心作者群为以许家辉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外文莲雾文献总量较小,共32篇,研究内容偏重于莲雾化学、药用成分和生理方面,期刊分布比较分散,比较重要的发文机构有马来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屏东科技大学等,核心作者群为Moneruzzaman团队和Chang团队。  相似文献   

13.
桔小实蝇在莲雾上的发生规律及产卵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基丁香酚引诱剂等诱捕,定期田间观察,对2018年广西南宁市3个监测点莲雾上桔小实蝇雄虫种群动态及日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虫对不同品种莲雾趋性,以期了解桔小实蝇在莲雾上发生规律,为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宁市莲雾上桔小实蝇发生规律跟气候条件、果实成熟期有关,其对果实的颜色、气味、方位等有一定的趋性。桔小实蝇始见期是3—4月,终见期为11月,发生动态呈双峰型,最高峰在8月中旬;每天9:00—10:00活动较多,18:00—19:00次之,最佳诱捕期为5—9月,嗜好颜色鲜艳、叶片遮盖少的莲雾,趋向于西面取食;产卵趋向颜色鲜艳的莲雾果实,产卵痕数量不均匀地分布在果实表面,在果腰处产卵痕最多。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莲雾耐藏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与莲雾在贮藏过程中的外观变化及其生理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莲雾果实在室温(25℃~33℃)下的贮藏寿命为4d.低温(10℃)贮藏能够降低莲雾果实的水分散失,减缓果实中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的下降,抑制其呼吸速率,维持果实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莲雾的贮藏寿命延长了8d.  相似文献   

15.
莲雾[Syzygium.samarangense(BI.)Merr.etPerry]原产于马来西亚及安曼群岛,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福建省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台湾莲雾品种‘黑珍珠’以来,通过多年发展,目前莲雾种植面积已达80多公顷。随着传统优势果树(龙眼、荔枝)价格的下降,莲雾以其较高的经济价值逐步成为福建热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区域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6.
莲雾作为一种新兴水果,过去多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繁殖,育出的苗变异率高、植株不整齐。然而通过高压技术育苗,可保持母本性状,变异率低、方法简单、无童期。高压育苗可采用2~3年生枝条进行高空压条,以黄壤、牛粪、锯末等不同基质包裹促发生根,外用塑料带包扎,以牛粪:黄壤:锯末为1:3:1配比为最佳。通过莲雾高空压条可提高莲雾苗木的生产周期,保持莲雾品种的优良性质,可为发展莲雾大面积种植的高空压条育苗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莲雾种苗智能化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雾种苗智能化快繁是莲雾育苗新途径,它实现苗床温、水、光等环境控制条件的智能化管理。该繁育技术具有繁殖材料来源容易、生根快、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育苗不受季节限制、可工厂化生产等优点,是莲雾种苗繁育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2016年福建莲雾冻害调查及灾后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1月下旬福建省遭遇强寒潮天气,2月上旬和3月上中旬对全省莲雾主要种植区的受冻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冻害后莲雾树体的表现症状和危害程度,初步制定了冻害分级标准;分析了不同种植区域、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和防寒措施、不同管理水平下莲雾受冻差异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合理修剪、科学的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灾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莲雾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莲雾的种质资源、营养成分分析、引种、品种选育、生物学特性、生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莲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鉴别南洋粉红种和红翡翠2个莲雾品种在广西防城港越冬表现以及果实品质,记录测定当年广西防城港地区两个莲雾的越冬表现及果实外部和内在品质。通过试验分析南洋粉红莲雾在广西越冬表现良好,但该品种生产中存在果形小、裂果等问题。两个品种在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红翡翠莲雾果实比南洋粉红种大,经济价值高,是一个值得在广西西南地区示范推广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