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4种植物性物质对几种仓库害虫驱避性的估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用4种易于取得的中草药、香料和食用油,分别对玉米象、赤似谷盗和绿豆象的驱避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山柰、黑胡椒、米糠油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和绿豆象成虫及八角对玉米象成虫、赤拟谷盗幼虫都有明显驱避作用,其中山柰的驱避作用最强。当按0.3ml·皿(-1)的浓度拌小麦和绿豆时,处理48h,山柰对玉米象和绿豆象的驱避率高达100%;黑胡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86%;对绿豆象为80.5%;八角对玉米象的驱避率为78.2%。用滤纸法处理72h,山柰、八角、黑胡椒、米糠油对赤拟谷盗幼虫的驱避率依次为94.7%、84.3%、50.1%和33.2%。  相似文献   

2.
采用个体涂肤有效保护时间试验研究了苦杏仁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含HCN和去除HCN的苦杏仁精油对白纹伊蚊都具有很强的驱避活性,涂药8h后,2种苦杏仁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率均在96.76%以上,作为对照的隆力奇花露水的驱避率为58.28%。另外,2种精油对人体的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6h和7h,高于隆力奇花露水4h。可见苦杏仁精油对白纹伊蚊具有很强的驱避效果,且其有效保护时间高于隆力奇花露水,因而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蚊虫驱避剂。  相似文献   

3.
4种单体化合物对甜菜夜蛾嗅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方法,研究了己酸、壬酸、己醇和壬醛4种单体化合物对甜菜夜蛾嗅觉行为的影响,并对4种化合物的有效剂量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4种供试化合物均对甜菜夜蛾雌虫表现出明显的驱避作用。己酸的驱避活性剂量范围为稀释200~1 200倍,壬酸的有效剂量范围为稀释10~1 000倍,己醇在稀释300倍和500倍时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活性,而壬醛在稀释800~1 200倍时对甜菜夜蛾雌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己酸、壬酸、己醇和壬醛驱避效果最佳的稀释倍数分别为1 000倍、500倍(和800倍)、500倍、1 000倍,驱避率依次为96%、82%、76%、82%。因此,这4种对甜菜夜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体化合物在甜菜夜蛾的防治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陈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8-15019,15034
[目的]研究香椿提取物对玉米象的驱避活性和触杀活性。[方法]选用95%乙醇、石油醚和二氯甲烷分别萃取香椿树叶和树皮的活性成分,配制成0.60、0.30、0.15g/ml3种浓度对玉米象进行室内生物活性研究。[结果]香椿叶石油醚提取物对玉米象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香椿的3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象没有明显的触杀活性。[结论]香椿石油醚提取液对玉米象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十八烷酸丁酯在白粉菌诱导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产生抗性这一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双选生物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甜菜夜蛾嗅觉行为和产卵行为的驱避活性。采用质量浓度为1 116、4 069、8 521μg/m L的十八烷酸丁酯乙醇溶液处理中国月季植株,对甜菜夜蛾产卵行为均表现出明显驱避活性,3 d总产卵量与乙醇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驱避率分别为28.1%、62.4%、53.5%。同样,十八烷酸丁酯处理中国月季植株对甜菜夜蛾卵块数也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测试了十八烷酸丁酯对该虫嗅觉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已交配雌蛾对十八烷酸丁酯的趋性明显低于乙醇对照,在3种质量浓度下驱避率分别为31.8%、42.9%、42.2%。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十八烷酸丁酯有明显的驱避活性,十八烷酸丁酯处理和乙醇对照的产卵量分别为732.5、1 735.5枚,驱避率为40.6%。可见,十八烷酸丁酯对甜菜夜蛾具有明显的驱避活性,在甜菜夜蛾无公害防治中有重要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薄荷、青蒿、紫苏、蓝桉、香樟、柑橘、藿香和石菖蒲8种植物精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活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薄荷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活性最强,其10倍、40倍和160倍丙酮稀释液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100%,100%和96.55%;持效期最长,其40倍液处理松梢后24h,48h和72 h的驱避率分别为100%,95.51%和84.13%.  相似文献   

7.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种常用调味品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um.)和孜然(Cuminum cyminum L.)的精油,采用滤纸片法测定精油对储粮害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成虫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当精油浓度为5.0 mg/m L时,花椒和孜然精油对米象成虫72 h平均驱避率分别为64.0%和75.7%,120 h平均驱避率分别为51.8%、63.2%,其驱避等级均在Ⅲ级以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两种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花椒精油中鉴定出57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达到98.887%,相对含量最高的为芳樟醇L(26.071%),其次为萜烯醇(14.830%)、α-萜品醇(12.754%)和乙酸芳樟酯(9.531%);从孜然精油中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含量达到97.999,相对含量最高的为茴香甲醛(44.057%),其次为茴香脑(38.691%)、草蒿脑(7.960%)和γ-萜品烯(2.799%)。上述结果说明两种植物精油对米象成虫的驱避活性显著,具备开发成新型绿色驱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水菖蒲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对储粮害虫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菖蒲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对储粮害虫玉米象、谷蠢、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和锯谷盗的触杀、驱避和熏蒸活性.结果表明,水菖蒲萃取物时长角扁谷盗触杀活性强,处理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对杂拟谷盗和赤拟谷盗的触杀活性最弱,处理96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8.31%和24.44%;对谷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长角扁谷盗和锯谷盗的驱避效果较好,驱避率均在90%以上;对玉米象的驱避效果较差,驱避率为76.09%;对谷蠹、长角扁谷盗、锯谷盗的熏蒸作用最明显,处理120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显著高于其他试虫,对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熏蒸作用最差,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3.33%和32.22%.试验表明水菖蒲根茎萃取物对6种主要储粮害虫均具有较高的活性,有望开发成为储粮害虫的防护剂或熏蒸剂.  相似文献   

9.
几种植物性物质对赤拟谷盗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花椒,银杏,苦楝,蓖麻,柑桔大蒜6种植物的石油醚提取物,对赤拟谷盗成虫做驱避性试验。结果表明,72h后,0.2mL.皿^-1的花椒,柑桔大蒜大蒜提取物处理的平均驱避率分别为88%,89%和81%。特别是花椒提取物在3周后仍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驱避率为7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喷叶法和挂瓶法,调查了三种鸟类驱避剂对柞蚕的生长发育、做茧化蛹、蚕蛾羽化、产卵以及子代蚁蚕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柞蚕对所试三种鸟类驱避剂没有忌避反应、无急性中毒症状,连续取食药叶后不产生累积毒性;所调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鸟类驱避剂对柞蚕具有较高安全性,有望应用于柞蚕场驱避鸟类保护柞蚕。  相似文献   

11.
薄荷醇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驱蚊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薄荷醇合成了乙酸薄荷酯和丙酸薄荷酯,这2个衍生物都具有较好的香气性质,它们的结构均用IR,MS,1HNMR及13CNMR分析进行了表征。采用国标的方法对薄荷醇及其乙酸酯和丙酸酯的驱蚊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薄荷醇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具有一定的驱避效果,而薄荷醇的乙酸酯和丙酸酯的驱避活性很低。  相似文献   

12.
三种植物性杀虫剂对烟草码绢金龟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印楝素对烟草码绢金龟成虫具有较强的忌避作用和拒食作用,苦楝油作用稍弱,烟株表现出药害症状,除虫菊反而具有一定的诱集和刺激取食效果,这3种植物性杀虫剂的毒杀作用均很弱.根据1%印楝素安全、活性高,但药效期较短的特点,提出了用印楝素防治码绢金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牛对损伤后复叶槭植株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文利用Y型玻璃嗅觉测定仪对光肩星天牛的趋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诱源为受不同机械损伤和天牛咬食损伤处理后不同时间内整体复叶槭植株释放的挥发物 .结果表明 ,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但经机械刻伤复叶槭木质部及损伤叶片、或天牛咬食复叶槭后 ,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 ,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逐渐减弱 ,驱避作用逐渐增强 .在咬食创伤 2 4h后复叶槭挥发物对天牛的驱避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 ,48h后达到最大值 ,72h后驱避作用明显降低 .而叶片损伤处理 4h时 ,复叶槭就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 ;木质部刻伤引起的驱避作用则要于 4h后才出现 .  相似文献   

14.
土壤斥水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斥水性是指水分不能或很难湿润土壤颗粒表面的物理现象。土壤斥水性研究不仅有助于合理评价斥水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能为当前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综述土壤斥水性理论的发展轨迹,展示各主要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阐述影响土壤斥水性的主要因子(火、土壤条件、植被因素),展望土壤斥水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求为国内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棕榈油酸甲酯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棕榈油酸甲酯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棕榈油酸甲酯对害螨的生物活性,并采用生化方法对其体内几种酶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棕榈油酸甲酯具有较强的触杀和产卵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5mg/mL时,对朱砂叶螨的雌成螨和卵24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79.82%,76.34%,LC50分别为1.8534mg/mL和2.2136mg/mL;雌成螨24h后产卵抑制率为79.45%,驱避率为95.85%。棕榈油酸甲酯处理朱砂叶螨后,螨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被激活,说明棕榈油酸甲酯存在对朱砂叶螨有毒的物质;而乙酰胆碱酯酶、Na+,K+-ATPase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可能引起神经传递的阻断,从而导致螨体的死亡。研究表明棕榈油酸甲酯可以有效杀死朱砂叶螨,作为新型农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甘蔗及梨树植被覆盖的土壤为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斥水性的空间变化。通过对每个试验区面积为135 m×105 m的100个测量点应用滴水穿透时间法(water drop penetration time,WDPT)进行土壤斥水性测量,利用土壤含水量确定干旱(0.062±0.025)cm~3·cm~(-3)、中等(0.151±0.045)cm~3·cm~(-3)和湿润(0.237±0.086)cm~3·cm~(-3)的土壤水分条件。运用地统计方式,对土壤斥水性进行空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和湿润水分条件下,WDPT的大小均表现出梨树地最大,甘蔗地次之,大豆地最小,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大小的变化一致,但是在中等水分条件下,WDPT均值大豆地高于甘蔗地,同时3个试验区的滴水入渗持续时间都达到最大。土壤斥水性的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水分条件下,3个试验区的空间结构比基本上大于75%,空间相关性较强。在土壤斥水性的高阈值空间分布上,甘蔗地的稳定性比大豆地强,而梨树的空间分布稳定性最弱。研究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会对土壤斥水性空间稳定性产生干扰,但土壤本身仍具有恢复其空间分布稳定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矿区煤矸石堆积,污染环境,堵塞河道,易造成地质安全等问题,谋求将煤矸石用于栽培基质的主要物料和低产土壤的改良剂。基于煤矸石在栽培基质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主要研究目标,分别以采自陕西彬县、神木煤矸石为材料,研究了煤矸石的比重、斥水特性及改良措施与效果,结果表明:彬县和神木两地的煤矸石比重分别为1.89 g·cm-3和2.06 g·cm-3;神木煤矸石具有轻微斥水性,掺混6.31%以上的农田耕层土壤就能达到消除斥水性的目的;而彬县煤矸石具有严重斥水性,需用0.2%的湿润剂溶液喷洒煤矸石,就能达到消除斥水性的障碍,且效果较为持久。由此得出结论是,就煤矸石的物理性状而言,尽管存在着不同的斥水性障碍,但通过一定的改良,就可具备在栽培基质中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柑橘木虱对几种非嗜食植物挥发油的趋性反应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对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马樱丹Lantana camera、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薇苷菊Mikania micranth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5种非嗜食植物挥发油和机油乳剂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薇苷菊、马樱丹、蟛蜞菊、假臭草4种植物挥发油对柑橘木虱成虫都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其中薇苷菊挥发油的驱避作用最强;桉油和机油乳剂对柑橘木虱成虫既无明显的驱避作用也没有吸引作用;雌雄成虫对测试的5种挥发油和机油乳剂的趋性反应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用密度泛函方法(DFT)研究了亚甲基环丙烷与1,3-双羰基化合物自由基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在B3LYP/6—311G**水平上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稳定点的几何结构.结果表明反应是吸热的,亚甲基环丙烷与双羰基化合物的手性自由基加合物的生成是整个反应的手性决定步骤.理论预测的主要产物是与实验吻合的呋喃环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小麦品种川麦44不仅本身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而且以其为亲本已选育审定新品种11个,是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亲本。明确川麦44的遗传特性,鉴定其含有的重要基因或QTL位点,为更好地利用川麦44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明确小麦-外源易位对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的影响以及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在染色体层面的遗传规律。利用660K SNP芯片数据分析川麦44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明确衍生品种中来源于川麦44的高传递率区段。利用已知的小麦基因功能标记及QTL连锁标记,对川麦44中有利于育种的重要基因位点进行鉴定。【结果】细胞学鉴定表明川麦44不含四川小麦品种中常见的2条易位染色体6VS/6AL和1RS/1BL。其衍生品种中,仅昌麦32和昌麦34含1对1RS/1BL易位染色体,其余品种不含有小麦-外源易位染色体。系谱分析表明,昌麦32和昌麦34的易位染色体遗传自另外一个杂交亲本——昌麦19。1RS/1BL易位的导入可能是昌麦32和昌麦34表现为弱筋的原因之一。除了小麦-外源易位染色体,多个染色体的核型在川麦44及其10个衍生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其中,4A染色体有2种类型,80%的衍生品种与川麦44相同核型相同;5A染色体有4种类型,与川麦44相同的频率为40%;6B染色体有2种类型,与川麦44相同的频率为40%,7B染色体有2种类型,与川麦44相同的频率为40%。660K SNP芯片分析共鉴定到1 106个分布于川麦44所有染色体上的高遗传率区段,平均长度为1.57 Mb。从基因组层面来看,B基因组的区段总长度和总数均最大。从不同染色体来看,区段最长的3条为别为4A、2B和5B,区段数最多的3条染色体分别为4A、2B和3B。利用61个已知的小麦基因功能标记及13个产量相关QTL连锁SNP标记分析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再与之前获得的川麦44高传递率区段对比,发现有9个基因的标记和3个QTL位点标记锚定在川麦44高传递率区段内,这些基因被认为是潜在的川麦44高被选择基因。依据功能标记或连锁标记的等位类型推断,其中2个功能基因TaSdrNAM-A1和3个QTL位点QTKW.sicau-2AS.1QTKW.Sicau-4ALQSL.sicau-5AL.2可能是川麦44携带的重要优势等位基因或位点,在培育衍生品种过程中被优先选择保留。5个基因或QTL位点分别对穗发芽、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和穗长4个性状具有正向效应。【结论】重要育种亲本川麦44基因组片段在衍生品种中的长度短,具有较高的遗传配合力,易于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重组,不易导致连锁累赘问题。TaSdNAM-A1QTKW.sicau-2AS.1QTKW.Sicau-4ALQSL.sicau-5AL.2是利用川麦44育种的5个重要靶基因位点,可加强对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