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存活及其休眠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不同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存活及其休眠卵孵化的影响。采自低盐度和较高盐度水体中的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在纯水和50‰的高盐度孵化液中都不能孵化,但在淡水和5-40‰工的孵化液中均有不同比例的孵化,其中以5‰盐度中的孵化率最高。采自20‰盐度的休眠卵在15‰盐度中孵化的幼轮虫在5-30‰盐工中,3小时内,其存活率均达90%以上,不必通过驯化,可直接投喂到不同盐度的育苗池。而采自4‰盐度的休眠卵5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周期,pH和盐度突变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和增殖率.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持续光照条件下轮虫种群增殖率为持续黑暗状态的3.5倍;pH存活上限9.5,下限5.5;种群增殖最适pH为7.5~8.5;种群繁殖的最适盐度为30~35,存活的下限为15,上限为40.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于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是必要的;pH的不同对褶皱臂尾轮虫带卵量、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均有影响.盐度突变盐差越大,褶皱臂尾轮虫的适应能力(适应所需时间和存活率)越弱.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休眠卵孵化的温度为29℃,盐度为20、pH为9.0; 各因素中影响孵化率的顺序依次是:盐度>温度>pH,温度与盐度之问存在较为显著的交互作用,最佳的孵化条件组合是:温度34℃.盐度10,pH 8.0.  相似文献   

4.
冷冻对轮虫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在不同冷冻时间和冷冻强度下臂尾轮虫休眠卵的萌发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休眠卵在- 18 ℃冷冻20 d ,萌发率提高13 .9 % ;- 30 ℃冷冻60 d ,萌发率提高14 .4 % ;室外经整个冬季冻后,萼花臂尾轮虫( B.calyciflorus) 、壶状臂尾轮虫( B.urceus) 休眠卵的萌发率平均提高了1 ~3 倍,而角突臂尾轮虫( B.angularis) 的萌发率却降低了近1 倍。- 80 ℃强冷冻2 d,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率从39 .5 % 降至1 .6 % 。同时,本文探讨了冷冻影响轮虫休眠卵萌发的机理以及冷冻处理在北方轮虫土池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酵母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面包酵母室内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结果发现,1.5 g/(106·d)的较高投饵量.适合于接种密度约为50个/ml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而投饵量为1.0~1.2 g/(106·d)时.适合于200个/ml以上较高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投饵量为1.5 g/(106·d)时.不适于500个/ml以上接种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若褶皱臂尾轮虫密度继续高至1000个/ml以上,投喂量则需进一步降低至1 0 g/(106·d)以下.褶皱臂尾轮虫接种密度低至30个/ml以下时,除酵母外,适当添加一定量(1/3以上体积)的单胞藻.可提高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速度,降低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在充气、以面包酵母为饵料、盐度为2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海水中,用速溶海水晶配制成的海水和自然海水稀释的海水培养褶皱臂轮虫的效果明显地优于粗盐配制的;用速溶海水晶配制成的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时,最大密度能达1710个/ml。不同营养强化剂中,绿色巴夫藻、扁藻以及胶囊肝油 蛋黄的效果较好。添加剂4ppm氯霉素时,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张波 《水产养殖》1998,(3):22-23
本文综述了轮虫休眠卵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概况,介绍了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在水产育苗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褶皱臂尾轮虫和暗纹东方鲀鱼苗在5‰的咸淡水中都能够存活的特点,用面包酵母培育褶皱臂尾轮虫经海水小球藻强化培育后在5‰的盐度条件下投喂暗纹东方鲀鱼苗,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较之淡水轮虫可使暗纹东方鲀鱼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几种轮虫需精卵休眠时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报道了角突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部分新产需精卵的自然休眠期分别为9天,6-7天,大于12天,晶囊轮虫部分需精卵的休眠显8-11h。光照是轮虫新产需精卵萌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基础环境因子和控制因子等各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轮虫增殖率。褶皱臂尾轮虫的适宜繁殖条件:最适pH值7~8,最适温度35℃,最适盐度18‰,比重1.016,光照4 400~10 000lx,溶氧1.5mg/L以上。轮虫接种密度以1个/mL为宜,池中轮虫繁殖密度以100个/mL为宜。提倡用光合细菌+扁藻投喂轮虫,慎用酵母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在适宜条件下,经10d的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可由原来的1个/mL增殖到1 500~2 000个/mL。  相似文献   

11.
利用褶皱臂尾轮虫和暗纹东方Du鱼苗在5‰的咸淡水中都能够存活的特点。用面包苯酵母培育褶皱臂尾轮虫经海水小球藻强化培育后在5‰的盐度条件下投喂暗纹东方Du鱼苗。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较之淡水轮虫可使暗纹东方Du鱼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pH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和休眠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pH3.5~11.5(间隔1.0)之间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动态及休眠卵的形成。结果表明,该轮虫在pH5.5~10.5为正增长,pH7.5时种群增长趋势最好;pH4.5时为负增长;pH3.5和11.5分别是该轮虫存活下限和上限。pH对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皆具极显著影响。7.5是该种轮虫休眠卵规模化生产的最佳pH值,此时休眠卵的产量和藻类食物的形成效率最大,分别为(132567±20264)/(20ml·6d)和(11.05±1.69)/(6×106cells)。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聚维酮碘在褶皱臂尾轮虫培育中消毒时的最适添加量,采用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消毒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于轮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维酮碘(药品浓度)1 mg/L的情况下,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种群增长、繁殖、带卵率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两种消毒剂处理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轮虫休眠卵,经过一定时间的储藏保存,其萌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2]1)。已有研究表明,大量的细菌污染是导致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休眠卵萌发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适宜种类和浓度的消毒剂处理可显著地提高其萌发率[3]。有关淡水轮虫休眠卵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休眠卵进行观察,并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消毒剂对其进行消毒实验,旨在为轮虫休眠卵的有效保存和使用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轮虫休…  相似文献   

15.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及营养强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信书  郑伟 《水利渔业》2005,25(5):35-36
褶皱臂尾轮虫是海洋水产动物幼体的重要饵料.总结了褶皱臂尾轮虫的营养价值和培养条件,介绍了褶皱臂尾轮虫几种培养方式的操作技术以及营养强化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一 种半咸水的滤食性浮游动物,作为鱼、虾类幼体的 开口饵料,其适口性、可得性、营养价值及饲养 效果均优于其它饵料,而且适应力强,生长快,繁 殖迅速,培养成本低,极易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利 用。褶皱臂尾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是水产养殖鱼、虾 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 褶皱臂尾轮虫的大规模、高密度培养的环境条 件要求与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理需求相一致,否则培 养的褶皱臂尾轮虫将会增殖不良、密度低、营养价 值低、甚至逐渐死亡。针对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以 及生产上的需要,我们从光照、通气、饵料浓度 等几种环境条件因子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的影响进 行了对比试验,目的是为大规模培养中提高褶皱臂 尾轮虫的增殖速度和增殖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大命  杨家新 《水利渔业》2008,28(2):105-107
Cd2 对萼花臂尾轮虫24 h和48 h的LC50分别是1.488 mg/L和0.526 mg/L.在Cd2 存在的条件下,其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存活率、繁殖率、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混交百分率和休眠卵数量则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酵母及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两种酵母、两种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结果表明 ,这四种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 (× 10 6cell·ml-1)分别是 :干酵母 ,15 ;鲜酵母 ,5 ;微绿球藻 ,4 5 ;三角褐指藻 ,2 0。同时 ,在最适密度下比较了这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 ,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以微绿球藻为最优 ,其它依次为三角褐指藻 ,鲜酵母 ,干酵母。实验结果显示 ,褶皱臂尾轮虫批量培养及至工厂化培养的首选饵料是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新产的和隔年的休眠卵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休眠卵外壳结构有区别,隔年卵外壳较薄,壳纹不明显;新卵外壳厚,壳纹明显。进行轮虫休眠卵分类时应以后者为准。新产休眠卵无气室,而隔年休眠卵有气室。进一步观察表明,休眠卵气室中的气体由休眠期间的代谢活动而产生。扫描电镜下,新产休眠卵有2层卵膜,隔年休眠卵有3层卵膜;透射电镜下,二者均为3层卵膜,不同时期休眠卵的每层卵膜厚度及细微结构有所差别。这两个时期的休眠卵胚胎结构上均有2层,但内含物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轮虫是鱼、虾类幼体的优良饵料.褶皱臂尾轮虫适应力强,繁殖迅速,在水产经济动物人工育苗生产中被广泛培养为鱼、虾类幼体的饵料.海产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方法多种多样,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海水鱼人工育苗中轮虫培养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