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旱作条件下紫花苜蓿3个品种生产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干旱寒冷地区3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3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发育,生产性能良好,可以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甘南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甘南州合作市综合实验场,对三个紫花苜蓿品种(陇东苜蓿、阿尔冈金、金皇后)进行了传统种植和“膜侧栽培“阿尔冈金苜蓿的引种试验.经过四年的田间观测结果表明,三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抗寒、耐病虫害能力强,适宜在甘南高寒牧区及类似气候条件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及抗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昆明地区的主要生产性能及抗逆性。结果表明:GT13R紫花苜蓿、射手2号紫花苜蓿和路宝紫花苜蓿在生产性能、营养价值和抗性方面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适宜在昆明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昆明地区的主要生产性能及抗逆性.结果表明GT13R紫花苜蓿、射手2号紫花苜蓿和路宝紫花苜蓿在生产性能、营养价值和抗性方面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适宜在昆明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及持久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外引进的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产草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探讨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昆明地区的生产性能和持久性,为我国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生长第2年、第6年,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产草量、株高、叶茎比、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以GT13R、射手2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粗纤维(C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2)随着生长年限由第2年延长至第6年,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呈下降趋势,以品种爱林+2和超级13R下降最为显著;3)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GT13R和射手2号生产性能和持久性最好,是最适宜在昆明地区种植的品种;品种射手、爱博、爱林+2和超级13R的生产性能和持久性较差,不适宜在云南省北亚热带气候条件建植多年生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紫花苜蓿产业健康发展,该研究对引种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舍伯吐镇进行气候适宜性试验,对各苜蓿品种的生产表现、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旱地、公农1号、金皇后、敖汉综合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通辽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德明  张少平  耿小丽  张榕  刘乾 《草业科学》2018,35(6):1472-1479
为了确定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半干旱地区生产性能的大小和营养价值的高低,在兰州国家区域试验站,连续两年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综合评价分析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水量、无氮浸出物、钙、磷含量8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在不同茬次时株高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年内随着收割茬数的增加,株高和干草产量不断减小,中苜3号、甘农3号、甘农5号、中苜5号和康赛的植株较高,甘农5号、甘农3号和阿迪娜的干草产量较高;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营养品质也存在差异,其中甘农5号、中苜3号最优,甘农3号、中苜5号、康赛次之。从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甘农5号、中苜3号、甘农3号、中苜5号和康赛生产性能优异、营养价值高,综合性状突出,可以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8.
引进5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德令哈地区进行适应性试验,通过对生育期、鲜草产量、抗逆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在70%以上,生产性能较好,可供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地区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花  英陶 《草业与畜牧》2009,(11):25-26,33
引进紫花苜蓿5个品种在德令哈地区进行适应性试验,通过对生育期、鲜草产量、抗逆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紫花苜蓿5个品种越冬率为70%以上,生产性能较好,可供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适宜内蒙古通辽地区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研究了18个苜蓿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越冬率.结果表明:加拿大苜蓿、美国杂花苜蓿、加拿大中间苜蓿、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在各方面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其中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表现最优,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建植期四种刈割频次下的产量、品质及再生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收获制度是苜蓿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明确不同刈割制度下建植期苜蓿生长规律,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控制苜蓿生长温度、水肥条件,完善测定指标体系,进行苜蓿刈割频次的研究,分析连续生产情况下不同收获制度对不同类型苜蓿建植期产量、品质、再生能力及持续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刈割会显著降低苜蓿的生产力和持久性。连续高频刈割后延长收获间隔可以恢复苜蓿茎密度和再生能力,但不能恢复到适宜刈割频次的水平。不同品种间生育期、耐刈性与再生性、产量分布以及营养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相同收获频次下饲草产量、饲草品质以及持续生产力的差异。在建植期及低龄草地,维克多(Vector)和得龙(Durango)2个国外引进品种适于间隔为25~35 d高频度刈割;我国东北地区育成低休眠级苜蓿品种公农1号适于间隔为35~45 d的刈割频度。  相似文献   

12.
高寒牧区春箭筈豌豆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春箭筈豌豆三个品种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进行了引种栽培和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西牧324、西牧881、西牧333 均能较好地适应试验区自然条件,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播干草产量达5849.4~6049.4kg/hm 2,与燕麦混播干草产量可达10383.5~12187.8kg/hm 2。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多叶型与三叶型品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国外2种多叶型苜蓿及国内外5种三叶型苜蓿幼苗的5种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将酶谱数量化,应用SPSS统计软件求出各品种间的遗传一致度及欧氏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测定的5种同工酶中过氧化物酶(PER)、酯酶(EST)、淀粉酶(AMY)具有多态性,综合此3种酶酶谱可以鉴定供试的7个品种;2)2个多叶型品种具有一共同特征酶带PER-4,国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国外品种;3)品种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826~0.952,欧氏遗传距离为0.500~1.118,多叶型品种间遗传一致度为0.904,欧氏遗传距离为0.500;4)等级聚类分析结果为,以欧氏遗传距离0.400为分界,供试品种分为3类,2个多叶型品种为一类,其余的5种三叶型品种分为另两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苜蓿品种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江玉林  卢欣石 《草业科学》1995,12(2):25-28,31
从能量产量、粗蛋白质产量,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和致膨胀特性等方面对已通过审定的23个我国苜蓿栽培品种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河西苜蓿,准格尔苜蓿,陇东苜蓿,肇东苜蓿的饲用价值最好,而公衣1号和草原1号苜蓿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苜蓿品种再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对4个苜蓿品种进行不同频次的刈割处理,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黄花苜蓿和杂花苜蓿每年适合刈割2次,此时,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达到最大值;而紫花苜蓿刈割2或3次均可,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在刈割2和3次之间差别不大,但明显高于刈割1和4次处理;不同苜蓿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与形态发育阶段之间均呈极显著的二次相关,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此外,通常认为的黄花苜蓿比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并非是由物种的差异引起的,而主要是由收获时生育阶段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外源Ca2+和水杨酸对苜蓿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下外源Ca2+与水杨酸(SA)对3种苜蓿(甘农3号、金皇后和新疆大叶)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外源Ca2+和SA对苜蓿幼苗的NaCl胁迫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显著(P<0.05)增加供试苜蓿植株的株高,提高植株叶绿素和根、叶K+含量,降低植株根、叶Na+含量和Na+/ K+.Ca2+和SA分别单独处理和二者复配处理对供试3个苜蓿品种的缓解效果不同,其中以Ca2+和SA复配组合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Ca2+和SA复配组合处理后甘农3号、金皇后和新疆大叶苜蓿幼苗的株高分别增加了46.1%、45.7%和45.2%,叶绿素含量依次为对照的3.71、2.84和1.61倍;甘农3号和金皇后苜蓿根部Na+含量分别降低了94.9%和89.4%;金皇后苜蓿叶部Na+含量降低了78.6%.Ca2+和SA复配组合处理对盐害的缓解效应大于单一Ca2+、SA处理;SA的缓解作用大于Ca2+.  相似文献   

17.
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58,自引:13,他引:45  
魏臻武 《草业学报》2004,13(3):62-67
在建立可靠的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多态性位点的RAPD、SSR和ISSR引物,建立苜蓿基因组DNA的SSR、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苜蓿品种(系)的DNA分子标记多态性,构建苜蓿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36个RAPD引物,8个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系)中获得了182个RAPD多态性位点和丰富的SSR和ISSR多态性位点,构建了55个苜蓿品种(系)的SSR、ISSR和RAPD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系)的SSR多态性有较大差异;苜蓿品种ISSR指纹图谱多态性丰富,稳定性比RAPD强;可以通过2~3个引物鉴别我国主要苜蓿品种和引进品种,SSR和ISSR指纹图谱可以更好地用于苜蓿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登陆的紫花苜蓿,抗寒基因cas18(L07516)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提取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中的RNA,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经回收、连接、转化和酶切鉴定为阳性重组子,其序列长度为755bp。经比较,与Genbank登陆的紫花苜蓿cas18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到80%以上,表明所克隆的基因序列为紫花苜蓿cas18基因部分序列。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中cas18基因的表达量在供试的7个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品种cas18基因编码区也存在部分序列上的差异,推测这可能是导致不同品种抗寒能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不同栽培品种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马晖玲  卢欣石  曹致中  葛军 《草业学报》2004,13(6):99-105,F003
离体培养条件下对紫花苜蓿地方栽培品种--陇东苜蓿、和田苜蓿、准格尔苜蓿以及引进品种Rambler苜蓿植株不同部位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苜蓿品种、外植体、外源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等因素均影响着植株的再生.陇东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和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可达91.04%和63.75%;和田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2.05%,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为56.82%.这2个品种在紫花苜蓿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中是较理想的试验材料;紫花苜蓿下胚轴是理想的受体材料.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细胞胚的形成以2.0 mg/L 2,4-D处理2周为最佳;在2.0 mg/L 2,4-D 0.5~2.0 mg/L 6-BA的作用下,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以及进一步发育的趋势较强.对体细胞胚的发育和幼苗的形成则以2.0 mg/L 6-BA 0.5 mg/L NAA的激素组合进行处理.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 1.0 mg/L IBA 1%蔗糖 0.7%琼脂.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择大白猪(加×美)二元杂种猪24头(仔猪3~4周龄断奶,保育到8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苜蓿Ⅰ组和苜蓿Ⅱ组,每组8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3%苜蓿、基础日粮+6%苜蓿,试验期内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对其育肥性能、屠宰测定及肉质品质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苜蓿Ⅰ组能够提高外二元猪育肥效果,苜蓿Ⅰ组和苜蓿Ⅱ组对背膘厚和皮厚也略有降低,添加3%和6%的苜蓿对其他屠宰性能及肉质品质影响不显著(P〉0.05)。由试验结果得出,在毕节高寒地区可以利用添加3%苜蓿比例的饲料对外二元杂交猪进行育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