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陕西潼关县矿区为研究平台,以复垦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区复垦后土壤养分状况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后土壤p H值为7.79,全氮含量8.09 g·kg-1,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8.09 mg·kg-1和264 mg·kg-1,有机质平均为25.81 g·kg-1。p H属弱变异,其余各养分含量均属中等变异。复垦土壤速效钾达到1级水平,有机质达到3级水平,全氮和有效磷分别处于5级和6级水平。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余各养分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工矿废弃地复垦后通过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可以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收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防治土壤污染、排除地下水安全隐患、改善局地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析黄壤小流域不同耕地类型土壤养分特征,选取贵州省黔中地区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田间土样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壤小流域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的盈缺、变异程度以及养分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黔中地区黄壤小流域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相差不大且处于丰富水平,而且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系数相近,变异程度相当;水田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33.90 g/kg、1.30g/kg、116.6 mg/kg、26.69 mg/kg、164.50 mg/kg,旱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31.66g/kg、1.10 g/kg、108.01 mg/kg、29.09 mg/kg、177.75 mg/kg,均处在国家二级、三级水平,黄壤小流域水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均处在10~100%之间,水田、旱地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大小为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p H,其变异程度属于中等变异性。不管在水生环境中还是在旱生条件下,黔中地区黄壤小流域耕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丰富,其差异不明显。水田土壤养分间,除有机质与全氮、全氮与碱解氮有明显的关系外,其他养分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其相互影响度不强。旱地土壤养分间关系密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此外,不同类型耕地土壤p H值与土壤各养分间的相关性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冀西北半干旱区蔚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蔚县土壤pH值为8.39,有机质含量为17.39 g·kg-1,土壤全氮为0.80 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为38.44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为7.73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34.48 mg·kg。与20世纪80年代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相比,土壤全氮含量略有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下降。综合来看,蔚县土壤养分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应建立长期的土壤养分综合管理系统,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长效服务。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利用方式与坡位下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武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代表,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及坡位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和变化特征。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2g·kg-1,属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平均为0.9g·kg-1,达到中等偏高的水平。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在地形部位上表现出塬面>坡地>河滩地的变化趋势。农田和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水平相当,随着果园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下降趋势。土壤速效磷达到中等偏高水平,速效钾达到了高肥力水平,在不同地形部位上表现为河滩地>坡地>塬面。土壤速效钾、速效磷为果园土壤高于农田土壤,且随着果园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累积趋势。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6,(1):54-58
从长春市4个保护地蔬菜重点产地采集具有代表性蔬菜地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蔬菜保护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均高于露天蔬菜地,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长春市蔬菜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1.58~27.35 g·kg-1,含量指标在低、中范围;全氮含量在1.63~3.44 g·kg-1之间,含量指标在高、极高范围,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碱解氮增长幅度较高;速效磷含量在49.38~250 mg·kg-1之间,处于极高范围;速效钾含量在108.8~292.3 mg·kg-1之间,处于中量范围。表明长春市蔬菜保护地土壤氮素、磷素过剩,并产生逐年积累现象。各区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各异,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肥力调控。  相似文献   

6.
分析哈尔滨建成区土壤有机质和pH变异性与各养分值间相关性,利用GIS软件绘制样点分布图,采用SPSS 12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建成区整体土壤表现为弱碱性,从利用方式上表现出由草地-林地-路边pH呈上升趋势.建成区pH变异均小于10%,表现为弱变异性,其他养分除呼兰区速效磷变异达103.97%为强变异外,其他养分变异均在10%~100%为中等变异.建成区有机质含量范围为15.4~73.3 g·kg-1,平均值为45.6 g·kg-1,变异幅度为21.23%~69.56%.有机质和全氮、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和全钾、pH呈负相关性但不显著.建成区土壤碱解氮含量较为适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区桑园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丘陵区中部,为四川省的蚕桑主产区.为了深入探讨该区桑园的养分最佳管理技术,选择了75个代表性桑园,按0~20、20~40cm土层进行土壤采样和养分分析测试,并对0~20 cm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全市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锌含量普遍偏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平均为1.37%和1.11%;全氮含量分别平均为0.73、0.52 g·kg-1,速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2.25、6.82 mg·kg-1,有效锌含量分别平均为7.26、0.53 mg·kg-1.有效硼含量为低,而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北京山地7种人工纯林的土壤分析,研究了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影响,并对不同土壤养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种不同林分的土壤p H值均为弱酸性,其变化范围为4.70-7.55;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表层(0cm-10cm)中层(10cm-20cm)下层(20cm~40cm),有机质均值在24.28g·kg-1~58.15g·kg-1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均值为2.94g·kg-1~6.58g·kg-1;土壤全氮含量均值为1.20g·kg-1~2.83g·kg-1;壤速效钾含量均值为69.39mg·kg-1~227.70m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值在4.25mg·kg-1~8.02mg·kg-1之间;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值在3.30mg·kg-1~12.10mg·kg-1之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在0.65mg·kg-1~1.91mg·kg-1之间;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综合效应评价核桃楸纯林最大,为6.237;华山松纯林最小,为-1.968。综合来看,随土层厚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减少;阔叶林土壤养分含量大于针叶林。  相似文献   

9.
九三农场不同开垦年限农田黑土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九三农场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开垦年限对土壤平均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开垦年限的增长而不断降低。有机质平均值从112.0 g.kg-1(荒地)下降到26.9 g.kg-1(开垦后40年),下降了75.90%;表层全氮含量由7.41 g.kg-1下降到2.23 g.kg-1,下降了69.90%。速效磷含量下降了90.59%。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在开垦初期下降速率较大;全磷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增高的趋势,土壤平均全磷含量以第5年为分界点,但在各个粒级上分界点有所变化;碱解氮含量随开垦年限显著增加;速效钾在第2年下降了42.72%,之后趋平。  相似文献   

10.
浙东北油菜产区土壤肥力状况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测定了杭州市桐庐县514个油菜地土壤肥力。结果表明,桐庐县油菜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168~300 g·kg-1,平均233 g·kg-1,土壤全氮含量为093~234 g·kg-1,平均173 g·kg-1;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7~2680),(06~1331)和(1~238)m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827,157和636 mg·kg-1。桐庐县油菜地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缺乏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81%和693%,速效磷缺乏面积占总面积的467%。油菜产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851**,n=15),与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r=0553*,n=15),而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引自以色列、日本、台湾农友及国内引进的 8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材料 ,在二代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 ,以 Galia C- 8和蜜世界综合表现最佳 ,其次为劳郎 ,这 3个品种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 ,丰产、优质、抗病 ,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