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优527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优质、抗病、配合力强的不育系谷丰A与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优质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晚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单产6.71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8.24%,13个试点有12个增产,增产点数达到92.31%.2003年续试,平均单产7.25t/h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9.25%,14个试点都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数达到100%.2a区试,平均单产均居该熟组所有参试组合之首,增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破格参加2003年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组合)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单产7.12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92%.参加2a福建省区试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MR).于2004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福建省第二届优质稻评选三等奖.2004年闽侯县尧沙引进试种,表现生育期理想、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优质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现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D70 2优多系 1号是四川农大水稻所用优质、高异交率的迟熟早籼不育系D70 2A与多系 1号配组杂交育成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2 0 0 1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1 998~ 1 999年参加福建省中稻杂优组区试 ,2 0 0l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 0 0 2年该组合在莆田种植表现农艺性状好、丰产性好、适应性好、抗逆力强、米质优。1 产量表现该组合 2 0 0 2年在涵江区晚稻试种 0 2hm2 ,单产 9 1 8t/hm2 ,比对照特优 63增产 1 2 0t/hm2 ;在莆田县试种 0 2hm2 ,单产 9 2 6t/hm2 ,比对照汕优63增产 1 2 1 % ;在仙游县试种 0 2hm2 ,单产8 9…  相似文献   

3.
2007年湖南省溆浦县2个20 hm^2以上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新两优6号)“种三产四”丰产示范片平均产量达10.98t/hm^2,比当地前3 a平均产量(8.07 t/hm^2)增产36.1%。总结了溆浦县超级杂交稻每公顷产量10.5 t以上高产肥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2003年在浙江永嘉进行了单季晚稻"千亩示范片"高产示范,平均单产达9.80 t/hm2,比三系杂交稻协优914增产3.0 t/hm2左右,最高产量达10.42 t/hm2,在温州市首次获得两系杂交稻大面积平衡高产.介绍了该组合的示范概况和表现,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八优8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杂交稻组与诸暨市种子公司合作 ,以不育系8204A与恢复系R9525配组而成的杂交粳稻。该组合于2002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具有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适宜在浙江晚粳稻地区作单季或连晚栽培。一、产量表现八优8号参加浙江省杂交粳稻联合品比试验 ,平均产量为8.08t/hm2,比对照秀水11增产6.5%。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粳稻区试 ,平均产量为6.01~7.04t/hm2,比对照秀水63增产3.3%~8.2% ,其中第二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粳稻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为7.06t/hm2,比对照品…  相似文献   

6.
宁化县烟后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化县2008年全县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1.22万hm2(其中烟后超级稻7 253.3 hm2,中稻4 980hm2),安排33.3 hm2以上核心片4个,主要组合为Ⅱ优航2号、Ⅱ优航1号、特优627等.经省、市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对城南乡龙下窠村核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面积37.3 hm2加权平均产量10 582.5kg&m2(其中高产田块平均产量11 962.5 kg/hm2,中产田平均产量10 873.5 kg/hm2,低产田平均产量10 009.5 kg/hm2),比同类田对照增产1 210.5 kg/hm2,增幅12.9%,获得良好的示范增产效果.现将大面积产量水平超10.5 t/hm2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将乐县于2006年引进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Q优6号试种成功,2007年示范种植100 hm^2,表现株叶形态好、适应性强、产量高、米质优,2 a产量8.23~8.42 t/hm^2,比汕优63增产8.6%~11.6%,比当地优质稻组合两优2163增产14.3%。总结了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杂交晚粳泗优42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优422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用新育成的中粳不育系泗稻8号A引用湖南杂交稻研究中心的粳稻恢复系轮回422测配选育而成。该组合属三系早熟晚粳,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好。几年来参加各项试验和示范表现杂种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江苏省晚粳地区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 1989年本院小区鉴定平均亩产561.5kg,比六优3-2增产7.9%,1990年在省杂交晚粳预备试验,6个点平均亩产570.28kg,比对照武育粳2号增产5.3%。1990~1991年苏州市杂交晚粳品比试验中,6个点平均亩产611.33kg,比秀水04增产9.7%,1…  相似文献   

9.
天丰优269(原名盐优269)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天丰A与自育恢复系盐恢269配组,于2002年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3至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籼区试,两年平均单产8·38 t/hm2,比对照汕优63平均增产5·0%。2005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6·90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1%。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06年3月申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天丰优269米粒透明度好,心腹白小,米质较优,适口性好。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十二项品质指标中除垩白率(…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在安徽巢湖制种基地进行两系杂交水稻徽两优6号(1892S/扬稻6号变异株)母本抛秧制种20hm2,平均单产2.96 t/hm2,最高单产3.65 t/hm2,种子纯度99%以上.提出了该组合母本抛秧制种优质高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闽侯县1989年开始示范培植再生稻,至2006年累计培植成功再生稻1·42万hm2,总产3·1万t,推广培植再生稻已成为闽侯县中稻区增产粮食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闽侯县再生稻当家品种汕优63已种植多年,其丰产性,抗性退化,头季稻米质变劣,因此迫切需要筛选出优质、高产、再生力强、抗性强的品种(组合)替代汕优63。针对这一课题,闽侯县近几年陆续引进两优2186、特优航1号、D优6号等组合进行示范试种再生稻,其中以D优6号田间表现最佳。2006年在荆溪镇、关西村用D优6号组合示范种植再生稻6·67 hm2,经实割验收头季稻平均产量603·7 kg/667m2,再生…  相似文献   

12.
优质杂交晚稻T优259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优259是湖南农业大学用T98A与新恢复系R259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引进在临湘市源潭镇黄盖村采用软盘育秧抛植栽培示范,2004年全市大面积示范推广450 hm2.根据对示范片和大面积田间调查测产结果,17.5 hm2移栽田平均产量为8.04t/hm2,18.8 hm2抛栽田平均产量为7.77t/hm2,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T优259已被该市确定为晚稻抛秧和移栽两用的主推组合.  相似文献   

13.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徐优201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优201(徐9320A×徐恢201)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和生产试验,2 a区试平均比对照9优138增产6.44%,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3.94%。大面积种植产量在9.50 t/hm2左右。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该组合还表现株型优良,长势繁茂,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抗病抗倒性强,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谷优527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抗病、配合力强的不育系谷丰A与蜀恢527配组而成的优质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福建省晚籼优质稻组区试,平均产量6.98 t/hm2,居该熟组所有参试组合之首,平均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8.75%。2003年同时破格参加福建省水稻新  相似文献   

15.
Ⅱ优航2号(Ⅱ-32A×航2号),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现将Ⅱ优航2号的特征特性及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Ⅱ优航2号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产量602·33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570·54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9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69%。2006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连片种植7 hm2,经专家验收,平均干谷产量763·6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02%。2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6.
桂糖33号(原编号桂糖02-770)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桂糖69-15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中熟、高糖、丰产、易剥叶等优良特性。2008—2009年广西区试结果显示,平均蔗茎产量114.83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ROC22)和CK2(ROC16)增产13.01%和22.90%,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9.64%和17.02%。其中,新植蔗产蔗量为118.92 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产16.47%和26.19%;平均含糖量为16.42 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14.58%和21.63%。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且生长均匀,增产幅度大。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33号。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6,(4):10-12
川香优156是用引进的优质不育系川香29A与自育恢复系R156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2013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区中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68 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7%;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中抗稻瘟病,抗纹枯病,对白叶枯病抗性为感—中抗。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南部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标优2号(M52A/成恢19)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产量较高,2001-2002年四川省中籼早熟组区试平均产量6.8 t/hm2,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6.56%;生育期平均148.8 d,比汕窄8号长1.6 d;稻米品质达GB/T 17891-1999二级标准,获2002年四川省"稻香杯"一等奖;抗瘟性强于汕窄8号.2003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中杂红305(原名"H305")系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良种为亲本,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杂种 F1、F2代均可利用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在入选的杂交红麻杂优组合 F1、F2代的杂种组合比较中,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在比较试验中,其中超高产型杂优组合 H305F2分别比 KB2、74-3增产23.97%、33.47%,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在1999-2000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H305(F2)平均纤维产量3691.5 kg/hm2,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2.1%,居首位,较对照和其它参试新品种增产显著.平均干茎产量20289 kg/hm2,较对照增产26.5%,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89支,强力 474牛顿,优于对照品种.采用硫酸盐法制浆,H305的平均干茎纸浆得率为47.9% ,高于对照.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23.5,烂头率为1.8%,属于高抗类型.表明中杂红 H305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红麻超高产型杂种二代的利用可大大降低种子成本,不仅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且可显著提高麻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20.
新甜饲4号(育种代号STS0804)是自育的多粒饲用甜菜雄性不育杂交种,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新疆自治区饲用甜菜品种多点区化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分别为143.08t/hm2和116.15t/hm2,分别比CK(新甜饲1号)增产9.68%和-2.20%;平均含糖率7.30%和8.77%,较CK低1.35度和0.73度;平均生物产量分别为173.73t/hm2和150.41t/hm2,较CK增产7.42%和1.88%。该品种经过品质分析和抗病鉴定,水分83.3%,含钙0.15%,蛋白质8.0%,粗纤维3.8%,粗脂肪0.5%,总磷0.06%,品质优良,易于牲畜消化吸收;耐甜菜丛根病、抗根腐病和白粉病。由于新甜饲4号丰产性突出,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在新疆伊犁、奇台、石河子、塔城等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