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渤海中部某船舶碰撞溢油事故,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事故发生后的油膜漂移扩散和油膜消失后的溶解态分布趋势,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界定事故溢油对渤海天然渔业资源的影响范围,进而估算天然渔业资源损失。结果显示:溢油量按13 m~3计算,油膜存在期约为72 h,累加油膜扫海面积约为69.19 km~2;油膜消失后,事故溢油仍会以溶解态、乳化态或悬浮颗粒态在海水中扩散,水体中的石油烃含量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溢油在第11天中午即可抵岸;油膜会造成渔业资源损失,油膜消失后,悬浮颗粒态和乳化态石油在岸滩等因素影响下会形成凝聚态石油,并对潮间带生物造成影响。其影响面积结合溶解态抵岸区域内自然岸线长度予以估算,经评估,在油膜扫海区域及受影响潮间带范围内,事故经济损失额合计为631.9万元。本研究对数值模型方法在溢油事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评估中的应用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为无现场观测数据支撑的海洋溢油事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评估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GNOME溢油模型模拟"世纪之光"轮沉没溢油事件的漂移轨迹和扩散分布。采用FVCOM水动力模型模拟建立潮流场,与《潮汐表》的结果基本吻合。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环境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的风场,通过GNOME溢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最小遗憾轨迹跟最佳预测区域,并采用泰森分析法进行污染面积分析。结果显示,将21 h的模拟结果与MODIS遥感监测数据对照发现,漂移位置基本吻合。参照各种渔业资源的评估标准、海洋生态损害和损失补偿评估的方法,将模拟结果与拖网调查数据相结合,分别计算出游泳动物直接经济损失为6.1万元,渔业资源4d内的直接损失为51.29万元,得出"世纪之光"轮4 d内的溢油损失已达到了211.26万元。本研究将数值模拟方法与渔业资源的评估相互联系,不通过现场观测就可以对渔业资源的损失进行估算。GNOME溢油模型可以运用于类似的溢油事故溢油轨迹和扩散的快速预报,为溢油事故应急响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市场价值法的原理引入环境容量价值计算公式,通过引入海洋行业系数对环境容量价值计算公式进行修正,进而建立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容量损失的评估模型。基于模型估算出康菲溢油事件对渤海海洋环境容量造成的损失为86.59亿元,此次溢油事故造成的污染强度大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造成的污染强度,并分析了此次溢油事故对渤海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提出包括完善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失的评估模型、建立溢油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加强溢油应急体系建设、健全海洋溢油污染的相关法律、加大惩罚力度的应对溢油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运事业和海上采油业的发展,海上溢油事故也逐年增加。而发生海上溢油事故后海事部门经常是用消油剂来消除水面明显的油膜,打碎油膜的水面覆盖使其溶解于水中。但消油剂并没有改变石油本身的性质,因此它也必然存在负面的影响。本文仅从消油剂对水中油测定的影响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整理报道)为解决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渔业索赔问题,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农业部全力推进渔业索赔行政调解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沟通协调,渔业索赔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过行政调解,农业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公司")以及有关省人民政府就解决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渔业损失赔偿和补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康菲公司作为溢油事故责任方,出资10亿元人民币,用于解决河北、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问题;康菲公司和中国海油从其所承诺启动的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基金中,分别列支1亿元和2.5亿元人民币,用于天然渔业资源修复和养护、渔业资源环境调查监测评估和科研等方面工作。下一步,康菲公司和中国海油将按照协议落实渔业  相似文献   

6.
石油烃在辽宁省水产品中的生物富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6月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对渤海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损害。事故发生半年后,蓬莱19-3油田周边及渤海中部海域水质、沉积物质量呈现一定程度改善,但溢油事故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将溢油导致损失分为海洋生态直接损失、环境修复费、生物种群恢复费、调查评估费四类。2013年和2014年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拨付"渤海溢油养护修复费"完成农业部下达的2012年蓬莱溢油生物资源养护修复项目。辽宁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局经过两年的时间,对六个沿海市县的13种水产品,295个样品及水和底泥中石油烃残留量的抽样检测,并统计出不同产品对石油烃的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7.
镇海石化油品等难溶性化学品的泄漏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龙海市镇海石化工程为例,采用油膜扩散相关模式,当发生油品等难溶性化学品的泄漏事故时,分别对漂浮的油膜以及分散于水体中溶解、乳化的油所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影响加以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工程用海风险,建议要制订并积极实施具体有效的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旨在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海洋环境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据《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公布,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石油类很大一部分来自海洋溢油事故。溢油在海水中要经过扩散、挥发、溶解、光氧化、乳化、吸附沉降等过程,其对海洋渔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直接影响包括溢油黏附在生物体阻碍其运动,以及溢油中有害物质通过生物体表渗透和通过生物呼吸、吞食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内而引起的毒害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海洋工程环境评价中渔业资源价值损失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南方近海某LNG接收站海洋工程分析和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评价该工程对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形成的物质损害。以此为案例,探讨中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渔业资源价值损失估算的基本方法。在现有科学条件下,对海洋工程引起渔业资源损失量进行精确计算暂时还难以实现,但可以寻求一个相对客观的方法,即首先要选择一个尽可能反映现场调查资料、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渔业科学理论的评估方法。在此原则下,成鱼采用直接重量损失法评价;鱼卵、仔鱼和幼体采用长成推算法评价与采用的直接重量损失法相比较,"成长推算法"更具合理性。在长成推算法中,工程影响海域成体的平均体质量应通过不同物种各自尾数的比例和成体平均尾重加权平均求得。本研究旨为目前中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今后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引入不确定性对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关系参数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生长方程是开展渔业资源评估研究和渔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以往的研究显示生长方程参数估算受诸多因素影响,为评估各种因素产生的不确定性对生长方程参数估算的影响,以中国明对虾已有研究结果为例,引入不同水平不确定性进行模拟,分析参数估算值的统计量特征和分布。结果显示,不确定性对参数估计的稳定性均存在较明显的影响,引入不确定性后,随着不确定性水平增加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的均值、中位数均呈增大的趋势,且不确定性对均值的影响与L∞的大小有关;不确定性对参数K的均值和中位数影响不明显,四分位差随不确定性水平增加而增大。随着不确定性水平增加,t0呈现程度逐渐增加趋势的负偏态分布,而均值逐渐减小。因此进行渔业资源研究,建立生长方程时,应考虑不确定性的影响,较简单的预测一个数字而言,给出参数可能出现结果的概率分布会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靳  姚仕喜 《河北渔业》2016,(11):46-51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维持渔业资源动态平衡的条件。通过建立渔业生态足迹模型,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广东海洋渔业生态足迹和渔业生态承载力都呈下降趋势,渔业生态足迹值均高于渔业资源生态承载力,广东海洋渔业资源处于生态超载状态。针对生态超载累积效应所引起的渔业资源衰退问题,本文结合广东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现状及补偿实践,提出实现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亚渔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尼西亚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印尼的渔业资源状况、管理方式、产品加工和国际合作等。印度尼西亚主要渔业类型为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其中金枪鱼渔业是最主要的捕捞业。近年来,水产养殖(如虾类、海藻等)逐渐成为印尼渔业的主要支柱;印尼渔业管理的主要部门为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地方各级渔业行政机构和渔业协会组织共同参与管理;印尼政府鼓励国外投资渔业,并大力促进海外渔业合作。  相似文献   

13.
优良的渔业生态环境是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的物质载体与必然条件。我国海洋渔业环境总体状况良好,但局部水域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渔业资源衰竭严重影响渔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防止渔业生态环境污染,改善渔业生物资源的养护载体,加强海洋与渔业生态建设,展开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对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人工鱼礁建设是指在自然海区营造适宜于水产经济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从而吸引野生或人工放养的海洋生物定居,促进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海洋渔业资源的增殖与养护。青岛崂山湾公益性人工鱼礁区位于崂山湾南部海域,建设周期三年(2012年~2015年),工程建设采用了混凝土和废旧渔船两类鱼礁体,共建设三处人工鱼礁群,每处人工鱼礁群使用海域200 hm2。项目建设期间需要采取多项安全防治和环保治理措施,后期管理工作也要同步展开。该项目建成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为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渔业生态水域污染日益严重,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要科学合理开发海洋,就必须合理配置渔业资源,积极引导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变。必须寻求海洋渔业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要将渔业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大系统。同时,要树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渔业立法,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Well‐managed fisheries support healthy ocean ecosystems, coastal livelihoods and food security for millions of people. However, many communities lack the resources to implement effective fisheries management. No‐take marine reserves are a ubiquitou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hat provide conservation benefits and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can provide long‐term fishery benefits as a result of larval and adult emigration from reserve boundaries. But, support for marine reserves by fishery participants is often limited due to short‐term economic impacts resulting from foregone yield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timing and magnitude of economic impacts of marine reserves by utilizing a novel metric that discounts future economic benefits of enhanced productivity resulting from reserve protection. We ask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long‐term benefits outweigh short‐term impacts of marine reserve implementation. We simulate fisheries for six species commonly caught in coastal environments and show that while conservation benefits accrue rapidly, more than a decade is often required to provide net fisheries benefits, even under circumstances favourable for reserves. We explore a suite of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these short‐term economic losses, including flexible reserve designs, loans and enhanced ex‐vessel revenu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rket‐based incentives show promise to offset short‐term economic losses.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ng likely outcomes from marine reserv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need to engage supply chain actors to incentivize marine conservation that minimizes impacts to fishermen.  相似文献   

17.
上岸渔获调查是调查渔业资源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监测海南岛主要渔港渔情,统计分析渔获上岸量、渔获组成和作业类型,评估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低值幼鱼渔获比例超过40%,经济渔获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带鱼(Trichiurushaumela)、马鲛(Scomber-morus)、眼镜鱼(Menemaculata)、金线鱼(Nemipterus)和头足类(Cephalopoda)的总和不足25%;2)蓝圆骖和带鱼是海南岛上岸渔获的优势种;3)拖网是海南岛近海渔获量最高的作业类型;4)海南岛近海底层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远海中上层渔业资源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建议禁止海南岛近海拖网生产,允许南海休渔期间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生产,通过增加远海作业船只的柴油补贴等途径扶持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生产,构建“养护近海渔业、开发远海渔业”的新捕捞格局。  相似文献   

18.
We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lobal marine fisheries using the frameworks of conflict, food security and vulnerability. Existing trends suggest that there is likely to be greater food insecurity and fisheries conflicts due to issues such as: declining fishery resources; a North–South divide in investment; changing consumption patterns; increasing reliance on fishery resources for coastal communities; and inescapable poverty traps creating by low net resource productivity and few alternatives. Consequently, managing fisheries from a food security perspective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necessary, and we therefore briefly review fishe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od security and evaluate it using a vulnerability framework. Specifically, we describe three key components of vulnerability (exposure, sensitivity and adaptive capacity) for selected fisheries. This is followed by proposals to build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fisherie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avoid future conflicts. Adaptive capacity attributes include assets, social flexibility and organization attributes, and learning. We present some key ways to build these aspects of the fishery to reduce the many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threats that increase the vulnerability of fisheries.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fewer subsidies, reduced capital investment, precautionary management to minimize risks of ecosystem collapse, conservation of remaining resources, diversified portfolios of production and markets, and greater equity in contracts and distribution. Further, we recommend a contextual diagnostic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framework to assess a range of options for fishery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海洋工程建设产生的悬浮物会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为研究悬浮物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模拟半静态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悬浮物可抑制中国对虾幼体的游泳能力,中国对虾幼体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48 h-LC_(50)和96 h-LC_(50))分别为452.21 mg/L和183.74 mg/L,对应的安全浓度为18.37 mg/L。镜检观察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幼体体表有底泥附着,鳃内有大量的悬浮物颗粒物。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