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野生植物碳汇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的碳汇价值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森林大省之一,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多样,并且覆盖面积巨大。根据黑龙江省2006年林木生物碳储量、林木生物碳汇价值以及森林碳储量,可以算出黑龙江省2006年森林碳汇价值为1 333×108元,以同样的方法,根据所预测的黑龙江省2020年林木生物碳储量为8.84×108t,林木生物碳汇价值为648×108元,以及森林碳储量为21.56×108t,可以估算出所预测的黑龙江省2020年森林的碳汇价值为1 580×108元。并且本文用蓄积量转换法,粗略的计算出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野生植物所产生的碳汇量,结果表明约占整个森林碳汇量的11.3%。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野生植物的碳汇作用具有较高的价值。从长远来看,野生植物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森工林区的碳汇价值,因此,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野生植物,可使整个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增加,碳汇作用不断增强,促进碳汇经济的发展,并为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2~2016年邵武市森林资源年度变更建档数据,采用国家认可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分年度对邵武市林分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平均生物量法,分年度估算邵武市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疏林和未成造的碳储量,并分析其碳汇及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12~2016年,邵武市年平均碳储量为3 254.739 3万t,年平均碳汇258.644 2万t CO2e;林地平均碳密度140.15 t/hm^2,林分平均碳密度150.77 t/hm^2;森林碳储量年平均价值21.48亿元,占GDP的12.02%;碳汇年平均价值0.47亿元,占GDP的0.27%。  相似文献   

3.
以漳州市2012-2016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为基础,应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测算乔木层林分生物量,采用《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中不同树种(组)的含碳率,估算全市林分碳储量、碳密度,并分析林分碳汇和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漳州市2012-2016年林分平均碳储量19450866t;平均碳密度值为38. 57t/hm2,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福建省的平均值;全市碳汇均成正值,平均碳汇达到3317613 t CO2e。漳州市森林碳储量的平均价值为12. 84亿元,占GDP的0.51%;碳汇年平均价值为0. 597亿元,占GDP的0. 024%。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用材林不同林龄树种碳汇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用材林为研究对象,以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第六次森林资源一类清查结果为基础,基于蓄积量法,研究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用材林不同林龄树种碳汇价值。生物碳储量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用材林实际碳储量2.635 1×108t,中林龄和近熟林占比重比较大,而且占有绝对的优势,是该区域潜在的巨大碳库。碳汇价值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用材林生物碳汇价值为2.898 61×109美元,合人民币182.9亿元。同时吸收CO29.66亿t,释放O27.03亿t,释放氧价值达4 218亿元。以上数据表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用材林拥有巨大的碳汇量。如果能够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让其自然生长,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用材林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精确计量丽水市森林碳储量和碳汇量,核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运用系统抽样方法,在丽水市全域系统布设固定样地716个,根据固定样地数据,结合单株生物量模型法和单位面积生物量模型,测算丽水市2016—2021年各年的森林碳储量和2017—2021年各年的森林碳汇量;在此基础上,利用碳税率法、造林成本法、碳市场CEA价格法,分别测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结果表明,丽水市年平均森林碳储量为6 654.97万t,年平均森林碳汇量为290.32万t;森林植被碳储量组成主体是乔木林,占82.90%,其次为竹林,占7.98%,灌木林占2.67%;其他林地(包括疏林、散生木、四旁木等)占6.45%;在乔木林、竹林、灌木林3种森林类型中,乔木林的碳密度(单位面积的碳储量)最高,竹林居中,灌木林最低,同时,森林平均碳密度和乔木林碳密度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抽样估计理论与计算方法,在P<0.05的可靠性保证下,丽水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各年的估计精度都大于93%,估计结果有较好的精度保证;按碳税率法、造林成本法、碳市场CEA价格法,2017—2021年年平均森林碳汇价值为分别为34.84亿元、7.93亿元和1.68亿...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涌翔  魏晶  吴钢  姜萍  王宏昌 《林业研究》2007,18(2):109-113
本研究分析了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凋落物-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动态.冻原植被中年净储存有机碳约17251 t;凋落物中有机碳储量为15043.1 t,凋落物中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TA>LA>MA>SA>FA;冻原土壤(0~20 cm)中年均储存有机碳为1054 t·a^-1,土壤中有机碳储量为3.16×10^5 t;每年约有1.4×104 t·a^-1土壤有机碳通过土壤呼吸释放到大气圈.植被-凋落物-土壤系统共储存碳452624 t.长白山高山冻原年均固碳为3146 t·a^-1.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发改委温室气体清单估算法,估算1993~2009年间白沙县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测算抑制森林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预测2010~2015年间白沙县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碳排放和累计净碳汇贡献价值。结果表明:1993~2009年间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为2.3177万t,抑制森林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11.1635万t。预测2010~2015年间白沙县森林碳贮量将增加39.7341万t,抵偿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累计产生碳排放27.4935万t,净碳汇贡献累计12.2406万t,折算净碳汇贡献价值为14689万元。  相似文献   

8.
根据内蒙古第五次和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分析计算了内蒙古各沙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各沙区森林总碳储量为4 898.05万t,其中沙地为4 614.85万t,沙漠为283.2万t。5年间(2003—2008年)内蒙古各沙区森林总碳储量净增加921.07万t,平均每年净增加184.21万t,核算成二氧化碳总量为675.44万t,占内蒙古年排放量二氧化碳的2.36%。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研究,初步对蟒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碳汇价值进行了估算。森林面积由2007年的4 235.6 hm~2增长到2014年的4 920.39 hm~2,生物量由2007年的16 4261.42 t增长到2014年的232 881.90 t,碳储量由2007的81 950.03 t增加到2014年的116 184.77 t,2014年自然保护区碳汇价值10 979万元。  相似文献   

10.
森林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以2002年和2012年武隆县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为基础,运用森林蓄积量与生物量关系为基础植物碳估量方法和生态经济计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武隆县林地结构性森林资源的储碳效应。结果表明:2002年—2012年期间,(1)全县林地(未包含灌木林地)的森林储碳总量由663078t上升到1089993t,平均每年上升426915t的碳储量;相应地森林固碳价值由59667×10~4元增加到98099×10~4元,平均每年增加38422×10~4元,这些主要归结于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保护林工程的实施;(2)全县林地(未包含灌木林地)的单位面积森林植被储碳量由7.76t/hm~2下降到7.64t/hm~2,平均每年下降0.013t/hm~2。这表明疏林地、中龄林和用材林在碳储量方面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区域保护森林资源和政策制定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2005年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法,建立了不同林分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对山西省森林的碳贮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山西省森林的总碳贮量为4684.56×10^4C,平均碳密度为21.99tC/hm^2;其中针叶林碳贮量为1689.69×10^4tC,阔叶林碳贮量为2994.87×10^4tC,分别占全省森林总碳贮量的36.07%和63.93%。阔叶林为山西省森林碳贮量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2.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森林面积806.37万hm2,森林覆盖率80.20%。丰富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蓄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的碳汇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蓄积换算因子法,推算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碳汇价值:1986年碳汇价值10.110 3亿美元,1990年碳汇价值10.630 1亿美元,1995年碳汇价值10.266 3亿美元,2000年碳汇价值8.980 1亿美元。研究还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重要碳库树种,为发展森工林区林业碳汇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采利用天然林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保持和发挥现有天然林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上海林地和绿地碳汇发展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海林地和绿地的土壤碳含量较低,固碳能力约为7.5万t/年。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的潜力有限。建议通过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探索多元化的城市林业建设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量;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管理模式等措施来提高碳存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蓝山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数据依据,对蓝山县不同类型乔木林碳贮量及固碳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山县乔木林的总碳贮量为169.37×104t,固碳价值为203 244万元。杉木的碳贮量最大,占乔木林总碳贮量的67.58%。阔叶林的碳密度普遍大于针叶林的碳密度。幼龄林碳贮量最大,不同龄组碳密度符合近、成、过熟林大于中、幼龄林的规律。人工林的碳贮量占绝对优势,天然林的碳密度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桐乡市森林碳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桐乡市森林资源清查等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对桐乡森林资源的生态碳汇功能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及建议.桐乡市森林生物量总碳汇约为24.4万吨,森林碳密度约为20.97吨/公顷;森林净初级生产力以碳量计算约为8万吨/年,森林土壤碳密度约为56.02吨/公顷,结果显示提高森林碳密度和土壤碳密度是增加桐乡市森林碳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密云县冯家峪镇9种典型森林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开展乔木、灌木、草本、土壤和枯落物碳储量调查,并对增汇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冯家峪镇现有森林面积12 823.55hm2,总碳储量为692 141.73t;油松林的碳储量最高(195 806.52t),柞树林以144 831.77t次之,再次为落叶松人工林(74 597.60t)。2)冯家峪镇不同林分中,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密度(72.02t/hm2)为最高,其次为油松人工林和刺槐人工林,分别为64.42t/hm2和62.87t/hm2,侧柏人工林的碳密度最低,为42.79t/hm2。在对总的碳密度的贡献中,乔木碳库和土壤碳库起着主要的作用。3)与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平均水平(40.06t/hm2)相比,冯家峪镇森林通过合理经营其碳储量可增加潜力为166 400t。  相似文献   

17.
研究52 个乔木树种纯林的碳储量,分析其固碳能力差异,为碳汇造林选用乔木树种提供参考 依据。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1 年生的乔木树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52 个树种生长量和树干、树枝和 树叶的含碳率。按照平均木法,算出平均木生物量,结合平均含碳率、林分密度与保存率,估算碳储量。 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碳储量差异极大,最高碳储量(厚荚相思Acacia farnesiana)比最低碳储量(紫 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相差约20 倍,年均碳储量在10 t/hm2 以上的树种有含羞草科的厚荚相思、大叶 相思A. auriculiformis 等5 个树种,年均碳储量在5~10 t/hm2 的有灰木莲Manglietia glanca、红荷Schima wallichii 等18 个树种。以保存率和单位面积碳储量2 个主要性状作聚类分析,可将52 个树种按固碳能力 划分成4 种类型的碳汇树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量生物量实测数据及历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碳储量及各碳库分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碳储量为1 567.1×104 t。其中植被碳储量为903.4×104 t,占总储量的58%;土壤碳储量为606.3×104 t,占总储量的41%;枯落物碳储量为17.4×104 t,占总储量的1%。各分碳库储量中,棕针土土壤碳库、乔木层碳库、草本层碳库为主要碳库,占总储量的89%。  相似文献   

19.
CO2是工业和化石燃烧的排放气体,不断加剧温室效应,森林大量吸收固定大气中CO2,成为巨大的碳汇.为减缓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林业正在经历发展方向的调整与转变,固碳林业悄然兴起,包含碳汇造林、保护森林碳库、发展低碳经济和碳替代措施等4个方面.在唱响“生态家园”,发展绿色GDP的目标下,摸清当地碳汇能力,开展碳价值测算,为低碳经济发展和保护碳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开展林业碳储量、固碳能力、固碳潜力及固碳价值的测算和研究,为今后绿色GDP计量、发展低碳经济、碳汇融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南亚热带中山区的铁坚油杉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分配格局,为提高该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在天然铁坚油杉林内设定标准样地,采用标准样方收获法和标准木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1)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239.61 t/hm~2,乔木层为237.65 t/hm~2,灌草层为0.18 t/hm~2,凋落物层为1.78 t/hm~2,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2)植被层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为介于465.22~512.17 g/kg之间;各组份间的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异,0~20 cm层土壤层碳含量高达12.55 g/kg,土壤层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深度增加碳含量降低程度变小。(3)生态系统总碳为134.55 t/hm~2,其中植被层为68.45 t/hm~2,乔木层为67.54t/hm~2,碳储量相对高,植被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所占比例高达98.70%;土壤层碳储量为66.10 t/hm~2,该生态系统碳储量集中在土壤层和乔木层,且两者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50.20%、49.13%。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相对较高,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应进行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