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移栽地膜棉是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与地膜棉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体系。它能显著地改善棉田生态环境,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近两年在长江流域棉区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实践中,业已表明,移栽地膜棉是推动高产、优质、高效棉花生产发展的有效技术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移栽地膜棉能较好地促进棉花早发,使得棉花的开花结铃期前伸,有效开花结铃时间增加。然而,由于移栽地膜棉前期生长快,消耗的养分相对露地棉要多,若管理技术跟不上,易出现早衰,前期的早发优势往往被后期早衰所影响。为了避免或延缓早衰现象,充分挖掘移栽地膜棉…  相似文献   

2.
移栽地膜棉主要特性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栽地膜棉主要特性及配套技术黄桂林,王如庆,吴茂萍,栾建亚江苏省姜堰市农业局225500黄爱清,丁克友江苏省沈高镇农技站225538移栽地膜棉(薄膜营养钵育苗、大田覆盖地膜移栽)是江苏省棉花生产继全面推广育苗移栽后,为挖掘棉花内涵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棉盲蝽发生较重,严重地影响了广大棉农植棉积极性。移栽地膜棉、露地移栽棉、直播地膜棉是目前主要栽培方式,其中移栽地膜棉兼有移栽棉和地膜棉的双重优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植棉效益,进行了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简化配套技术探索,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认为,该技术省种、省膜、省工,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较常规移栽地膜棉省工30%-40%,增产15%-20%,每公顷产籽棉4900kg左右。  相似文献   

4.
移栽地膜棉高产优质高效初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5年江苏省6666.7hm2以上移栽地膜棉示范县(市)结果表明,移栽地膜棉单产比露地移栽棉增13.1%~16.5%。移栽地膜棉的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桃的比例在83%~90%之间,售棉品级和衣分分别比露地移栽棉高0.1~1.0级和1~2个百分点。在扣除地膜和铺膜用工成本后,移栽地膜棉公顷产值比露地移栽棉高1830~4020元。移栽地膜棉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和保墒、提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沿江棉区移栽地膜棉密肥研究初报刘水东何林池徐纪嘉严春阳郝德荣(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南通226541)为了探索沿江棉区移栽地膜棉,在1500kg·hm-2左右生产水平下的适宜移栽密度和施氮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1997年进行了密肥两因素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6.
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伏桃为移栽地膜棉的最佳结铃期;中部果枝为移栽地膜棉的最佳结铃部位;1、2果节位为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果节位.  相似文献   

7.
麦后移栽地膜棉的优势及栽培配套技术娄登仪(江苏省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225700)麦后移栽地膜棉(以下简称地膜棉)是棉花通过营养钵育苗,前茬麦收割后精细整地,移栽时,大田复盖一层地膜再打洞安钵的一种栽培方式。1994年我市在周庄、钓鱼两乡镇示范种植,获...  相似文献   

8.
基质育苗移栽棉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转Bt基因中熟杂交种中棉所57为供试品种,探讨了在盖地膜和不盖地膜条件下,基质育苗移栽棉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及露地直播棉相比,棉花黄萎病、早衰及铃病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在不盖地膜和盖地膜条件下,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比,基质育苗移栽棉的黄萎病发生均减轻,其中,在不盖地膜条件下,差异可达显著水平;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比,基质育苗移栽棉还表现早衰的发生减轻,8月中旬以后可达显著水平。与露地直播棉相比,在不盖地膜条件下,8月25日基质育苗移栽棉的黄萎病病指显著降低,两者之间早衰差异不显著。基质育苗移栽与营养钵育苗移栽及露地直播棉之间,铃病的发生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移栽地膜棉的六个效应张丽华(江苏如东县农业局226400)移栽地膜棉(薄膜营养钵育苗、大田覆膜移栽)是推广育苗移栽后,进一步挖掘棉花增产潜力,提高植棉效益的又一项高产栽培新技术。移栽地膜棉的增产机理可规纳为六个效应:一、增温效应:据海门市农业局观察:...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棉花育苗移栽的研究起始于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得到推广应用,目前育苗移栽面积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的90%以上。同时,在棉花育苗移栽的基础上,研究示范和推广了移栽地膜棉,目前移栽地膜棉面积占全省棉花育苗移栽面积的60%以上。由于移栽地膜棉和露地移栽棉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江苏省棉花单产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其中1996~1998年三年全省平均单产皮棉达1129.5kg·hm-2,并在生产中出现了移栽地膜棉每公顷皮棉超1875kg,露地移栽棉亩产皮棉超1500kg的高产示范方。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棉花育苗移栽的关键配套技术仍是我省棉花持续、稳定发展的技术支撑。本文是按照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林厅提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编制的“棉花育苗移栽亩产皮棉100~125 kg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江西赣北棉区近十几年来普遍实行的是油棉两熟制棉田采取“板地”双移栽,棉地长期得不到翻耕,土壤状况恶化,施用“双效中微肥王”和“天丰生物固氮肥”对油棉两熟棉田土壤改良有较好的效果,且能增强棉纤维品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苏北沿海盐城棉区棉花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潜在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治理水患、调整布局、主攻品质、配套技术等应对措施,以便进一步发挥棉区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规避风险,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增强沿海棉花市场竞争力,提高植棉效益,发展棉花产业.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分析了“九五”期间江西粮棉比价,棉花生产效益,探讨2002年江本棉花生产的走势;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主攻单产增效;实行简化节本栽培;调优种植结构,稳定高产棉田;扶持植棉专业大户,实行规模经营的江西棉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种子生产、流通量不断增加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充分提高湖南省棉种的质量水平,推动棉种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提高湖南棉种质量水平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棉种质量水平促进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棉区棉花生产突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分析了沿海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棉花生产的目标任务;从强化信息引导、稳定棉花面积,优化生产布局、提高栽培水平,推广主导品种、普及主推技术,立足安全栽培、防抗自然灾害,实施高品质棉行动计划、打造棉花优势品牌等方面探讨了沿海棉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中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给棉花产业带来的严重影响,并针对湖南棉区发展高品质天然纤维存在的遗传品质改善,生产品质与加工品质差、遗传基础窄、育种手段受制约、高品质育种观念存在偏差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品质育种力度、创造与引进优异新种质新材料、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加强纺织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水平、坚持科学采摘、提高加工质量和开发高支纱棉及产业化等进一步发展高品质天然纤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苏北沿海棉区棉花产业现状及棉花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提出了推动苏北沿海棉区棉花产业发展的思路:科学定位产业方向;研究应用新型技术;借助政策优化品种;突破高品质棉产业;发展棉田高效种植;努力争取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面积生产中不同稻作方式种植成本及纯效益调查对比,综合当前水稻生产实际,结果表明:机插稻优势明显,是水稻生产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倒扣移栽法作为一项应对棉花高脚苗的补救措施,可显著地提高棉株的移栽成活率,缩短缓苗期,提高产量。增强棉株抵抗台风灾害的能力,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邱新棉 《江西棉花》2000,22(5):7-10
本文回顾了我国棉花生产及供求状况,提出我国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的针对性措施,这就是要优化结构,科技创新,抓住机遇,产业经营,产、学、研结合增效益,实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