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机插旱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机插秧旱育秧苗素质比水育秧苗具有明显的优势,旱育秧苗根系发达,根冠比高,发根力强,栽插成活率高,且缓苗期短,分蘖起步早。旱育秧苗还具有秧龄弹性大、适栽期长、育秧技术操作简易、成活率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秧的发根力优势及对地上部植株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不论是手插或抛栽,与有秧手插、抛栽比较,一生不同生育期均有发根力优势,这种优势至少延续到水稻灌浆初期,且不同季别均显著表现。由于旱育秧根系活力强,地上部征文生育好,表现植株增高,一生总叶片数增加,前期分蘖势强,成穗率高;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多;后期单株绿叶多,抗早衰,生长清秀,青秆黄熟,穗型增大,每穗实粒数增加,谷草比高,因而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3.
控水条件下水稻旱育秧苗的形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量控水的方法,研究不同秧龄期水稻旱育秧与湿润秧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湿润秧相比,埋育身植株健壮,单株分蘖多,干物质积累丰富;叶面蜡质层增多,气孔开度减小,叶脉气腔退化,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地下部根系发达,白根数和根毛显著增多;根尖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裂生间隙组织不发达,根系生理活性强;旱育秧具有明显的根系活力和发根优势。栽后48h内新发根数是湿润秧的2-3倍,但随旱育秧秧龄的增大和水分专缺的加剧,植株形态学上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根系生理活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晚稻旱育秧植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水稻威优46为材料作旱育秧,设置常规湿润育秧作对照,研究了晚稻旱育秧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旱育能明显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抑制地上部生长;旱育秧苗物质积累多,特别是ABA和GAs含量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发根能力、抗旱和抗热能力强;移栽入大田后,基本无败苗和返青期,根系生长量大,活力强,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高,有效穗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机插秧旱育苗的特点与操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秧旱育秧苗根系发达 ,根冠比高 ,秧苗发根力强 ,栽插成活率高 ,且缓苗期短 ,分蘖起步早。机插旱育苗还具有秧龄弹性大 ,适栽期长 ,育秧技术操作简易 ,成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四川省武胜县为了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目标,县农业局为发挥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增产增收潜力,组织农技、土肥、植保等站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水稻旱育秧,目前水稻旱育秧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开. 一、旱育秧技术优越性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三早"(早播、早发、早熟)、"三省"(省力、省水、省秧田)、"两高"(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旱育秧所育成的秧苗矮健、抗寒力和发根力强,栽后不易坐蔸,返青快,分蘖早,成熟期提早3~5天,有利于再生稻蓄留,亩增产50kg左右.  相似文献   

7.
东港市水稻栽培面积较大,部分农民进行水稻旱育秧。旱育秧是在旱地或稻田进行旱整地、湿播种、旱管理,整个育秧过程中只维持土壤湿润而不保持水层的育种方式。是一种节本型、集约化的育秧新技术,深受农民欢迎。旱育的秧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秧苗素质好,耐旱耐寒,栽后发根力强,返青快,适栽期长。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即为将传统的水育秧方式更改为旱地育秧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秧苗的素质,增强秧苗的抗逆性以及苗发根力,进而能够培育出根系比较发达的壮苗.本文主要探讨了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为水稻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无盘抛秧剂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相集成的抛秧新技术。它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和抛秧。其技术特征是能在旱育秧苗的根部形成直径2.5~3厘米的“吸湿泥球”。该技术一方面综合了塑盘育苗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提高了抛植直立苗率,有利于物理立苗;另一方面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可培育矮壮多蘖壮秧,壮根壮苗,提高抛栽秧苗发根力,有利于生理立苗。同时减少了塑盘育苗成本。其技术效果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量控水的方法 ,研究不同秧龄期水稻旱育秧与湿润秧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湿润秧相比 ,旱育秧植株健壮 ,单株分蘖多 ,干物质积累丰富 ;叶面蜡质层增多 ,气孔开度减小 ,叶脉气腔退化 ,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 ;地下部根系发达 ,白根数和根毛显著增多 ;根尖细胞体积小 ,排列紧密 ,裂生间隙组织不发达 ,根系生理活性强 ;旱育秧具有明显的根系活力和发根优势 ,栽后 4 8h内新发根数是湿润秧的 2~ 3倍。但随旱育秧秧龄的增大和水分亏缺的加剧 ,植株形态学上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 ,根系生理活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秧栽培法是将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地育秧,从而提高了秧苗的素质,增强了抗逆性和苗发根力,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壮苗。一、水稻旱育秧技术1、苗床准备苗床选择: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不育秧,对苗床土壤要求高。苗床宜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方,要求土壤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常规栽培模式湿润育秧苗与超高产栽培模式旱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中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揭示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苗的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数比湿润育秧苗高22.78%、73.33%,而株高比对照矮14.91%,同时还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的根系还原力强、发根数多、发根能力强,硝酸还原酶、ATP酶、叶绿素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细胞保护酶含量增加,表现出强大的生理生化优势,而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20.99%,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增多,C/N适中,有利于提高旱育秧苗的抗逆性,是旱育壮秧形成的内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早粳1号、浙辐9号和威-48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旱地和水田育秧秧苗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电解质渗透率和发根力.结果表明:旱育秧叶片SOD活力分别比水育秧增高18.19%、8.56%和7.25%,旱地和水田育秧影响编码SOD基因的表达量,前者高于后者;旱育秧电解质外渗率低于水育秧,发根力强于水育秧,旱育秧耐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以早粳1号、渐辐9号和威-48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旱地和水田育秧秧苗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电解质渗透率和发根力。结果表明:旱育秧叶片SOD活力分别比水育秧增高18.19%、8.56%和7.25%,旱地和水田育秧影响编码SOD基因的表达量,前者高于后者;旱育秧电解质外渗率低于水育秧,发根力强于水育秧,旱育秧耐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秧栽培法是将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地育秧,从而提高了秧苗的素质,增强了抗逆性和苗发根力,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壮苗。一、水稻旱育秧法1、苗床准备苗床选择: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不育秧,对苗床土壤要求高。苗床宜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下水位不  相似文献   

16.
以汕优 63和武育粳 3号为材料 ,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旱育秧苗生长状况 ,研究多水寡照条件下旱育秧秧田最佳播量和不同播量的最适秧龄 ,探讨特殊气候条件下秧田壮苗技术。结果表明 :多水寡照对旱育秧秧苗素质影响较大 ,表现为茎蘖滞增叶龄期变小 ,移栽适期提前。在江苏里下河地区 ,旱育秧田播量中籼杂交稻以 30~ 4 0 g/ m2 、粳稻以 50~70 g/ m2较为适宜。多水寡照旱育秧秧田期使用高吸水种子包衣剂或水稻秧苗健壮素 ,苗高、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叶面积、发根力、单株干物重等主要秧苗素质指标达到或接近常规旱育秧 ,并减少或缓解了旱育秧生长优势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高山区旱育秧与半旱育秧的对比试验,发现旱育秧有利于克服高山区单季晚稻育秧期间的不利气候因素,从而育出矮壮秧苗。移栽本田后的单季晚稻表现出抗病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本文总结出高山区单季晚稻栽培的技术关键为:育秧期加强水分管理,防止鼠雀危害;大田期调整施肥比例为基肥50%,分蘖肥40%,穗肥10%,明显不同于平原地区的旱育秧大田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长期在四川盆地西南部丘陵山区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根据多年指导水稻旱育秧栽培的经历,发现旱育秧苗根系发达,抗逆力强,移栽旱育秧苗的大田通常每亩产量比水育秧增加75~100kg,增产显著。但如果旱育秧关键环节管理措施不到位,将导致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甚至不及水育秧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水稻营养土旱育身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稻营养土旱育秧,身苗具有不易徒长,抗性适应能力强,插秧返青快的特点,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旱育秧苗生长状况,研究多水寡照条件下旱育秧秧田最佳播量和不同播量的最适秧龄,探讨特殊气侯条件下秧田壮苗技术。结果表明:多水寡照对旱育秧苗素质影响较大,表现为茎蘖滞增叶龄期变小,移栽适期提前。在江办里下河地区,旱育秧田播量中灿杂交稻以30~40g/m^2、粳稻以50~70g/m^2较为适宜。多水寡照旱育秧秧田期使用高吸水种子包衣剂或水稻秧苗健壮素,苗高、单株次生根数、单株叶面积、发根力、单株干物质主要苗素质指标达到或接近常规旱育秧,并减少或缓解了旱育秧生长优势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