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从1999年秋引种栽培"荷兰麝香百合",旨在摸索"荷兰麝香百合"在我县的适应性栽培技术.一年来,通过试验栽培,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2.
麝香百合籽播促成栽培技术高年春麻茂胜王文恩桂勇武(南京市农科所南京210046)麝香百合又名铁炮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原产日本琉球群岛和我国台湾,性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环境。在亚热带气候的国家及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栽培,产花量很高。不仅每支...  相似文献   

3.
切花百合鳞茎花芽形态分化期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3种切花百合栽培品种花芽形态分化期碳水化合物代谢进程和花芽形态分化进程呈正相关。百合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强度依次为亚洲百合的歌德林娜、麝香百合的雪皇后和东方百合的西伯利亚,其花芽形态分化也是亚洲百合的歌德林娜快,麝香百合的雪皇后次之,东方百合的西伯利亚最慢。  相似文献   

4.
优化麝香百合RAPD反应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适合百合种质的RAPD优化体系。[方法]从麝香百合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RAPD反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麝香百合的RAPD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结果]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为:DNA 50 ng,Primer 0.3μmol/L,Taq酶1.0 U,dNTPs 200μmol/L,Mg2+3.0 mmol/L。在麝香百合的RAPD扩增程序中,各因素显著性程度依次为:循环次数>延伸时间>复性温度>复性时间。麝香百合的最佳RAPD反应程序为:37℃复性50 s,延伸60 s,循环35次。[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套稳定的RAPD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的扩增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麝香百合切花新品种白玉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为百合育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铁炮百合品种雷山和麝香百合品种白森林为亲本,通过杂交和回交,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新品种白玉。[结果]新品种具有植株长势旺盛、切花品质优良、种球繁育性能良好、多代繁育性状稳定、花芽分化对长日照的依赖性小、扦插苗直接生产切花等优点。同时,总结了栽培和繁球技术要点。[结论]麝香百合白玉性状良好,2006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抗坏血酸对百合组培苗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麝香百合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对百合组培苗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42℃高温胁迫下,外源提高麝香百合组培苗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植物体内抗坏血酸含量。这说明抗坏血酸能提高保护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对百合高温胁迫具有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7.
麝香百合繁殖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麝香百合在兰州地区引种栽培试验,通过对所引种的3个品种的繁殖与栽培技术总结,提出了适合于该地环境条件的麝香百合的繁殖及露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麝香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类植物,其花型美丽且药色娇艳,是当今花卉市场上的重要切花种类.闽南地区过去主要栽培麝香百合用于庭院观赏.北方地区多用于温室栽培. 1 播种 北方温室栽培麝香百合一般在2月初播种.对土地进行旋耕,疏松土壤,用80%的多菌灵1500倍液喷雾消毒.然后做床,床边做埂,每床播种8000 ~9000粒,每50 g种子约有10000粒左右.  相似文献   

9.
三类观赏百合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霞 《青海农林科技》2006,(1):12-13,16
本文对三类观赏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亚洲百合组培前不需要依靠低温来打破休眠,而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必需依靠低温来打破休眠。东方百合鳞片启动的最佳培养基是MS BA0.3 NAA0.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KT0.05 NAA0.05;麝香百合鳞片启动的最佳培养基是MS KT0.8 NAA0.5,生根培养基是MS KT0.05 NAA0.05;亚洲百合鳞片启动的最佳培养基是MS BA0.8 NAA0.5,生根培养基为MS KT0.05 NAA0.05。  相似文献   

10.
麝香百合鳞片扦插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麝香百合鳞片扦插栽培技术中,鳞片扦插介质以细河砂为好,半促成栽培比露地栽培切花早采收38d,留茬高度30cm对百合鳞茎的后期生长发育有利,不影响切花的质量。栽培前注意土壤改良,施足基肥,生长期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可生产出优质麝香百合切花。  相似文献   

11.
采前处理对麝香百合鲜切花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Thumb)鲜切花的贮藏保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采前处理对麝香百合鲜切花贮藏保鲜效果的探讨,发现采前处理对麝香百合鲜切花贮藏的品质和寿命有显著影响。采前各处理因素的作用效果依次为药剂、喷药时间和药剂浓度,其中药剂以赤霉素(GA3)保鲜效果最好,硫代硫酸银(STS)效果次之,而三碘苯甲酸(TIBA)有促进开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青岛百合及麝香百合的鳞片和茎尖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植体的放置方式、鳞片的不同部位、不同的激素浓度及活性炭对百合再分化的影响,成功建立了青岛百合的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两种百合的最佳外植体部位为中层鳞片的基部,放置方式为凸面接触培养基,青岛百合的最适再生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麝香百合的最佳再生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两种百合的最高再生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百合品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选取东方系、亚洲系和麝香系共11个百合栽培品种,采用切割花柱授粉的方法进行百合品种系内和品种系间杂交试验,同时,对父本花粉的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东方百合为母本、亚洲百合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及以麝香百合为母本、亚洲百合为父本的组合亲和力较高。采用染色法测定的花粉生活力,结果不能完全反应花粉的生活力状况,需要结合萌发法测定的花粉生活力结果进行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4.
百合是我国传统出口特产.全世界百合有100多个种类,我国就有60多个种类.就其生长年限可分为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百合.全国各地有不少优良品种,如宜兴百合,湖南的麝香百合,甘肃甜百合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新铁炮百合"雷山"(Lilium×formolongii‘Raizan’)、麝香百合"白森林"(Lilium longiflorum‘White Forest’)及其杂交后代"白玉"(Lilium longiflorum‘Baiyu’)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从1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条具有多态性或者特异性且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扩增出143条带。将这些条带分成7种类型,分析了亲缘关系及杂交后代特异性。RAPD技术能成功地检测到子代的特异性条带,说明该技术是麝香百合杂交新品种特异性检测的有效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16.
<正> 百合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其植株挺秀,花大色艳,寓意高雅,吉祥如意,是目前国内外的主要切花品种之一,栽培类型主要有亚洲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与麝香百合杂种系三类。其栽培技术要点为: 1 种球选择及处理。百合切花生产种球应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通过小鳞茎复壮的1—2年生新球。适宜的种球大小为:亚洲百合周径12~14cm。东方百合周径14~16cm,麝香百合周径12~16cm。收获的种球,先进行种球消毒,然后用7~13℃低温冷藏,44~45天打破休眠,即可种植。此外种球的选择亦应考虑品种的适应性、花色、生长周期等因素。如红色花百合品种市场价格常优于黄色花与白色花。  相似文献   

17.
采用2步外植体法结合比较成熟的农杆菌介导T—DNA插入技术转化麝香百合,为快速选育百合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百合属野生种及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4个百合野生种及7个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用15条引物扩增出150条谱带,均为多态谱带.UPGMA聚类分析结果将野生种基本分为2个类群,与形态分类的百合组和卷瓣组基本相符;宜昌百合与岷江百合亲缘关系较近.栽培品种分为2个类群,东方系为一个类群,麝香系与亚洲系为另一类群.麝香系与亚洲系比东方百合距卷瓣组百合亲缘关系更近.ISSR分子标记技术适合百合属植物的组间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9.
T-DNA插入麝香百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获得麝香百合转基因植株。[方法]采用2步外植体法和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技术转化麝香百合。[结果]菌液浓度OD600值为0.6~0.8时浸染效果好,同时附加250 mg/L的AS可以提高转化效率,50 mg/L G418为抗性筛选最适浓度。对经过抗性筛选的百合转化植株进行PCR分子检测,部分转基因植株呈阳性,初步证明T-DNA已插入到百合基因组中。[结论]该研究为利用T-DNA插入技术筛选优良的百合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百合是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的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靠鳞茎宿存。目前观赏百合主要以铁炮(麝香)百合、亚洲百合和东方百合为主。百合的组织培养始于20世纪50年代,Robb首先利用百合鳞片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成功,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百合的组织培养也进行了研究,目前已应用于百合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