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鹅瘟是严重影响雏鹅健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小鹅瘟病毒。文章针对小鹅瘟病毒的研究现状,在小鹅瘟的流行病学及小鹅瘟病毒理化特点、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学研究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致病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期对小鹅瘟病原研究和防控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系列化特异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系列化特异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周阳生,郑玉美,王永坤(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小鹅瘟系江苏农学院兽医微生物教研室方定一教授等于1956年在扬州市首先发现、研究。1961年再次从小鹅瘟病死雏鹅体中分离到病毒,并对病毒的各种特性及特异性防治制...  相似文献   

3.
前言小鹅瘟病是由小鹅瘟病毒感染雏鹅所致的急性败血病,30日龄以内的雏鹅易感性强,特别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后常遭致毁灭性死亡。对本病的研究,我国方定一等自1956年发现并定名小鹅瘟,进行主、被动免疫方法研究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但由于鹅的流动性大,开展主被动免疫难以达到全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病原为小鹅瘟病毒(小鹅细小病毒),主要侵害出壳后4~20d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防止小鹅瘟病的发生对养鹅的成败至关重要。防治小鹅瘟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适时免疫1.1种鹅的免疫在该病严重流行的地区,利用种鹅用弱毒苗甚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病的防治姜惠洁刘力威(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150086)(黑龙江省兽研所)小鹅瘟病是养鹅业危害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随着鸭胚弱毒疫苗及抗小鹅瘟血清或抗小鹅瘟卵黄抗体提取液等生物制剂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该病流行,但由于现地条件差异,致使目前小鹅...  相似文献   

6.
李新华 《中国家禽》1997,(10):39-40
小鹅瘟的诊断和防治李新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3)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一种雏鹅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短且死亡率高。1956年方定一等在扬州首先发现本病,并于1961年分离到第一个GPV毒株,1965年起欧洲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7.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pus)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经卵可传给下一代雏鹅,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和渗出性肠炎。1956年,我国方定一在扬州首次发现了本病,并分离到病原,定名为小鹅瘟和小鹅瘟病毒(GPV)。  相似文献   

8.
小鹅瘟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4—30 日龄的雏鹅,也可使55—70日龄的鹅发病。本病以全身急性败血性病变,渗出性或伪膜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快、死亡率高。历史概况据国内外文献记戟,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研究小鹅瘟的是我国著名兽医微生物学家方定一教授。他于1956年在江苏省杨州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小鹅瘟病毒(GPV)和番鸭"三周病"病毒(MDPV)分离野毒株部分VP基因的序列差异情况,试验从华南地区分离到疑似5株小鹅瘟病毒和2株番鸭"三周病"病毒野毒,并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小鹅瘟病毒分离野毒株的VP基因均与小鹅瘟病毒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VP基因可能和致病性有关;番鸭"三周病"病毒分离野毒株的VP基因与小鹅瘟病毒的相似性相对较低,但均与GenBank注册登陆的小鹅瘟病毒处于同一较大分支上.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病毒的直接透射电镜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病毒的直接透射电镜检测常国权,杨盛华,邹啸环,刘畅(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56年我国学者方定一首先在扬州发现本病,是当前养鹅业的重大危害。迄今对该病还没有满...  相似文献   

11.
《水禽世界》2008,(4):52-53
一、加强对小鹅瘟病危害性的认识。要知道小鹅瘟对雏鹅来讲就像猪瘟病对猪的危害,鸡瘟病对鸡的危害,鸭瘟病对鸭的危害一样,是危害雏鹅的最严重的疾病,因此对小鹅瘟的预防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正>小鹅瘟病是鹅饲养工作中最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发病面广、死亡率高,对养鹅业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雏鹅饲养中,必须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措施,还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才能避免小鹅瘟病的发生,降低本病的发病率。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小鹅瘟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如下总结。1流行病学小鹅瘟病大多发生在1个月龄以内的雏鹅,发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小鹅瘟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切实摸清全省小鹅瘟病的流行特点、发病规律和疫情分布情况,为制定综合性防治措施和防治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对有效控制小鹅瘟病在黑龙江省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Gosling Plague virus,GPV),即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该病是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首次在江苏扬州发现,60年代后,在欧洲、亚洲等国家相继报道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5.
利用抗小鹅瘟病毒酶标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一免疫酶琼脂扩散试验.该方法在检测小鹅瘟病毒抗原时,灵敏度比常规琼脂扩散试验高256倍左右.可直接检出鹅胚尿囊液及病料组织中的小鹅瘟病毒.15例自然病例肝组织的检验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在检测血清抗小鹅瘟病毒抗体时,灵敏度比常规琼脂扩散试验提高256倍。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小鹅瘟临床诊断及免疫鹅抗体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1986年4月9日至5月11日在安徽省风台县双湖乡高皇、圣楼等村发生小鹅大批死亡,经调查和实验诊断确诊为小鹅瘟。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完成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2015年中间试制5批卵黄抗体,经检验合格后,分别在3个鹅场,总计21 600只雏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观察期内,未发生小鹅瘟病毒感染,且无任何不良方应,3个鹅场的免疫组在生产性能方面与非免疫雏鹅均无显著差异;免疫攻毒组雏鹅攻毒保护率为98%。证明研制的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病是养鹅业中最重要的病种之一,是一种以小肠粘膜脱落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对雏鹅危害严重.每到初生雏鹅大量上市季节,小鹅瘟病便随之大量出现,给养鹅农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有时表现神经症状。本病易发于4~20日龄的雏鹅,发病后传染快,病死率高。现将近几年来小鹅瘟病综合防制情况浅析如下。1流行特点1.1在自然感染情况下,只有雏鹅...  相似文献   

20.
叶健强 《动物保健》2008,(10):14-1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后,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的新型病毒,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变化(后期死亡雏鹅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极相似的传染病,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将其误诊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