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鹅瘟的病原为小鹅瘟病毒,主要导致雏鹅发病,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制约着鹅业养殖的健康发展。文章针对小鹅瘟病毒在小鹅瘟病原检测、病原的分子诊断、病原的血清学诊断、小鹅瘟疫苗、小鹅瘟抗体等几个方面对其诊断方法和生物制品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小鹅瘟病毒(GPV)和番鸭"三周病"病毒(MDPV)分离野毒株部分VP基因的序列差异情况,试验从华南地区分离到疑似5株小鹅瘟病毒和2株番鸭"三周病"病毒野毒,并分析其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小鹅瘟病毒分离野毒株的VP基因均与小鹅瘟病毒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VP基因可能和致病性有关;番鸭"三周病"病毒分离野毒株的VP基因与小鹅瘟病毒的相似性相对较低,但均与GenBank注册登陆的小鹅瘟病毒处于同一较大分支上.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 Bank公布的小鹅瘟病毒VP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检测小鹅瘟病毒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小鹅瘟病毒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小鹅瘟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可用于小鹅瘟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根据GenBank发表的小鹅瘟病毒B株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VP3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了小鹅瘟病毒套式PCR诊断方法,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406 bp的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片段而对其他病毒基因组DNA均没有扩增出条带。本方法对病料中小鹅瘟病毒基因组DNA的最小检测量为0.02175 fg/μL。通过对延边地区疑似小鹅瘟的80只病死雏鹅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5%。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小鹅瘟病毒套式PCR诊断方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出率极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病是小鹅瘟病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快,死亡 率高。 历史概况:据国内外文献记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研究小鹅瘟病的是我国著名兽医微生物学家方定一教授。他于1956年在江苏省扬州地区发现本病。并于1961年分离出病原体——小鹅瘟病毒。1962年成功研究制出了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系列化特异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系列化特异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周阳生,郑玉美,王永坤(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小鹅瘟系江苏农学院兽医微生物教研室方定一教授等于1956年在扬州市首先发现、研究。1961年再次从小鹅瘟病死雏鹅体中分离到病毒,并对病毒的各种特性及特异性防治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抗小鹅瘟病毒酶标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一免疫酶琼脂扩散试验.该方法在检测小鹅瘟病毒抗原时,灵敏度比常规琼脂扩散试验高256倍左右.可直接检出鹅胚尿囊液及病料组织中的小鹅瘟病毒.15例自然病例肝组织的检验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在检测血清抗小鹅瘟病毒抗体时,灵敏度比常规琼脂扩散试验提高256倍。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小鹅瘟临床诊断及免疫鹅抗体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小鹅瘟病毒株: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小鹅瘟病毒SYG36株,同时获赠微量的纯化小鹅瘟病毒抗原。阳性血清:本实验室保存备用。鹅胚:无小鹅瘟母源抗体的12日龄健康鹅胚。聚乙二醇(PEG):上海化学试剂厂生产,分子量10000。琼脂糖:电泳纯,由上海东风制药厂生产。PBS: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病原为小鹅瘟病毒(小鹅细小病毒),主要侵害出壳后4~20d的雏鹅,传染快,病死率高。防止小鹅瘟病的发生对养鹅的成败至关重要。防治小鹅瘟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适时免疫1.1种鹅的免疫在该病严重流行的地区,利用种鹅用弱毒苗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小鹅瘟病毒PCR诊断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发表的小鹅瘟病毒B株基因序列设计1对VP3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该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406 bp的小鹅瘟病毒VP3基因片段,而对其他病毒基因组DNA均没有扩增出条带;病料中小鹅瘟病毒基因组DNA的最小检测量为2.175 fg/μL;用该法对延边地区疑似小鹅瘟的44只病死雏鹅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1%。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是雏鹅易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日龄越小的雏鹅死亡率越高,其病原为小鹅瘟病毒。本文从小鹅瘟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提出了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加强饲养管理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是一种由小鹅瘟病毒引发的雏鹅烈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在7~20日龄的雏鹅。本病例中,雏鹅在使用血清制品后发病,但缺乏典型病变特征,通过治疗性试验,诊断为小鹅瘟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山东省某鹅场病死鹅组织病料中分离到1株小鹅瘟病毒,命名为SD株。对其进行了PCR检测、电镜观察、回归动物试验和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VP3基因扩增片段为436 bp,与小鹅瘟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5%以上;病毒形态与小鹅瘟病毒基本一致;鹅胚尿囊液毒肌肉接种4日龄雏鹅10日内80%死亡,死亡雏鹅剖检主要病变为肿大,表面有坏死斑,十二指肠肠腔膨大,肠道黏膜脱落。该分离株的确定为小鹅瘟的精准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病是由一种极其细小的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在新生小鹅中发生并传播,其传播的速度极快、造成的危害也极大。对小鹅瘟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病毒分离法、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养殖者应该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来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目前危害养鹅业发展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小鹅瘟病毒又名“雏鹅肝炎”或“雏鹅渗出性肠炎”病毒。患病雏鹅表现以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和渗出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病原学与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生强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以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5日龄健康雏鹅,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类似的病变; 通过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小鹅瘟病毒粒子.该分离毒株核酸分子量为5 000 bp.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可以检测患病雏鹅血清中的抗体,监测治疗血清的滴度和疫苗接种的效果.标记的小鹅瘟荧光抗体能直接检测患病雏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17.
叶健强 《动物保健》2008,(10):14-1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后,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的新型病毒,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变化(后期死亡雏鹅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极相似的传染病,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将其误诊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18.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毒。采用鹅胚扩增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用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8日龄健康雏鹅,雏鹅表现出典型的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pus)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经卵可传给下一代雏鹅,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和渗出性肠炎。1956年,我国方定一在扬州首次发现了本病,并分离到病原,定名为小鹅瘟和小鹅瘟病毒(GPV)。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goose plaque)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GPVI),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且死亡率高.小鹅瘟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临床上可根据病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确诊.目前,用于小鹅瘟病原或抗体检测的主要方法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酶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上述诊断方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小鹅瘟病的诊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