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粳稻原粳35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粳35(原名R2035)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浙江省种子总站用早粳/R9223杂交当代干种子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表现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中等,有效穗较多,穗型中等,每穗实粒数较多,丰产性较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州及类似生态地区作单季晚粳稻种植或连作晚稻种植,同时可在浙江省作救灾补播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
"浙1500"是浙江省农科院采用籼粳杂交结合孤雄生殖法育成的超高产中籼新品种,经省内外区试和试种,反映它株型理想、株高适中、分蘖特强、穗型特大、生长势旺、千粒重高、抗稻瘟病、整精米率高、出饭率高,具有籼型杂交稻生长优势、大穗大粒、结实率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1998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1500"一般亩产600kg左右,高产田超750kg.现结合"浙1500"品种特性,分析其高产产量结构,总结切实可行的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甬优6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2月分别通过浙江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松溪县引进试种0.4 hm2;2007年松溪县种子管理站按照福建省种子总站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农作物优质良种示范推广"531"工程,在渭田镇、郑墩镇和茶平乡3个较大的乡(镇)各建立百亩优质稻"甬优6号"丰产示范片,表现为高秆、大穗、高产、优质、抗倒、偏感光性和熟期偏迟等特点,是一个受农民欢迎和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超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适合在松溪县作单、双晚稻栽培.  相似文献   

4.
原粳41原名R9941,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用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育成的晚粳稻新品种,表现抗稻瘟病、矮秆抗倒、大穗多蘖、丰产稳产.2004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秀水110"是嘉兴市农科院用"天杂59×丙591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引入湖州市试种,经连续两年品比试验和大区对比及生产性试验示范,具有穗型大、结实率高、丰产性好、米质优、适口性佳、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甬优8号"性状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8号"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及苏州市种子管理站以"甬粳3号"不育系与"R6876" 恢复系配组,于2002年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良种.2006年1 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适宜于江苏省苏南地区、安徽省南部及浙江省广泛种植,具有高产、稳产、穗大、粒多,增产潜力较大,抗逆性强,米质较优等特点,一般亩产在550kg,丰产方高产田块亩产可达600~650kg,由此在我市种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杂交粳稻嘉优1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嘉优1号(原名嘉优22-9)系浙江省首个跨地区杂交水稻育种、推广联合体(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长兴县种子公司、海盐县种子公司、嘉兴市种子公司、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诸暨市种子公司组建)选育而成的BT型三系中熟晚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各级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稻瘟病抗性强、穗期高温耐性好,作单季晚稻、连作晚稻种植均高产稳产,品质优、食味好等特点.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杭嘉湖、宁绍及邻省苏南、沪郊类似晚粳稻相似生态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2000—2010年通过浙江省审定的常规晚粳(糯)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浙江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抗性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年审定的常规单季晚粳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在减少和每穗实粒数增加较明显,双季晚粳稻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增加较明显,产量逐渐提高。总体而言,浙江省近年育成的晚粳稻新品种有向大穗型发展的趋势,新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也有一定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嘉育21"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和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站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中熟早籼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浙鉴21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中熟优质抗病早籼稻新品种.表现株型紧凑,叶片挺直,分蘖力强,穗粒兼顾,结实率高,熟期适中,后期转色好,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绍兴、温州等同类型生态地区以及湖南、江西等省作优质食用早籼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秀麦3号"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大麦新品种,其组合为"秀82-164/秀麦1号".该品种矮秆抗倒、强蘖多穗、品质较优,是一个稳产、高产、优质的大麦品种,199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1999年,湖州市推广种植"秀麦3号"大麦新品种2.92万hm2,占大麦面积的52.8%.  相似文献   

12.
粳杂“嘉优2号”制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优2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2003年联合有关单位,用嘉60A与自主育成的恢复系嘉恢30组配而成的BT型三系早熟晚粳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2004年参加浙江省单季晚粳区域试验,表现熟期早、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成熟度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穗期耐高温、高产稳产的特性,2006年通过浙江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在浙江省试制,  相似文献   

13.
晚粳稻浙粳22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浙粳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大穗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推广种植。总结了浙粳2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绍粳18(越粳06-18)系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糯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晚粳稻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浙江省全省推广种植.表现半矮生株型,穗大粒多,茎秆粗壮分蘖强,抗倒性好;后期熟色清秀,青秆黄熟,栽培容易,抗病性好,高抗叶瘟、穗瘟,米质达国标3等以上,食味佳.介绍绍粳18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协优982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优982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优质恢复系金恢982配组而育成的中熟晚籼杂交稻组合.2002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协优982在浙江金华、缙云和江西、安徽等地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穗多粒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肥抗倒、米质较好等特点,是一个穗粒兼顾型的连作晚稻强优组合.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21,(4)
正"甬籼15"是早籼早稻中熟偏早品种,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甬籼15"主要特征特性(1)经济性状株高80厘米左右,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有效穗30万,每穗总粒72粒,实粒60.5粒,结实率84.03%,千粒重24.0克,亩产427.2千克。(2)生育期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种植表现,成熟较早,有利连作晚稻的早播早种,奉化区的生育期观察"甬籼15"平均生育期105天左右。  相似文献   

17.
"嘉33"为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苏州市种子管理站于2001年联合育成的早熟晚粳水稻品种,先后通过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探讨该品种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现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  相似文献   

18.
统计2000—2013年浙江省审定的42个糯玉米品种的12项农艺性状和4项抗性性状,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2259 kg·hm-2;审定品种与对照生育期相差天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比对照延迟0429 d;直链淀粉含量年际间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48%;单穗重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455 g,各审定品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如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千粒重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性增益。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生育期>单穗重>株高>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千粒重>秃尖,其中穗长、生育期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单穗重、株高、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显著相关。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突破性高产育种急需加强种质创新与改良,注重穗长和穗粗的选择,并持续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适当延长生育期也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粳稻嘉优2号的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优2号系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粳稻。2007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浙北地区试种,表现熟期适中、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稻瘟病强、穗期高温耐性好、高产稳产、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低。总结了嘉优2号在浙北稻区种植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0.
金玉甜1号是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品种.具有综合性状较好、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等特点.于2007年1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浙江省各玉米产区种植.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为隔离种植、适时播种,合理密度、科学施肥,加强管理、除蘖去穗,防治病虫,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