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三茶六礼”语见清·李渔《蜃中楼·姻阻》:“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行到我家来。”成语大意是说,经过“三茶”和“六礼”的习俗结婚的。指古代婚姻各种仪式的总称。比喻明媒正娶。古代我国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三茶”包括:一茶为“订婚择日敬甜茶”。甜茶一般是用茶叶沏泡的茶水,加上冰糖或金桔等冲泡而成。凡是男方首次到女方提亲时,男家要备礼前往,女家将礼品置于神明灵案前。当男家客人入座后,女儿要捧甜茶上厅,按辈份、年龄高低、先男后女依次敬甜茶。客人则赠予“红包”,谓“压茶杯”。这一…  相似文献   

2.
茶膳是将茶作为莱肴和饭食的烹制与食用方法的总和,是一种大众化的茶叶消费新方式,是茶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从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开始吃茶叶了。《诗经》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东汉壶居士写的《食忌》说:“苦茶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相似文献   

3.
成语“不茶不饭”语见《群音类选·<玉簪记·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成语大意是说,不吃不喝。比喻心事重重,以致不思饮食。形容什么也不吃。吃饭无疑是件大事,不吃饭或说没饭吃,是会被饿死的。但对中国人来讲,自古除了吃饭尤其是要吃饱饭,当作一件大事外;喝茶也认为是一件大事。所以早就有了“茶饭无心”和“不茶不饭”的成语;更有像元·杨景贤在《刘行首》第2折中所写的:“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都说明了,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对喝茶和吃饭的重视程度。其实,考究…  相似文献   

4.
成语“粗茶淡饭”语见宋·黄庭坚《四休居士诗序》:“(四休居士孙君曰)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贫不妒老即休。”成语大意是说,粗糙的茶水和简单的饭菜,比喻简单不精的饮食。形容简朴清苦的生活。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肥胖症患者日益增多。医学专家认为,这与吃得过多过好关系密切。美国学者马凯伊曾做过一次试验,限制一组白鼠对食物的摄取,但保证其必要的营养;另一组白鼠任其自由饮食。试验结果表明,自由饮食组的白鼠于两年内全部死去;而限食组的白鼠则全部活到4岁半,最长的活到6岁。限食组白鼠的…  相似文献   

5.
陆羽《茶经·七之事》载:“《晏子春秋》:晏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大意是说,《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担任齐景公的国相时,吃糙米饭,和三五样荤菜,以及茶和蔬菜.”从陆羽所引内容可以看出,他是想通过晏子在做齐景公的宰相时,吃的菜只有一些野味,其中就有茶,可见他的节俭.  相似文献   

6.
王春华 《福建茶叶》2011,33(2):52-53
1 古代茶书中的茶水关系 古代有许多茶书都有关于“水之于茶”的记述,如:“品茶需理水”,“名茶名水,两全则美”;杭州有“龙井茶,虎跑泉”之说,广东也有“榕树茶,琉璃水”之唱,王安石有诗云:“水甘茶串香”等。爱品茶之人能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茶不同的水,泡出的茶的香气、滋味、色泽等高下悬殊。  相似文献   

7.
谈谈茶饮料与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讲的“茶饮料”,主要指“茶叶液体饮料”或称“茶叶即时饮”。 二十世纪后期,世界饮茶习俗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由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要求饮料“简单、速溶、方便”,于是红碎茶、袋泡茶、速溶茶乃至茶水饮料应运而生,这是茶消费“变革”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王琴 《中国茶叶》2012,(11):48-48
季节已入初秋,一夏带来的浮躁热气都郁积于心胸。既要在饮食上清淡,还要在心态上平和。清茶淡饭更宜人秋之身的保健。家中停水,午饭要做。不然女儿要饿肚子。情急之下,倒出每天早上泡好的一壶茶水来煮饭。虽说很少见,但偶尔为之,吃在肚里该没什么大问题。不曾料到,无奈之策的茶水煮饭,吃得家人心情舒畅。且每天都要用清茶拌饭。看着家人喜乐吃态,当即心下决定,这又不是难事,可谓举手之劳中就能让家人吃出种种欢态来。  相似文献   

9.
饮茶和食茶     
在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地,有不少地方把饮茶和食茶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生活在荷地祖国的人科,几千年来不仅饮用茶水,也吃茶叶,现代科学证实,吃茶不仅丰富营养,充实和拓宽茶文化领域,而且对人体保健、防病、治病有明显作用。因此,茶不仅是中华之“国饮”,也可能成为中华之“国食”。  相似文献   

10.
王泽 《中国稻米》2000,(1):38-39
米饭,人们一般只会用清水去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吃这种饭,往往也会乏味。其实,米饭也可变些花样去做,而且只需适当加些别的“常用料”,即可方便地做成,吃起来还会有一种新鲜的别一样的感觉。这里给你介绍五种方法:1.加茶蒸米饭法:用茶水蒸米饭,可使米饭色、香、昧、营养俱佳,并有去腻、洁口、化食和增添维生素的好处。做法是:根据米的多少取O.sg~Ig茶叶,用500ml~IO00ml开水泡5分钟,然后滤去茶叶渣。将过滤的茶水倒入淘洗好的大米中,按常规火锅蒸即可。2.加醋蒸米饭法:煮熟的米饭不宜久放,否则,饭很容易变馊…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是取主要茶叶品种乌龙茶和花茶,进行茶叶、茶渣、茶水的DDT残留量对比实验,证明茶水中的DDT溶出量很微少,仅是茶叶残留量的1~1.9%,因此即使茶叶农残较高,但饮用茶水摄入农药量极其微量,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
成语“清茶淡饭”语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三叔,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饭,暂住几日。”成语大意是说,清淡的茶水和饭菜。比喻饮食简陋。形容生活清苦。医学营养保健专家认为,饮食简陋并无害处,只要不缺营养即可。茶是一般家庭中常备的饮料,我国自古就有“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训戒。人们用茶来解酒、解渴、提神和帮助消化。每天喝适量的茶,对健康有益,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茶叶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诸如矿物质、茶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和蛋白质、芳香物质、色素、咖啡碱、糖类化合物、维生素等。茶虽然对人体有不少好…  相似文献   

13.
肾茶开发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控制肾茶水提取液的投料量,在30min内浓缩至70°Bx膏状物,制固体饮料。肾茶粉和薏仁粉的混合物(1:1)调节到含水量20%,挤压膨化,或添加1-2%β-CD掩蔽肾茶粉的苦味与不良气味,两者用于生产“保健茶”。  相似文献   

14.
成语“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语见张孟良《儿女风尘记》第1部9:“他在儿子家住了几日,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倒也快乐!”也作“饭来张口,茶来伸手”。《活地狱》第34回:“袁绍芬这个孽障,靠着荫下之福,饭来张口,茶来伸手,且不晓得好歹,不识得高低。”成语大意是说,茶来了,伸手接来就喝;饭来了,张口就吃。比喻不劳动,只享受。形容生活舒服,只吃现成饭,只喝现成茶。茶与饭同等重要,都是每天都要吃喝的食物。然而,如果达到“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则是很危险的。“不劳动,只享受”,“吃现成饭,喝现成茶”,无疑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过惯“…  相似文献   

15.
几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棉田甜菜夜蛾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低残留农药“灭幼脲”与“除尽”混用 ,对棉田甜菜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均达到 80 %以上 ,百株残虫数均降至防治指标以下。单独喷施“灭幼脲”、“除尽”、“Bt菌剂”或“阿维菌素”,虽有一定效果 ,但百株残虫数略高。 2 0 %绿宝素乳油 (阿维菌素 辛硫磷 )防效达 96.5 % ,叶片完好率为 97.1 % ,是防治甜菜夜蛾较理想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铬(Cr)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作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其中含有丰 富的人体所需元素。近几十年来,改革开放带来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污染,茶叶中重金属和农残含量也增高,部分已开始超标或接近限量标准水平。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了茶叶的品质。本文主要介绍茶叶中重金属的测定原理与方法。Cr一.实验的原理与目的铬通常能以六价和三价两种形式存在茶叶或茶水中。医学上研究发现,六价铬有致癌的危害。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强倍。按规定茶水100中铬()不能超过。CrVI0.05mg/L测定微量铬的方法很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2014,(6):23-23
茶是非常健康的饮品。但人们常说:“隔夜茶,毒如蛇”,因此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会选择喝刚泡好的新茶,而把前一天泡的茶水倒掉。近日,有网友发帖认为:“茶水久放会馊,还能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隔夜茶不能喝”,隔夜茶真的对人体有害吗?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组对这一说法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孙文采 《人参研究》2001,13(3):46-48
人参是长白山区的一大特产,人参经济是长白山人的支柱产业,但在长白山人参王国的公民们对人参文化却不甚了了,不必问卷调查你随便问一个人,他会说:“吃人参上火,鼻子出血”,他就不想一想,如果吃人参上火,那不是毒药吗?如果问他人参的用法,他只会说:“泡酒喝,治腿疼,炖鸡吃,不感冒”,余者一无所知。有人说“上海人喜欢吃人参”,这是事实,如果人参只会上火,上海人是不会花钱买人参吃的。  相似文献   

19.
茶面包的研制及其风味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三种倍受消费者青睐的茶叶提取物制作面包的工艺技术,并探讨了不同茶水比对面包理化性质和品质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茶面包均比对照的比容增大、持水量增加,风味各具特色;尤以茶水比为1:10的提取物生产出的茶面包品质最佳,不仅赋予面包天然的色素和茶所特有的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红茶在冲泡冷却后会出现“冷后浑”现象。“冷后浑”的出现虽然能表征红茶内含物丰富,品质优良,但对于利用红茶制造罐装茶水和冷溶速溶茶来说,却是需要加以避免的现象。通过各种转港方法在短时间内使茶水澄清,这是不难办到的事情。如何使红茶水的澄清度保持一定的货架期是个不易攻克的难题,而怎样预测红茶水在未来某一时间的浑浊度则是必需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如何预测红茶水贮藏期问题上,邓凡等人曾作过尝试,他是采用黄福南提供的“半经验法”,根据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和茶黄素的总和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应用Arrhe-nius图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