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使用大量能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植物资源,以改善环境条件,构建盐碱地生态系统,改变原有的客土绿化治理模式,从而节约绿化成本,实现盐碱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东营盐生植物园建园15年来,已成为国内首家收集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最多、开展系统研究较早的专业植物园区。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批复后,将发挥盐生植物园的示范带动作用,这对促进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池塘生态渔业新技术推广,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渔业中生产发展中,因地制宜,利用本县渔业生态资源,发挥区位势,合理布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池塘养鱼生产,在全县树立了多种生态渔业养殖示范模式,从而带动了我县城镇郊区20公里内的农户发展池塘、山塘养鱼1600多亩,推动全县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渔业是指根据鱼类与其它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水陆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目前,各地大力推广下列几种生态渔业养殖模式,其效益高,市场潜力大,便于广大农村养殖户掌握。  相似文献   

4.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发展现状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亟须将可持续性的高质量水产养殖与水生环境保护相适应。池塘养殖作为世界水产养殖中最主要的形式,必须朝着环境友好型的复合—生态—水产养殖模式发展。本文总结了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发展现状,并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模式可有效实现工业化管理、集约化生产,并通过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达到养殖污水“零排放”,是一种高效节能、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的可持续性渔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青海省海西州地区水库生态渔业为研究实例,结合当地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出水库渔业放流增殖、库区野生经济鱼类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局部库区渔业调控和控藻等关键性的养殖技术,希望改善青海省海西州当地水库生态渔业养殖效果,为其他区域生态渔业的养殖工作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加入了我国经济建设五位一体体系当中,倡导生态经济和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让农业的经济效益逐年降低,因此,农业生产亟待新的生产技术的突破。本文就无公害渔业立体养殖技术为例,整合了各个地区关于立体养殖技术的经验成果,并结合工作经验为打造成熟的无公害渔业立体养殖技术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彭琛  叶元土 《农技服务》2014,(3):132-133
该文结合常州市新北区的渔业生产实践案例,从高效渔业和生态渔业两个方面就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养殖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渔业大国。然而,日趋匮乏的水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的水体都成为阻碍渔业发展的难关。只有调整现有的养殖模式,开发节水渔业和淡水渔业相结合的优质高效渔业模式,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才能扭转我国渔业面临的危机,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官天福 《福建农业》2007,(10):30-30
一、生态渔业的概念生态渔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产方式。它是在总结传统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养殖技术的生产模式。这一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学经济理论,通过分析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揭示了常见灾害发生的规律;结合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要求,探讨了滨州市有关防灾模式,包括“上农下渔”、“暗管改碱”、“枣粮间作”、“生物发酵床养殖”及“工业生态链”等模式,并提出了采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盐碱地改良、开发耐盐药用植物、利用天敌防虫害、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灌区改造、新能源开发等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于现阶段的水产养殖技术而言,趋向于向"低碳渔业经济"方向发展,即注重特色水产养殖,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与低污染为基础的渔业经济养殖。以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为出发点,提出了壮大生态渔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开展休闲渔业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渔业经济的重点从养殖渔业开始向渔业经济多元化发展。休闲渔业在很多的渔业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而且由于开展休闲渔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很多地区为开展休闲渔业而更主动自觉地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从休闲渔业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上进行了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得出,休闲渔业的开展对生态环境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析海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海水养殖业在养殖面积、放养种类以及产量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使局部养殖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已经开始制约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阐述了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浙江是我国的传统渔业大省,浙江渔业发展的难点是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空间挤压问题;传统渔场缩减、浅海滩涂大量占用等外部压力问题;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浙江渔业的发展方向是发展以现代信息工程技术为主导的海洋捕捞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水产养殖业,以现代市场体系为导向的加工流通业和以海洋生物资源为依托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我国境内浙江省内的淡水养殖鱼增养殖放流的现状。研究团队收集并整理了浙江省境内历年淡水渔业增养殖放流数据、淡水渔业增养殖放流技术文献等相关资料。从浙江省淡水渔业增养殖放流的历史、内容、技术以及目的等四方面来阐述其理论背景及其意义。通过讨论浙江省历年淡水渔业资源量的变化、淡水渔业优势种的变化、历年研究人员探明的淡水渔业资源野外调查及境内淡水渔业增养殖放流方案等问题。得出浙江省内渔业增养殖放流人员除仍持续进行淡水鱼类人工增养殖放流工作之外,还应同时加强对于自然水域内的种群监测,及时评估放流效果,避免放流效果不佳等结论。并希以其为水产从业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数据支持以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渔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研究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贵州段的生态修复,对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省级决策部署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和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现状走访调研,结合《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对贵州省“十三五”期间生态渔业发展成效、制约因素及发展机遇进行了梳理。依据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指导性文件《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贵州省生态渔业产业特点,探索性提出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并进一步从拓展生态渔业空间、推广多样化生态养殖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休闲渔业、加大渔业科技创新投入及完善生态渔业制度保障体系6个方面提出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对策,期望为贵州省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东营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对滨海盐碱地生态造林模型进行研究。[方法]共设计5个造林模型,于2010~2013年在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县和利津县进行分年度造林,造林结束后,按造林模型、造林年度,分乡镇对幼林进行全面调查。[结果]5个造林模型下幼林质量达一类林要求比例均高于90.0%(除2013年垦利试验点发生涝灾以外),其中,模型1一类林比例达100%,模型4较低,也达94.0%以上;分乡镇统计结果显示,河口区各乡镇造林幼林一类林达标率达100%,利津县最低,各乡镇造林幼林一类林平均达标率为92.9%;分年度统计结果显示,一类林达标率均高于90.0%,2013年由于发生洪涝灾害,一类林达标率最低,为93.9%。[结论]5个造林模型均适用于东营滨海盐碱地造林。  相似文献   

18.
东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珍铭  徐超平  夏斌  高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95-11197,11212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东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东营市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3~2008年,东营市生态安全指数由等级Ⅲ提高到等级Ⅳ,即由土地生态安全的一般状态改善到良好状态;次一级的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显示,东营市土地自然安全指数和土地社会经济安全指数提高较快,而土地环境生态安全指数提高较慢。  相似文献   

19.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设定和践行具有行业特色的“双碳”目标,对推动我国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渔业以水产养殖与捕捞业为主要产业形式,具有碳源碳汇双重属性。基于已有碳排放和碳汇核算方法,探索中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双碳”目标及实现路径,分析发现:①2011—2020年,受产业规模扩大和“减船转产”政策双重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碳排放量先增后降,当前饲料投喂碳排放为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的首要碳源;②受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总碳汇波动上升,养殖碳汇超过捕捞碳汇;③水产养殖与捕捞业更偏碳源属性,超3 000万t碳未实现中和。综合中长期水产品需求压力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形势,设定了符合水产养殖与捕捞行业特色的 “双碳”目标,并提出重点环节减排、扩大渔业增汇的技术路径以及探索渔业碳汇交易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引导的社会管理路径。期望助力我国水产养殖与捕捞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水产养殖与捕捞业由粗放、低效、高耗能向集约、高效、绿色产业转型,从而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民众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带养殖结构变动与海藻养殖碳汇量核算的情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藻养殖碳汇是渔业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海藻养殖产量与碳汇量变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海藻养殖碳汇核算原理出发,分别设计3种海藻养殖情景模式:基准情景、海带积极型情景和海带消极型情景。分析表明,与基准情景相比,海带积极型情景下,海带养殖形成碳汇量较多;相反,海带消极型情景则会减少海藻养殖碳汇。根据海带积极型情景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海藻养殖碳汇总量可达到118.9万t,较基准情景增加了碳汇量152.75t,由此认为提高海带养殖比重有助于我国提高海藻养殖碳汇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