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
| |
作者姓名: | 陆苗 高超 姚梦婷 苏布达 徐光来 |
| |
作者单位: |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0;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江淮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4.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空间尺度农业旱涝灾害气象因子致灾阈值的确定:以淮河上游地区为例"(41571018);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3424120002;20123424110001);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项目(HRM201303)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最优概率分布模型,旨在为洪水计算规范修改和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的日降水资料,通过年最大值法(AM)及超门限峰法(POT)分别建立极端降水AM及POT序列,比较两者捕捉极端降水的适用性,建立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结果](1)在研究流域极端降水空间分布上,POT序列适用性更强,能较好捕捉降水极值。在研究极端降水时间变化上,AM序列更合理;(2)经K-S法检验,Wakeby函数是AM及POT序列的最优概率分布模型,优于水利工程标准曲线PearsonⅢ函数,且Wakeby函数的中部拟合效果比尾部更优。[结论]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在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得到较好地应用,近25a来淮河流域极端降水强度呈增长趋势,且频率增大,需加强对该流域极端降水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
|
关 键 词: | 极端降水 Wakeby函数 超门限峰法 概率分布模型 重现期 淮河流域 |
收稿时间: | 2015-01-08 |
修稿时间: | 2015-03-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