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 |
| |
引用本文: | 曹莹菲,张红,刘克,吕家珑. 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47(9): 212-219 |
| |
作者姓名: | 曹莹菲 张红 刘克 吕家珑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K318009902-1310)和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1K01-48) |
| |
摘 要: | 采用尼龙网袋法,结合热重分析,研究玉米和大豆秸秆在3种试验地(葡萄园、桃园、农田)腐解过程中的腐解率和组分变化,为秸秆还田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腐解前期0~20 d作物秸秆腐解20%以上,20~120 d腐解率无明显变化,120 d后继续腐解至60%~70%,大豆秸秆前期较玉米秸秆腐解快。热重分析得出,玉米秸秆在腐解期间(20~45 d)会产生TG曲线上200~300℃阶段的失重(20%~30%),腐解后期,大豆秸秆在300~400℃的失重百分比高于玉米秸秆,TG-DTG曲线在600~700℃阶段的失重量到腐解末期(300 d)均为6%左右,随着腐解的进行,固定碳和灰分百分比上升至40%。作物秸秆的腐解率、组分百分比在不同处理间(新鲜与干燥处理、大豆秸秆与玉米秸秆处理、加氮与未加氮处理)差异显著(P0.05),在3个试验地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腐解率、固定碳与土壤温度和降水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挥发分与土壤温度、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玉米和大豆秸秆还田有增加土壤碳含量的作用,作物秸秆种类、碳氮比、干湿程度以及土壤温度、降水条件都会影响作物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率和组分变化。
|
关 键 词: | 秸秆腐解 热重分析 腐解率 |
收稿时间: | 2016-03-03 |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Residues among Different Agricultural Treatments |
| |
Affiliation: |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Loess Plateau,Northwest A&F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Loess Plateau,Northwest A&F University and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Loess Plateau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crop residues decomposition thermogravimetry decomposition rate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机械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机械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