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
作者姓名: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作者单位: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58;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58;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长沙 410125,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58;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58,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 上虞 312300,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长沙 410125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区高效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23B03);苕溪流域农村污染治理技术集成与规模化工程示范(2014ZX07101-0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CB150502);浙江省“三农六方”科研协作计划项目;浙江大学-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合作项目
摘    要:为探讨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氨挥发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氨(NH3)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主要集中于施肥后1周,峰值发生在第1~3 d。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量的效应显著。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稻季NH3挥发净损失率较一次性施用处理显著降低24.6%。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处理显著提高田面水NH+4-N峰值和NH3挥发速率峰值,增加稻田NH3挥发损失量;脲酶抑制剂NBPT/NPPT或配施CP处理明显延缓尿素水解,降低NH3挥发速率峰值,减少稻田NH3挥发损失量。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田NH3挥发动态变化与NBPT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温、土温和土壤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总之,生化抑制剂组合与适宜的运筹相结合更能有效减少黄泥田稻季NH3挥发损失。

关 键 词: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  黄泥田  氨挥发
收稿时间:2017-05-14
修稿时间:2017-10-0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