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生物质炭对湘南矿区轻度Pb污染土壤性质及Pb的累积转运影响
作者姓名:徐继敏  张平  廖柏寒  耿勤  李倩  彭佩钦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稻米品质安全控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800705-02);农业部与财政部科研专项(农办财函〔2016〕6号);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5C1408);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6180)
摘    要:为探讨生物质炭对湘南矿区附近轻度Pb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炭条件(0、0.5%、1.0%、2.0%)对水稻土壤性质及Pb在水稻中的累积转运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玉米秸秆炭能使土壤pH值提高0.50~0.67个单位,有机质增加6.9%~25.1%,CEC升高24.7%~41.3%,土壤Pb的毒性浸出量降低4.4%~25.9%,且Pb的毒性浸出量与有机质、CEC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性负相关;在相同施炭条件下,上述各指标在水稻生长的幼苗期和成熟期时存在差异,土壤pH值和有机质幼苗期高于成熟期,CEC和Pb的毒性浸出量幼苗期低于成熟期。水稻各部位中,根表铁膜对Pb的累积量最多,谷壳对Pb的转运能力最大,施用玉米秸秆炭能增加水稻根表铁膜及谷壳富集Pb的能力,降低水稻根系、茎叶及糙米中Pb含量,当施炭量≥1%时,糙米中Pb含量低于0.2 mg·kg~(-1),达到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能够有效改良湘南矿区轻度Pb污染土壤,显著降低糙米中Pb的累积。

关 键 词:土壤  Pb污染  玉米秸秆炭  水稻  富集与转运
收稿时间:2017-08-11
修稿时间:2017-12-0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