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檗碱对禽源大肠杆菌抑菌作用及耐药消除作用的转录组学分析
引用本文:张石磊,翟向和,王春光,陈谏,贾泽,张铁.小檗碱对禽源大肠杆菌抑菌作用及耐药消除作用的转录组学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7,44(5):1518-1525.
作者姓名:张石磊  翟向和  王春光  陈谏  贾泽  张铁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保定 071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2560);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222701D)
摘    要:为了探究中药对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消除机制,以小檗碱为处理药物,使用小檗碱浓度为250 μg/mL (1/2最小抑菌浓度(MIC))的LB肉汤培养临床分离的禽源耐药大肠杆菌,每隔24 h传一代,共传3代。对第3代菌液以影印法分离突变菌,以微板法测定突变菌的左氧氟沙星MIC。经测定发现突变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IC由16 μg/mL降至8 μg/mL,说明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具有消除作用。为了解小檗碱作用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对耐药性消除前后禽源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后共有4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有30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基因表达量下调。经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上调主要为:与色氨酸合成有关的基因,磷酸吡哆醛结合相关3个基因,表达转酮酶基因;下调主要为:双组份系统中多个基因,十一异戊二烯焦磷酸磷酸酶(UppP)编码基因ybjG,酰基辅酶A脱氢酶合成有关的基因。推测大肠杆菌体内酶活性降低是小檗碱抑菌的主要机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表达降低、细胞膜和细胞壁成分的改变是小檗碱耐药性消除的主要机制。

关 键 词:大肠杆菌  小檗碱  耐药消除  转录组  实时荧光定量PCR  
收稿时间:2016-11-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