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福州南后街灯笼及其茶文化
引用本文:冯廷佺,林心放,林更生.福州南后街灯笼及其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0,32(7):54-57.
作者姓名:冯廷佺  林心放  林更生
作者单位: 
摘    要:<正>1著名的福州南后街灯笼灯笼又称"灯彩",乃是古时灯具的一种,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书法、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

关 键 词:红灯笼  福州  茶文化  西汉时期  工艺水平  中国人  象征  灯具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