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04-2011年滹沱河忻州段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赵鹏宇  冯文勇  崔嫱  郑庆荣  刘秀丽  徐学选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忻州市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20122212);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五台山生态系统保护研究”(2014346);忻州师范学院专题研究项目“忻州市滹沱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ZT201214);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五台山旅游生态环境研究”(2013336)
摘    要:[目的]研究2004—2011年滹沱河流域忻州段地表水水质的变化,并对影响水质变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2004—2011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方法。[结果](1)滹沱河忻州段近8a的地表水水质变化可分为持续恶化和快速改善两个阶段,2007年是水质变化趋势的转折点,两个阶段有机污染综合指数(T值)分别为5.51和2.85。(2)自然因素方面,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社会因素方面,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施用化肥量、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有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p0.01),0.633(p0.01),0.465(p0.05)和0.905(p0.01)。[结论]2009年后虽然生活污水超过了工业废水排放,但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污水处率是今后该地区水质持续改善的前提保障。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并未给水质带来压力,而且经济发展已成为改善水质的积极动力。

关 键 词:地表水  水质变化  滹沱河流域
收稿时间:2000-01-13
修稿时间:2014-03-1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