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化学调控对洞庭湖区不同群体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沙莎,何闻静,曹亚娟,韩霜,罗水清,易镇邪,陈平平.化学调控对洞庭湖区不同群体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9,50(4).
作者姓名:沙莎  何闻静  曹亚娟  韩霜  罗水清  易镇邪  陈平平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128
摘    要:【目的】研究化学调控措施对洞庭湖区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群体夏玉米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为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机收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木塘垸镇进行大田试验,比较1次化学调控(拔节初期)、2次化学调控(拔节初期+大喇叭口期)和无化学调控(对照)对低、中、高不同种植密度(60000、75000和90000株/ha)夏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种植密度增大,夏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增高、茎秆变细、气生根数量减少,但适宜的化学调控措施可增加气生根数量,增大茎粗和茎秆拉折力,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及玉米重心,进而提高玉米的抗倒性能,降低倒伏率与倒折率。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且两年度表现一致。化学调控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存在年际间差异,可能与2017年异常天气状况有关。2017年,玉米产量随化学调控次数增加而下降;2018年,低种植密度下以无化学调控处理的产量最高,中种植密度下不同化学调控次数间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种植密度下表现为1次化学调控对照2次化学调控。两个品种最高产量均在高种植密度、1次化控条件下获得。【结论】化学调控可明显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不同群体条件下宜采取不同的化学调控措施。夏玉米群体较大、长势良好条件下,于拔节初期喷施1次化学调控剂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

关 键 词:夏玉米  化学调控  抗倒性  产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