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中游湖泊鳜与大眼鳜的渐渗杂交
作者姓名:朱书琴  曹晓颖  赵金良  唐首杰  吴红岩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6)
摘    要:在长江中游鄱阳湖和洞庭湖鳜采样中,采集了兼具鳜(Siniperca 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部分形态特征的中间类型(主要特征:口裂后缘伸达眼睛后缘之下,眼睛大小、头后背前部隆起介于鳜与大眼鳜之间)48尾。为了明确中间类型的分类学关系,采用量化传统形态分类指标、筛选种间特异微卫星标记,对中间类型个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1)量化分析表明,鳜和大眼鳜在头长/眼径、(吻长+眼径)/口裂长上存在显著差异,鳜头长/眼径为5.286~7.157、(吻长+眼径)/口裂长为0.811~0.999,大眼鳜分别为3.306~5.106和1.040~1.166。48尾中间类型中,5尾判定为鳜,其他43尾个体仍不能鉴定。(2)从28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鳜和大眼鳜的种间鉴别位点(T103、T063、T089、T135、W19517),利用这5个位点对中间类型的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中间类型中有16尾为种间杂交后代,其中9尾为杂交F_1与大眼鳜的回交个体。长江中游湖泊中鳜和大眼鳜存在种间渐渗杂交,今后需加强长江鳜鱼野生资源遗传监测和管理。

关 键 词:  大眼鳜  中间类型  形态学  微卫星  渐渗杂交
收稿时间:2019-04-22
修稿时间:2019-05-1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