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遗传分析 |
| |
作者姓名: | 黄玉新 罗霆 高轶静 张保青 周珊 杨翠芳 段维兴 雷敬超 韦金菊 张革民 李杨瑞 |
| |
作者单位: | 广西大学 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5广西农业科学院 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 甘蔗研究中心/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 甘蔗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 甘蔗研究中心/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广西大学 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5 |
| |
基金项目: | 广西科技重点研究计划项目(桂科AB1638012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GXNSFBA118119);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2015YT04);广西八桂学者专项项目([2013]3号) |
| |
摘 要: | 【目的】掌握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简称斑割复合体)在杂交利用过程中的染色体遗传规律,为斑割复合体适宜回交利用代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对引物对甘蔗与斑茅割手密复合体的回交后代进行SSR标记鉴定,并利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真实杂种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结果】供试的28个杂交后代材料(15个GT05-164与GXASF108-2-28杂交BC1代,13个GT42与GXASBC112-A6-25杂交BC2代)均为真实杂种。选择在2对SSR引物中均扩增出父本特征带的后代(5个BC1代和7个BC2代)进行染色体观察,结果发现,5个BC1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5~98条,其染色体按“n+n”方式传递;7个BC2代的染色体数目介于94~101条,其染色体也按“n+n”方式传递。【结论】甘蔗与斑割复合体杂交BC1和BC2代中染色体传递方式均为“n+n”,母本甘蔗的染色体未加倍,高贵化育种进程减慢,可能需要更高的杂交代数才能获得聚集斑茅和割手密血缘的优良品种(系)。
|
关 键 词: | 甘蔗 斑割复合体 杂交后代 SSR标记 染色体传递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